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到谷雨,为何说是种花生的黄金时机,再不种就晚啦!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5 15:25 1

摘要:彼时,仅仅觉得这件事有趣,看着爷爷熟练地挖坑、放置种子、填埋土壤,内心满是好奇,却不明白为何一定要在这个时候种植花生。

小时候,每到清明和谷雨这段时期,我总会跟随奶奶前往田间种植花生。

彼时,仅仅觉得这件事有趣,看着爷爷熟练地挖坑、放置种子、填埋土壤,内心满是好奇,却不明白为何一定要在这个时候种植花生。

直至后来自己亲自尝试种植,才真切理解其中的关键所在。

倘若错过了这段时间,花生的收成将会受到极大影响。

不过,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就拿华南地区来说,情况便极为特殊。

在那里,许多花生到了清明谷雨时,幼苗已然长得颇高,而且当地一年能够种植两季花生 。

从科学原理来看,花生偏好温暖的环境,其种子发芽需要较高的温度条件。

在清明到谷雨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会逐渐稳定在 15℃至 20℃,这个温度区间恰好非常契合花生种子发芽的需求。

与此同时,土壤温度也在逐步回升,土壤中的微生物变得活跃起来。

这些微生物能够分解土壤里的有机物,释放出氮、磷、钾等多种对花生生长极为重要的营养元素,为花生种子的发芽以及幼苗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

在此期间,光照时长逐渐增加,每日大约能达到 12 小时左右的光照。

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花生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合成更多有机物质,促使花生植株生长得更为健壮。

此外,这个阶段的降水量较为适宜,空气湿度也恰到好处,既不会因天气过度干燥而阻碍种子发芽,也不会因雨水过多致使土壤积水,进而影响花生根系的呼吸 。

然而,不同地区在这一时间段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存在差异。

在南方地区,清明到谷雨时气温回升迅速,空气湿度较大。

因此,在种植花生时,务必特别关注排水防涝工作。

应当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性能良好的地块,或者在种植前提前挖好排水沟,否则花生种子容易因积水而腐烂。

南方较为适宜种植的花生品种有粤油 7 号、仲恺花 10 号等,这些品种相对耐湿性较强,能够更好地适应南方的气候环境 。

而在北方地区,尽管气温也在逐渐升高,但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现象。

所以,在种植花生前,一定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

若预测可能出现倒春寒,可以提前在种植地块覆盖地膜。

地膜不仅能够提升土壤温度,还能保持土壤湿度,为花生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营造温暖且稳定的环境。

北方适宜种植的花生品种有鲁花 14 号、花育 22 号等,它们具备较强的抗寒能力和环境适应性 。

提及华南地区,因其纬度较低,全年热量充足,即便冬季也相对温暖。

这里的花生种植模式与其他地区大不相同,许多地方能够实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早茬花生一般在 1 - 2 月便进行播种,所以到了清明谷雨时,花生幼苗往往已经生长到一定程度,部分早熟品种甚至临近开花期。

第二季花生通常在 7 - 8 月播种。

这种多熟制充分利用了当地优越的气候资源,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业产出效益 。

花生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泛,种植人数众多。

依据国家统计局与艾格农业监测数据,2024 年全国花生种植面积约为 7256 万亩,2025 年中国花生种植面积预计增长 3% - 5%,将达到 7800 - 8100 万亩左右。

这表明我国花生种植规模较大,参与种植的农户数量可观。

我国花生产业大致以长江流域为界,可粗略划分为南方小花生区、北方大花生区两大区域,进一步细分有 7 个区 10 个亚区。

从东北到西南,从华北到华南,诸多地区都有花生种植,例如河南、山东、辽宁等省份是花生的主要种植地。

众多地区的农户选择种植花生,也充分反映出从事花生种植的人员数量不在少数。

花生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在一些地区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种植、加工到销售,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从业者参与其中。

以山东莒南县为例,该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国家级花生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等,全县常年加工销售花生制品 120 万吨,带动了大量农户参与花生种植。

在相同生产条件下,种植花生相较于其他一些作物,投资较少、用工较省,比较效益较高,并且还能够起到改良土壤、增加后茬作物产量的作用。

这种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得众多农户愿意选择种植花生 。

花生在生长过程中,也面临着多种病害威胁。

比如叶斑病,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极易爆发,发病时叶片上会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影响光合作用,进而降低产量。

针对叶斑病,在发病初期,可以选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按照说明书配比后进行喷雾防治,每隔 7 到 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2 到 3 次。

根腐病也是常见病害,多由土壤中的病菌引起,染病植株根部腐烂,地上部分矮小发黄,逐渐枯萎死亡。

预防根腐病,首先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用咯菌腈等种衣剂进行拌种。

在发病后,及时拔除病株,并用恶霉灵等药剂对病穴及周边土壤进行消毒,防止病菌扩散。

锈病同样不容小觑,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背面会出现针头大小的疹状小黄斑,后期变黄褐色,表皮破裂后散出铁锈色粉末。

防治锈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施三唑酮等药剂,能有效控制病情蔓延。

除了上述关于气候和地域的因素,种植花生还有不少实用技巧。

在挑选种子时,应选择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

播种前,可以将种子置于太阳下晾晒 1 至 2 天,这样能够打破种子的休眠状态,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在整理土地时,要对土壤进行深耕细耙,使土壤更加疏松透气。

播种时,种子埋入土中的深度一般控制在 3 至 5 厘米较为适宜,过浅或过深均不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

在此,再为大家分享一个自制花生种植肥料的方法。

可以将家中的厨余垃圾,如香蕉皮、橘子皮等收集起来,切成小块,放入一个密封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和一些 EM 菌液,随后密封进行发酵。

大约经过 1 至 2 个月,这些厨余垃圾就会发酵成为富含多种营养元素的有机肥料。

在种植花生时,将这种自制的有机肥料施用于土壤中,不仅能够为花生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 。

花生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作为美味的食物方面。

在食品加工领域,花生可用于制作花生酱、花生油、花生糖等各类美味食品。

在畜牧业中,花生秧是一种优质饲料,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能够为家畜提供丰富的营养。

而且,花生在生态农业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花生的根系上生长着根瘤菌,这些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中的氮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为后续种植的其他作物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

如今,随着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进步,在花生种植过程中应用了诸多先进技术。

智能灌溉系统能够依据土壤的湿度状况以及花生的实际需水情况,精确控制灌溉水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无人机可以定期对花生田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迹象,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的高产、抗病的花生新品种,也为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有力支撑 。

清明到谷雨,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确实是种植花生不可错失的 “黄金时机”。

但各地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大家务必根据当地实际灵活安排种植。

期望大家都能够抓住合适时机,按照科学方法种植花生,最终收获丰硕的果实。

你在花生种植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

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对于花生种植,你还有哪些独特的经验或者疑问?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我们一同交流探讨,共同种出更高产、更优质的花生!

来源:黄历解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