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恋(narcissism)这个词源于有关水仙花(narcissus)的希腊神话,美少年那喀索斯有一天在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然而却不知那就是他本人,爱慕不已、难以自拔,终于有一天他赴水求欢溺水死亡,死后化为水仙花。后来心理学家便把自爱成疾的这种病症,称为(自
《厄科与那喀索斯》
作品:Echo and Narcissus
中文:《厄科与那喀索斯》
创作者: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
创作时间:1903
风格:浪漫主义
体裁:文艺绘画
材质:布面油画
尺寸:236 x 107.5 cm
收藏:英国 沃克美术馆
《厄科与那喀索斯》描绘的是女神厄科向河神和仙女的儿子那喀索斯求爱的故事。
自恋(narcissism)这个词源于有关水仙花(narcissus)的希腊神话,美少年那喀索斯有一天在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然而却不知那就是他本人,爱慕不已、难以自拔,终于有一天他赴水求欢溺水死亡,死后化为水仙花。后来心理学家便把自爱成疾的这种病症,称为(自恋症)或(水仙花症)。
美少年那喀索斯(Narcissus)是希腊最俊美的男子,无数的少女对他一见倾心,可他却自负地拒绝了所有的人。这当中包括美丽的山中仙女厄科(Echo)。厄科十分伤心,很快地消瘦下去。最后,她的身体终于完全消失,只剩下忧郁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此后,希腊人便用厄科的名字(Echo)来表示“回声”。
众神愤怒了,决定让那喀索斯去承受痛苦:爱上别人,却不能以被爱作为回报。
在那喀索斯趴在水边对着自己的倒影呼唤的时候,泉水精灵佛里姬娅(Freesia)误以那喀索斯在表达对自己的爱。羞涩的她躲在泉中迟迟不愿现身直至那喀索斯的声音彻底消失。她浮出泉水想一探究竟,结果发现那喀索斯已经死去,悲痛欲绝的她终于也香消玉殒。赫拉将她的灵魂化为一朵小花,英文名字就叫Freesia,也就是香雪兰,陪伴在那喀索斯化作的水仙花旁,香雪兰的花语为:纯洁的心。
关于作者
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1849年4月6日—1917年2月10日)是英国前拉斐尔派画家。擅长描绘神话的女性,被称为“现代前拉斐尔派”,以其用鲜明色彩和神秘的画风描绘古典神话与传说中的女性人物而闻名于世。
沃特豪斯出生在意大利罗马,小时候取了一个意大利语外号叫“尼诺”。父亲是英国约克郡人,是个功底坚实的画家,母亲是意大利人。沃特豪斯从小受到父亲影响,很早就显示了绘画天分,亲戚朋友都戏称他为尼诺,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大师乔凡尼诺的简称。由于沃特豪斯早年在意大利生活过8年时间,所以对希腊神话非常喜欢,以至后来多以希腊神话为作画题材。
来源:认真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