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美方做法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中方的正当合法权益,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
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
2025年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美方做法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中方的正当合法权益,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关事项如下:
一、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二、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
三、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之前,货物已从启运地启运,并于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至2025年5月13日24时进口的,不加征本公告规定加征的关税。
对半导体行业的影响复杂且多层次,涉及供应链、技术研发、市场竞争等多个方面。
1. 直接成本上升与供应链调整
进口设备与材料涨价:美国在半导体制造设备(如应用材料、泛林集团)和高端芯片(如CPU、GPU)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加征关税将直接提高中国企业的采购成本,可能导致下游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价格上涨。
供应链多元化:中国企业可能加速转向日本、欧洲或韩国供应商(如东京电子、ASML、三星),或推动国产替代。但短期内替代难度较大,因部分核心技术仍依赖美国。
2. 国产半导体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国产替代加速:政策可能进一步倾斜,支持本土企业研发设备、材料和芯片。但技术瓶颈短期内难以突破。
产能扩张压力:若关键设备进口受阻,国内新建晶圆厂的产能爬坡可能延迟,影响全球芯片供应。
3. 美国半导体企业的冲击
市场份额流失:高通、美光、英特尔等美国企业的对华销售可能受挫,韩国(三星、SK海力士)或欧洲厂商可能填补空缺。
产业链转移风险:美国企业或被迫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至东南亚或墨西哥,以规避关税,导致全球供应链分散化。
4.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重塑
区域化趋势:中美技术脱钩可能推动形成“两个阵营”——美国主导的西方供应链和中国主导的自主供应链。
第三方市场博弈:台积电、三星等企业在中美博弈中的角色更加关键,可能面临选边站压力。
5. 长期技术竞争与政策博弈
研发投入加大:国内可能通过“大基金”等渠道加大半导体投资,但需警惕低效补贴和重复建设问题。
美国的技术反制:美国可能进一步收紧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形成“技术围堵”。
国际合作变化:欧洲、日韩可能成为中美争夺的合作伙伴。
6. 消费者与行业影响
终端产品涨价:手机、汽车等依赖进口芯片的行业成本上升,可能转嫁至消费者。
美国企业(如高通、博通、苹果自研芯片)在手机主控芯片、射频芯片、基带芯片等领域占据关键地位。加征关税将直接提高中国手机厂商(如小米、OPPO、vivo)的进口成本,可能导致以下结果:
手机价格上涨: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尤其在高端机型中(如搭载骁龙处理器的旗舰机)。
利润空间压缩:若无法完全转嫁成本,厂商可能通过削减其他组件配置或营销投入维持价格竞争力。
供应链短期波动:依赖美国芯片的厂商可能面临库存紧张或交付延迟,尤其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企业需加速调整供应链策略。
供应链多元化与替代路径,转向非美供应商:
联发科(中国台湾):中国手机厂商可能加大采购联发科的天玑系列芯片(如天玑9000/9200),替代高通骁龙芯片。
三星(韩国):在存储芯片(如LPDDR5、UFS)和Exynos处理器领域寻求合作。
欧洲/日本:恩智浦(NXP)、瑞萨电子(Renesas)的射频、电源管理芯片可能部分替代美国产品。
国产芯片加速替代:
紫光展锐:其虎贲系列芯片(如T760)在中低端机型中的渗透率或进一步提升。
其他领域:国产存储(长江存储、长鑫存储)替代美光(Micron)的NAND和DRAM芯片。
中国是全球最大手机市场(占全球出货量约30%),若美国芯片在华销售受阻,企业短期营收可能显著下降,迫使美国厂商调整定价策略或寻求政策游说。
高端芯片依赖难替代:
美国在先进制程(5nm及以下)、AI加速芯片(如高通AI引擎)、射频前端模组等领域仍具技术优势。国产芯片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可能导致:
高端机型竞争力下降:若无法获得最新骁龙或苹果A系列芯片,中国厂商的高端产品可能面临性能或功能劣势。
5G部署放缓:美国企业主导的毫米波技术专利和芯片可能影响中国手机的全球5G兼容性。
区域化分工趋势:
中美脱钩可能推动形成“双轨制”供应链:
中国主导链:以国产芯片+非美供应商为主,聚焦中低端市场。
美国主导链:依赖台积电、三星代工,服务苹果等高端品牌。
中低端手机影响有限:
联发科、紫光展锐等芯片已能满足性能需求,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较高,市场或向性价比机型倾斜。
高端市场分化:
苹果(使用自研芯片但依赖中国组装)可能面临成本上升压力,而中国安卓厂商的高端机型若无法获得美国芯片,可能被迫调整产品策略。
来源:欧阳公明仔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