摘要:清明时节,杞县傅集镇西郑庄村的羊肚菌产业园迎来丰收盛景。一座座标准化大棚内,村民正忙碌地采摘着被誉为“菌中黄金”的羊肚菌。村党支部书记郑团伟一边指挥工人采摘、分拣装筐,一边接听络绎不绝的外地客商来电,脸上洋溢着喜悦:“今年品相好、产量高,预计收入能突破500
清明时节,杞县傅集镇西郑庄村的羊肚菌产业园迎来丰收盛景。一座座标准化大棚内,村民正忙碌地采摘着被誉为“菌中黄金”的羊肚菌。村党支部书记郑团伟一边指挥工人采摘、分拣装筐,一边接听络绎不绝的外地客商来电,脸上洋溢着喜悦:“今年品相好、产量高,预计收入能突破500万元!”
党建引领,产业兴旺
西郑庄村羊肚菌产业园自2018年建成以来,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模式,流转土地500余亩,其中建成200余座标准化羊肚菌大棚。村党支部牵头整合资源,撬动社会资金600余万元引入龙头企业河南九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带动脱贫户以土地入股、务工就业等形式参与经营,形成“育种-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产业。今年,鲜菌产量预计达35000公斤,干货约5000公斤,干货产品以每公斤800元至1500元不等的价格远销河南、四川、重庆等地,成为当地富民强村的“金钥匙”。
家门口就业,村民增收有保障
“在这儿干活既能照顾家,一年还能挣两万多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正在大棚里采摘的村民赵红芹笑着告诉记者。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机制,带动周边20余个村庄的村民就业,高峰期单日用工量超100人次。40余名村民深度参与种植、管理、烘干等环节,年均增收超万元。此外,产业园累计开展技能培训300人次,并设立村级农民工服务站,保障务工权益,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
科技赋能,产业辐射全县
羊肚菌“冬播春收”的短周期特性与高附加值,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西郑庄村创新“羊肚菌+蒲公英+蜜瓜+蔬菜”轮种模式,提升土地利用率;配套建设冷库、烘干车间,延伸产业链条。在傅集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产业园打通线上线下双渠道,订单式种植、精品化包装的策略有效破解市场瓶颈。
“一颗羊肚菌,带活一方经济!”傅集镇党委书记常伟信心满满地表示,未来将围绕“一村一品”战略,扩大黑小麦、食用菌等特色种植规模,打造豫东特色农业品牌。目前,该产业已辐射傅集镇3000余户农户,覆盖1000余户脱贫户,成为杞县乡村振兴的标杆项目。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这颗小小的羊肚菌,正书写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新篇章。
据了解,今年,杞县沙沃、竹林、圉镇、柿园等乡镇同步扩大种植规模,全县羊肚菌大棚达808座,带动近千人就业,预计干货产品总产量达50吨,收入将突破6000万元。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