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1日是第23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睡眠健康,优先之选”。在“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下称《报告》),这被视为中国第一份客观的、科学的、权威的睡眠数据报告。
( 江苏盐城阜宁)王长杰医生
3月21日是第23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睡眠健康,优先之选”。在“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下称《报告》),这被视为中国第一份客观的、科学的、权威的睡眠数据报告。
《2025 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 18 岁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扰率为 48.5%,据此推算,中国有超 5 亿人被睡眠问题困扰4。从年龄来看,不同代际人群睡眠困扰的类型差异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困扰率逐渐上升,65 岁及以上最高,达 73.7%34(信息来源于:2025年3月21日《经济观察报》新浪官方帐号发布的文章)。导致睡眠质量不好的原因如下:
老龄化相关原因
1、生理变化:神经系统退行性变: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睡眠调节功能逐步下降。例如,大脑内血清素、GABA 等神经递质失衡,会影响睡眠的启动和维持。睡眠结构改变:《美国医学会杂志》曾发表的临床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深度睡眠时间会显著减少,被较浅的睡眠所取代。深度睡眠的比例从青年时期(16 - 25 岁)的 18.9%,下降到中年时期(36 - 50 岁)的 3.4%,40 岁至 50 岁的变化会更加明显。身体机能下降: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可能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炎等。这些疾病带来的疼痛、不适等症状会影响睡眠质量,例如,关节炎患者可能因关节疼痛在夜间醒来,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因呼吸困难等问题导致睡眠中断。
2、心理变化:老年人心理相对脆弱,容易感到寂寞和孤独。丧偶、家庭关系不和谐、儿女不孝、经济压力大等因素也会使老年人的情绪每况愈下,进而影响睡眠2。研究显示,40% 的失眠者同时并发精神症状,以焦虑为主,抑郁次之。
3、生活习惯:部分老年人白天活动量减少,可能会反复打瞌睡,导致夜间睡眠时间减少或睡眠质量下降。此外,一些老年人睡眠时间过晚,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睡眠节律。
社会生活、工作压力相关原因
1、社会生活压力:生活节奏加快: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生活琐事等,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大脑会持续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到了晚上难以放松,从而影响睡眠质量。例如,在一些大城市中,人们需要应对长时间的通勤、高强度的社交活动等,这些都会给心理和身体带来压力。环境因素:城市居民面临着噪音、空气污染、光污染等问题,这些因素会干扰睡眠。例如,住在交通主干道附近的居民,可能会受到车辆噪音的影响,导致睡眠浅、易醒。此外,居住空间狭小、拥挤等也会让人感到压抑,影响睡眠情绪。⏳️
2、工作压力:工作强度大:许多工作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高强度的劳动,导致身体和大脑疲劳过度。例如,一些从事金融、互联网等行业的人群,经常需要加班、熬夜完成工作任务,长期如此,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导致睡眠问题,如入睡困难、多梦等。职业竞争压力:职场竞争激烈,人们为了升职、加薪等需要不断提升自己,面临着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压力。这种压力会让人在工作之余也难以放松,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影响睡眠。例如,一些职场人士会在晚上学习各种课程、参加培训,过度刺激大脑,导致难以进入睡眠状态。
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影响睡眠质量,如经常睡前喝咖啡、浓茶等饮料,经常睡前使用电子产品,经常晚餐吃很饱,经常睡前吃夜宵,经常睡前锻炼等。
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中老年群体睡眠障碍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此类患者多主诉夜间难以维持连续性睡眠或早醒症状,且常伴有消化功能减退等脾虚证候。针对传统干预方案中存在的依从性瓶颈——如中成药制剂疗效个体差异较大、汤剂口感苦涩及携带不便等问题,王长杰医生通过系统梳理家传医学典籍,结合三代临床经验,成功研发出创新型"安神健脾粉"。
该制剂严格遵循"药食同源"理论指导,精选天然食材与药用植物进行科学配伍。通过"心脾同调"的中医治疗法则,创新性地将宁心安神与健脾和胃双重功效有机整合。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对舌体胖大伴齿痕征象的脾虚型失眠患者展现出显著干预优势,实现"脾健则神安"的协同调理效果。
经半年临床验证,该粉剂展现出三大核心优势:①制剂工艺突破传统局限,采用超微粉碎技术提升生物利用度;②通过风味调配攻克适口性难题,成功解决长期服药的耐受性问题;③独立小勺设计同时满足定量准确性与便携需求。鉴于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具体组方配比暂不便公开,但其创新性已通过前期应用得到初步验证。
在长期临床上,观察到到大多数睡眠质量不好的患者,出现心脾两虚之症,选择药食同源之中药来从心脾调养入手,则有很好的效果。心脾两虚型失眠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年,标准号ZYYXH/T20-2019,备案文号:国中医药备字〔2019〕12号),具体为:
主症:入睡困难、多梦易醒;
次症:神疲食少、心悸健忘;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值得注意的是,经典舌诊标准中"舌淡苔薄白"的表述在临床实践中存在一定局限性。王长杰医生通过大样本观察发现,心脾两虚型睡眠障碍患者多伴有特征性舌象改变——约76.3%的病例呈现单侧或双侧舌缘齿痕征,其程度与脾虚湿困证候呈正相关性。这一发现完善了传统辨证的形态学依据,为精准施治提供了新视角。
基于此,安神健脾粉的适应症范畴突破传统认知边界:对于具有典型舌淡苔薄白伴齿痕征的亚健康人群,即便尚未出现显著睡眠障碍,其"健脾渗湿、培土宁神"的组方思路仍能发挥治未病作用。药理研究表明,方中特定药食成分可通过调节脑肠轴功能,同步改善中枢神经兴奋性和胃肠运动节律,这从现代医学角度印证了"心脾同治"理论的有效性。
病理机制
脾失健运 → 气血生化乏源
↓
心血亏虚 → 心神失养 → 失眠
↑
湿浊内困 ← 脾虚不运
最后,再一次感谢审核员及网管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
作者简介:王长杰医生,江苏省盐城阜宁县人,生于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专业探讨气血不足、痛经、子宫腺肌症及胃肠调理等领域长达二十余年。二个中药配方曾获得中药发明专利证书,二个中药配方被列为省级首批保护。在此期间,撰写了二百余篇原创网络文章,并制作近百个关于这些方面的医学小视频。王长杰医生入驻平台,将继续撰写并发表探讨这些方面的原创文章。
来源:王长杰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