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SL大咖派|林炳亮教授:深化乙肝全程管理,共筑消除乙肝新路径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5 19:33 1

摘要: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于2025年3月26-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以“多元合作·创造消除和治愈的奇迹”为主题,来自全球肝病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及医疗从业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肝病防治的最新进展与未来方向。值此会议之

本文经林炳亮教授授权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导读

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于2025年3月26-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以“多元合作·创造消除和治愈的奇迹”为主题,来自全球肝病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及医疗从业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肝病防治的最新进展与未来方向。值此会议之际,医脉通特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林炳亮教授分享乙肝的筛查、诊断、治疗和管理策略。

医脉通:当前临床上常用的HBV诊断手段有哪些?在HBV诊断方面,近年来取得了哪些关键进展?

林炳亮 教授

目前,乙肝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基础检查手段,包括乙肝五项(俗称“乙肝两对半”)和HBV DNA检测。此外,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也是评估病情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HBV RNA和cccDNA检测等新型检测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为评估乙肝治愈潜力和停药复发风险提供依据。此外,液体活检技术和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的应用,为乙肝的早期筛查和疾病进展预测提供了新的突破。AI技术通过多项指标整合,可有效评估患者的疾病进展程度,预测疾病发展方向,如肝硬化、肝癌风险等,并优化治疗效果评估。

医脉通:对于

HBV患者,临床医生该如何进行个体化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如何通过多学科协作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林炳亮 教授

由于患者病情的异质性,不同患者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即个体化治疗。治疗策略需根据病毒载量、HBsAg水平、合并症、免疫状态及药物敏感性等因素量身定制。

例如,HBsAg水平较低的患者可尝试追求临床治愈;而对于病毒难以清除的患者,则需动态评估治疗反应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部分乙肝患者可能存在合并症,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或肝癌等,需要采取的治疗策略也有所不同。治疗时不仅需要关注乙肝本身,还需关注患者的整体水平,采取综合治疗手段,必要时采取多学科协作。比如合并糖尿病时,需内分泌科协同干预;乙肝进展至肝硬化或肝癌阶段,则需肝胆外科、肿瘤科等多学科制定综合方案(如靶向治疗、介入或手术治疗)。

医脉通:您认为在当前

HBV防控与管理中,还有哪些环节最需要加强或创新?如何通过全程优化进一步提升HBV的防控效果和治疗水平?

林炳亮 教授

当前HBV防控的核心痛点在于诊断率、治疗率和随访率不足,距离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标仍有显著差距。为此,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防控体系:

首先,患者筛查至关重要。当前我国乙肝诊断率低于20%,大量患者未被及时发现,如何有效开展患者筛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科普宣传仍需加强。尽管近年来公众对乙肝的认知有所提升,但对疾病危害性的认识仍显不足,需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知水平,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潜在风险。

其次,筛查方法有待改善。目前的筛查多为被动等待患者就医,这种方式效率低下。医务人员应主动出击,深入社区和医疗机构,开展主动筛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覆盖更多未被诊断的患者群体。

此外,简化筛查手段也是关键。快速、便捷、经济的检测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筛查的可及性。例如,在广东和海南地区,我们团队已尝试采用15~20分钟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筛查,患者能迅速获得检测结果,并根据结果及时接种疫苗或接受治疗。

在筛查过程中,患者隐私保护至关重要。可以为每一位参与筛查的民众创建独立的二维码,通过AI技术自动识别结果,并通过二维码将检测结果直接发送至患者个人,确保隐私安全。这种基于AI技术的快速筛查手段,不仅提升了效率,也增强了患者的接受度。

筛查出阳性患者后,需让患者及时就医进行评估、诊断和治疗。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宣传,告知患者筛查阳性后的下一步行动,并为患者提供便捷的诊疗通道。例如,设立绿色通道,明确告知患者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流程,确保筛查阳性患者能够顺利进入治疗环节。

最后,患者的评估与管理同样关键。乙肝患者存在进展至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因此需对筛查阳性患者进行评估和风险分层。借助AI模型,可以对患者进行精准的风险评估,并制定个体化的随访方案。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筛-防-诊-治-管”一体化的全流程管理模式,可对病毒性肝炎的消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林炳亮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分会 主任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消除病毒性肝炎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

主要研究传染病防控,终末期肝病、免疫性肝病的发病机制,探索免疫制剂、干细胞及肠道微生态在疑难、危重肝病临床应用和转化

入选“国之名医·优秀风范” “中国好医生”“白求恩式好医生”

获广东省科学进步一等奖,广东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广东省预防医学科学奖二等奖各一项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肝脏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