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泽连斯基 2019 年当选总统之初,支持率高达 90%, 2024 年 12 月民调显示信任度降至 52%,而不信任率则升至 39%,2025年情况愈发糟糕民调中,支持率甚至跌破了20% 。目前乌克兰各大城市,如基辅、敖德萨、哈尔科夫等地,抗议活动此起彼伏规模
泽连斯基 2019 年当选总统之初,支持率高达 90%, 2024 年 12 月民调显示信任度降至 52%,而不信任率则升至 39%,2025年情况愈发糟糕民调中,支持率甚至跌破了20% 。目前乌克兰各大城市,如基辅、敖德萨、哈尔科夫等地,抗议活动此起彼伏规模不断扩大。
乌克兰国家民族矛盾,关键在于东部和南部地区俄罗斯族集中,与俄罗斯在文化、经济和人员往来上联系紧密,对亲俄政策有着天然的支持倾向。长期的冲突让这些地区民众渴望和平稳定,亲俄派主张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从政治势力来看,一些政治团体一直秉持亲俄立场,随着局势变化,其政治能量逐渐显现,在议会等政治舞台上,开始积极发声,为亲俄派上台积蓄力量。
【1】惩治纳粹,清算历史余孽
乌克兰国内纳粹势力由来已久,其根源可追溯至二战时期,当时部分乌克兰人充当纳粹德国的帮凶,参与对犹太人、波兰人以及苏联人的屠杀,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斯捷潘・班德拉领导的 “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 便是典型代表,他们与纳粹合作,在乌克兰及周边地区制造了多起惨绝人寰的屠杀事件,沃伦大屠杀中近 10 万波兰人丧生。
苏联解体后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抬头,一些极端势力开始为纳粹分子翻案,将其包装成 “民族英雄”,大肆宣扬纳粹思想。“亚速营” 等新纳粹组织不断涌现,在乌东部地区烧杀抢掠,对平民实施暴行,包括屠杀、性侵等,严重破坏地区稳定,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这些组织还渗透进乌克兰正规军,将纳粹思想传播给普通士兵,对乌克兰军队的价值观和行为产生恶劣影响,使得乌克兰军队中部分人员的行为背离人道和正义原则。
纳粹思想的泛滥加剧了国内民族矛盾,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成为被攻击对象,社会撕裂严重。只有彻底清除纳粹势力,才能平息民族仇恨,让不同民族在和平环境下共处,促进社会和谐。从国际形象来看,纳粹是反人类、反人道的象征,乌克兰纵容纳粹势力发展,国际社会对其评价负面,损害了乌克兰在国际舞台上的声誉,阻碍其正常的外交和经济合作。通过惩治纳粹,乌克兰能够重塑国际形象,以一个尊重人权、维护正义的国家形象回归国际社会,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多支持和机遇。
【2】中立之路:新的外交抉择
保持中立对乌克兰而言,是一条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道路,对国内经济、安全以及国际地位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在经济上长期的俄乌冲突让乌克兰经济千疮百孔,基础设施严重受损,经济发展停滞。
保持中立可使乌克兰摆脱战争泥潭,将更多资源投入经济建设,吸引国际投资重建工业、农业等产业,恢复经济活力,同时避免在美俄之间选边站,能与更多国家开展正常贸易往来,拓展经济合作空间,不再因西方制裁俄罗斯而受到间接经济冲击,重新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
从安全角度出发,乌克兰长期奉行亲西方政策,试图加入北约,引发俄罗斯强烈不满,成为冲突导火索。保持中立可消除俄罗斯对其安全威胁的担忧,减少军事对抗风险,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降低战争爆发可能性,为国内营造和平稳定安全环境,让民众能安心生活和工作。
在国际地位方面,乌克兰中立立场能使它以更独立、客观姿态参与国际事务,成为国际社会斡旋、调解的重要角色,提升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再是美俄地缘政治博弈的棋子,而是以平等身份与各国开展外交,在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为解决地区和全球问题贡献力量。
在外交上与俄罗斯、美国及欧洲国家积极沟通,表明中立立场,争取各方理解和支持,参与多边对话与合作机制,如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等,借助国际力量保障自身安全和利益。
在军事上削减军事力量规模,降低军备竞赛带来的负担和风险,加强国防建设防御性,确保具备自卫能力,同时拒绝外国在本国领土设立军事基地,防止外部军事力量干涉内政。
在国内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消除亲俄与亲西方势力对立,凝聚国民共识,为中立政策实施提供坚实民意基础,推动经济改革,发展多元化经济,减少经济对外部军事援助的依赖,增强自身经济独立性和抗风险能力。
【3】善待俄族,愈合民族裂痕
乌克兰国内民族构成复杂,俄罗斯族是重要少数民族之一,约占现有人口的三分之一,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如顿巴斯地区、克里米亚半岛等地。
长期以来乌克兰国内民族矛盾尖锐,俄罗斯族处境艰难,自颜色革命后,乌克兰一些势力推行 “去俄化” 政策,将俄罗斯族视为 “他者”,从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进行打压。
在文化教育上,限制俄语教学,学校课本中删除俄罗斯文化相关内容,普希金等俄罗斯文化名人作品被替换 ,许多俄罗斯族孩子无法接受母语教育,文化传承受阻。在政治上俄罗斯族政治参与度低,政治诉求常被忽视,缺乏代表自身利益的政治声音。经济方面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因长期动荡受到抑制,俄罗斯族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就业机会减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从社会稳定角度看,给予俄罗斯族平等权利,让他们感受到公平对待,能化解民族仇恨,减少内部冲突隐患,促进不同民族和谐共处,为国家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文化层面俄罗斯族文化是乌克兰多元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和保护其文化,鼓励文化交流融合,能丰富乌克兰文化内涵,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
在经济发展上东部和南部地区俄罗斯族集中,这些地区工业、农业基础良好,改善俄罗斯族处境,可激发他们建设家乡积极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进而带动乌克兰整体经济复苏。
【4】领土回归:梦想还是现实
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地区俄罗斯族占多数,他们对俄罗斯的认同感强烈,2014 年,克里米亚通过全民公投,超过 96% 的投票者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随后俄罗斯接纳克里米亚为其联邦主体,引发国际社会广泛争议。
顿巴斯地区同样民族构成复杂,俄罗斯族集中,当地亲俄势力与乌克兰中央政府矛盾不断,2014 年顿巴斯地区民间武装与乌克兰政府军爆发冲突,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宣布独立,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和民族因素。
俄罗斯归还占领土充满不确定性,面临诸多影响因素,从政治角度看,俄罗斯国内政治生态中,民族主义情绪和对国家安全的认知影响决策。俄罗斯民众对历史领土有着深厚情感,将克里米亚等地视为俄罗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政府在考虑领土归还时,需权衡民众情绪和民族主义压力。
外交层面俄罗斯归还领土会面临西方和乌克兰不同态度,西方长期对俄罗斯实施遏制战略,若俄罗斯归还领土,西方可能会进一步施压,要求俄罗斯做出更多让步,在经济制裁、国际舆论等方面加大力度,试图削弱俄罗斯影响力。
乌克兰方面虽然渴望领土完整,但在长期冲突和西方影响下,与俄罗斯关系复杂,即使俄罗斯归还部分领土,乌克兰可能仍会在西方怂恿下提出更多要求,难以实现真正和解,影响领土归还进程。
【5】有得有失:关乎荣辱兴衰
泽连斯基下台后,亲俄派上台整合国内政治势力,消除内部政治分歧,建立一个高效、稳定的政府是首要任务,新政府需要在不同政治团体和民众之间找到平衡,制定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的政策,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严厉惩处纳粹分子。
外交方面保持中立,既要维护与俄罗斯的和平友好关系,推动领土争端和平解决,又要处理好与西方的关系,避免西方因乌克兰政策转向而进行经济、政治打压。如何在国际舞台上以中立身份争取更多支持和资源,提升国际地位,考验着乌克兰外交智慧。
民族问题上,实现俄罗斯族与其他民族的真正和解任重道远。虽然善待俄罗斯族的政策方向明确,但在实际执行中,消除长期积累的民族矛盾、修复文化裂痕、保障俄罗斯族权益,需要大量时间、资源和努力。通过教育、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等多方面举措,促进各民族相互理解、信任与合作,构建和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乌克兰实现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来源:论语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