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9日,一辆小米SU7在安徽铜陵高速上撞上施工路障后爆燃,三名即将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年轻女孩在车内被活活烧死。事故发生时,车辆正开启智能驾驶功能,系统在碰撞前2秒发出警报,但驾驶员仅用1秒接管车辆,最终以97公里时速撞向水泥护栏,车门疑似锁死致逃生
2025年3月29日,一辆小米SU7在安徽铜陵高速上撞上施工路障后爆燃,三名即将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年轻女孩在车内被活活烧死。事故发生时,车辆正开启智能驾驶功能,系统在碰撞前2秒发出警报,但驾驶员仅用1秒接管车辆,最终以97公里时速撞向水泥护栏,车门疑似锁死致逃生无门。
更令人揪心的是,其中一名遇难者是家中独女,父母倾尽半生培养,却在一夜间化为灰烬。
事故未平,自称主驾女孩“亲小姨”的宋子云手持身份证实名举报,声泪俱下控诉“车门打不开”,并迅速开启直播带货,引发舆论哗然。
网友评论:
“智驾是智商税?”
“车企宣传智驾时吹得天花乱坠,出事了就甩锅驾驶员!两秒反应时间,F1车手都做不到!”
“家属带货吃相难看”
“亲人尸骨未寒就蹭流量卖货?到底是维权还是想红?真正的悲痛不需要表演!”
“车门到底能不能开?”
“小米说车门有机械拉手,但撞成那样谁还能冷静找拉手?车企必须给个交代!”
“高速修路责任被忽略”
“家属只盯着小米,高速施工警示牌放够了吗?夜间改道标识清不清晰?全甩给车企不公平!”
车企的“免责式宣传”才是隐形杀手
小米SU7标准版的智驾方案仅靠摄像头识别障碍物,算力不足、夜间性能骤降,却仍在宣传中强调“行业第一梯队”。
发布会上雷军演示“零接管”,用户手册却用一行小字写满“不识别锥桶、水马”。这种“技术画饼、责任甩锅”的套路,让消费者误以为智驾=自动驾驶,最终酿成惨剧。
流量至上的时代,悲剧本不该是剧本
亲小姨的带货行为,撕开了人性最荒诞的一面:一边用身份证实名哭诉“车门锁死”,一边用同一张脸对着镜头卖纸巾。
若真心维权,何须蹭热度?若为利益,逝者的尊严又置于何地?这场悲剧的流量狂欢,比车祸本身更令人窒息。
责任划分不能非黑即白
驾驶员经验不足、车企技术缺陷、道路管理疏漏,三者环环相扣。但当下舆论只顾“站队”——要么骂家属“讹钱”,要么喷小米“冷血”。若只聚焦情绪宣泄,真相永远会被流量淹没。
这场车祸撕开了智能时代的残酷真相:技术再先进,也无法超越人性的局限。车企若继续用“自动驾驶”的话术麻痹消费者,就是在给公路埋雷;公众若沉迷于围观悲剧、消费苦难,就是在给社会喂毒。
女孩们的生命不该成为流量商品,更不该沦为技术试错的代价。请记住:智驾只是工具,方向盘必须握在自己手中;悲剧应当反思,人性绝不能交给算法算计。
你怎么看?是车企该赔,家属该骂,还是我们每个人都该醒醒?评论区见!
来源:今日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