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播音员:在和平区赤峰道上有一座法式小洋楼,“吉氏·庆祥号传统旗袍手工立裁制作技艺”第四代非遗传承人吉庆祥在这里经营服装生意已经有40多年。从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个体从业者,到如今成为城市文商旅产业的特色代表,吉庆祥做了哪些努力,又有哪些故事?来听记者刘克琦的报道:
播音员:在和平区赤峰道上有一座法式小洋楼,“吉氏·庆祥号传统旗袍手工立裁制作技艺”第四代非遗传承人吉庆祥在这里经营服装生意已经有40多年。从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个体从业者,到如今成为城市文商旅产业的特色代表,吉庆祥做了哪些努力,又有哪些故事?来听记者刘克琦的报道:
4月3号,海棠节开幕当天,吉庆祥店铺新打造的体验店同步开业。店里以复古风格装修,绣娘在门口手工刺绣,主推适合年轻人的旗袍,吸引不少过路的市民游客:
(出录音:1.想打卡海棠节,刚好看见这一家店,挺那种古风的,旗袍的风格挺适合这个街的风格的。就想看一下有没有适合我的。
2.就穿这种带点碎花的小旗袍,去拍照、去海棠花底下拍照肯定很好看。)
吉庆祥店铺是今年62岁的吉庆祥在1981年以自己名字注册品牌创办的。1880年,吉庆祥祖辈——旗袍服装技艺的创始人李庆在北京大栅栏创办了庆祥号布庄,后人把店铺搬迁至天津。吉庆祥从小跟大舅和母亲学习旗袍服装技艺。相比于传统的服装剪裁,吉庆祥有一套独特的制作技艺:
(出录音:通过提高胸线的支撑点,加大调整结构的裁剪方法,把女性的身形提升改变。又通过把腰线下部的提升,弥补臀部的尺寸,显得下身修长。针对舒适度,研究出来了袖子的裁剪独到之处,提升向前弯曲的角度。)
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刚18岁的吉庆祥高中毕业后,以自己的名字注册“吉庆祥品牌”,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一批个体工商户:
(出录音:81届是头一届,不管分配,响应国家号召,高中生自谋职业。喜爱服装,也是为了我们传承家族的技艺,全家都支持我,鼓励我。是我们自己家的小门脸,后期一点一点的发展到现在。)
刚开始创业时,吉庆祥裁剪制作的衣服以日常时装、礼服为主。为了吸引客流,吉庆祥提出免费为大家设计、裁剪:
(出录音:当时那阵做的是小夹袄比较多,(顾客)自己拿布料来,我设计一下。有的他们自己带走做,有的是我给连裁带做。一开始前期是没有收入的。后来大家一点点穿我的设计的衣服作品,就回头顾客。在我这排队,我那阵是一天发10个号,1个号限2件给大家。)
慢慢地,“吉庆祥品牌”逐渐在赤峰道一带扎下了根。一些服装厂甚至排队找她设计服装,回厂批量生产,赚的盆满钵满。
近些年,随着国潮的兴起,旗袍、汉服等传统服饰再次成为焦点。吉庆祥二女儿吉洳庆是位95后,同时也是第五代非遗传承人。她希望通过创新体验店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走近非遗技艺:
(出录音:给大家能够展示出来我们的一个技艺、吉氏的裁剪法,让大家去 DIY,沉浸式的去体验。把技艺转换成让年轻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去了解我们中华的传统服饰文化。)
与此同时,本市近年来打造营口道、赤峰道、山东路等区域的后街经济,相关部门为推动文商旅融合,持续为老字号、非遗品牌等进行帮扶。劝业场街花园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蕾说:
(出录音:我们打造了一条赤峰道的Citywalk,从耀华中学起步,到吉庆祥,感受咱的非物质文化技艺传承。海棠花节,我们是串联了赤峰道的吉庆祥,爱玲咖啡、少帅府、瓷房子,5号院相声茶馆和吉鸿昌故居,我们做了一个集章套装这么一个活动。)
3月25号,天津市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吉庆祥作为民营企业家代表在大会上发言。作为一家经营40多年,传承百年的非遗项目,吉庆祥对品牌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出录音:非常的鼓舞振奋,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自信心,赤峰道来旅游的人很多,叫世界各地的人了解天津的津派文化,让更多的人爱天津,爱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天津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