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报告》.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现状分析》. 2023年10月发布.
《中华传染病杂志》2023年第41卷第6期:基因编辑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前沿研究.
一说起乙肝,很多人心头立马一紧——这不是那个“缠人又难治”的老毛病吗?过去几十年,乙肝就像一位不请自来的“赖皮客”,一旦上门就难以赶走。但现在,科学家们手里终于握住了一把“剪刀”,直接把病毒藏身的老巢剪个精光!
基因编辑疗法初露锋芒,乙肝不再是不可战胜的敌人,彻底清除病毒的梦想,或许不再遥远。
乙肝,全称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不是简单的“肝脏感冒”,而是潜伏性极强、破坏力极大的病毒性疾病。
乙肝病毒最“狡猾”的地方在于,它不像感冒病毒那样打一针就走。它会悄悄地把自己的遗传密码“刻”进肝细胞的DNA里,像是“植入芯片”,形成所谓的cccDNA(共价闭合环状DNA)。这个cccDNA才是乙肝赖着不走的“根”,也是科学家们一直头疼的“老巢”。
更可怕的是,乙肝病毒并不是光靠血液传播,母婴、性接触、破损皮肤接触等都是它的“快递通道”。尤其是在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众多,超过7000万人,很多人甚至并不知道自己“中了招”。
很多人以为得了乙肝就会立刻皮黄眼黄、肚子疼,但其实大多数乙肝患者在感染初期是“无声无息”的。这也是乙肝让人防不胜防的重要原因之一。
乙肝的典型症状主要包括:
慢性乏力:总是提不起精神,哪怕睡了十几个小时也觉得累;
消化不良:常觉得饭吃不香,胃口差;
右上腹隐痛:尤其是在劳累或者饮酒后;
转氨酶升高:体检时肝功能异常,但人可能没什么感觉;
黄疸:严重时皮肤、眼白发黄,尿液呈茶色。
但要小心的是,很多乙肝患者在多年潜伏后,可能突然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这就像一场“慢性战争”,病毒在暗处积蓄力量,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乙肝的主流治疗方法包括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干扰素类药物。这些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但无法清除cccDNA,也就是说,病毒虽然“睡着了”,但随时可能“醒过来”。
长期服药的问题也不少:
需要终身服药:一停药病毒就反弹;
药物耐药性:有的患者用了几年后病毒适应了药物,效果变差;
副作用:长期用药可能影响肾功能或骨密度,甚至引起脱发、贫血等。
这就像给敌人“套上枷锁”,但并没有从根上把它“驱逐出境”。人们一直在问:有没有可能一劳永逸地彻底清除乙肝病毒?
答案似乎终于来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这把被誉为“生物界的魔术剪刀”的工具,如今正被科学家们用来剪断乙肝病毒的“根”。
这项技术的原理是:
精准识别乙肝病毒的cccDNA;
使用Cas9蛋白“剪断”病毒DNA;
破坏病毒的复制模板,使其无法再生。
说白了,就是直接“剪断”病毒的老巢,不给它喘息的机会。
2023年末,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陆续公布了初步试验结果。在动物模型中,CRISPR技术成功清除了超过90%的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明显恢复,且未见明显副作用。
有的研究甚至在小范围人体实验中初见曙光。虽然距离大规模推广还有一些技术障碍,但这无疑是一场革命性的突破。
虽然CRISPR疗法带来了巨大希望,但科学家们也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目前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靶点精准度:如何确保只剪病毒,不伤自己基因;
递送系统:如何把“剪刀”精准送入肝细胞;
免疫反应控制:避免人体对CRISPR工具产生排斥;
乙肝虽可怕,但并非无解。预防胜于治疗,是对抗乙肝最有力的武器。
日常预防建议包括:
接种疫苗:这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婴幼儿必须按时接种;
避免血液接触:如不共用牙刷、剃须刀、不纹身、不在不洁环境输液输血;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措施,避免传播;
定期体检:乙肝携带者要每半年查一次肝功能和HBV-DNA;
健康饮食与作息: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增强体质;
心理调节:乙肝患者常有心理负担,建议多与家人沟通,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
从“终身带毒”到“可能根除”,乙肝的命运正在被改写。基因编辑技术的崛起,很可能是乙肝历史上的转折点。这一战,科学家们与病毒斗智斗勇,患者们也在希望与恐惧之间徘徊了太久。
但现在,有了这把“精准剪刀”,我们终于看到了那道曙光。如果说过去是“与病共存”,那么将来或许就能“彻底告别”。
你是否也有乙肝相关的经历,或听说过身边人被乙肝困扰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感受,一起交流、互相鼓励!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刘医师talk健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