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向钊邦,男,湖南省保靖县人,1987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画风沉雄,学贯中西,多次参加国内美术大展并有获奖。作品被钓鱼台国宾馆、湖南美术馆、山东致尚艺术馆、任伯年纪念馆、神州·时代艺术杂志社、吉首大学博物馆等单位和机构收藏。
向钊邦,男,湖南省保靖县人,1987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画风沉雄,学贯中西,多次参加国内美术大展并有获奖。作品被钓鱼台国宾馆、湖南美术馆、山东致尚艺术馆、任伯年纪念馆、神州·时代艺术杂志社、吉首大学博物馆等单位和机构收藏。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央电视台CCTⅤ《艺术名家》栏目“特聘艺术导师”,中国优秀艺术名家全国融媒体展播项目艺术顾问,湖南省东方名人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崇阳书画院院士,中国网教中心艺术部客座教授,中国孔子学院"名誉教授”,任伯年纪念馆特聘画家,中国.边城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湖南省花垣县美术家协会主席。
画 作 欣 赏
雄浑壮伟 笔墨高古
——向钊邦山水画赏析
文/辛平
古人以为天地之气,凝而为山、融之为川。山水与人之间气息相通,由此而使中国文人的“林泉之心”应运而生,随之也使中国山水画走上了中华文明的大舞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籍画家向钊邦秉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和祖国山河的雄博、灵秀之气,把山水画作为情感投入和精神追求的希冀,将自己的修养,学识、志趣理想注入山水画之中,形成了笔墨高古、雄浑壮伟的格调,给世人带来了大美的享受。
向钊邦师法古人、继承传统,练就了扎实的笔墨功夫。他早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主攻国画山水兼学西画。他在学生时代就十分注重对古代山水画的临摹,从笔临到意临,努力吸收古人的文化精神和笔墨技法。经多年打拼之后,向钊邦又遵循“师古人不如师造化”的法则,以大自然为师,经常深入名山大川写生,辛勤求索,以期攀登新的艺术高峰。在其画作中,山水云石雄伟壮丽、邃密高古且兼有现代气息。向钊邦广博地吸收黄公望、王蒙、龚贤、清初“四王”乃至黄宾虹、陆俨少等名家的笔墨和意境。他在长期与古贤的“交流”中达到了心神相融的境界,再加上自己对西画技法的把握,使其画作自然而然地呈现出特有的风貌。赏其《云台山诗意》、《古渡新韵》、《雨润江南千般秀》等作品,他巧妙运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点、线、面和黑、白、灰等主要元素,采用多种皴、擦、点、染技法,借用龚贤、黄宾虹的“黑龚”“黑宾虹”之技艺,绘写出了山川间浓郁、蓬勃的生气,高雄、壮伟的气势和幽静、雅逸的诗韵,予人以自然之美、笔墨之美、诗意之美。
向钊邦山水画给人以笔墨强劲的观感,山石、林木、云水在其笔下都跃动着鲜活的生命。他在用笔塑形中,努力让“形”展现出笔墨本身的力与美。其墨线缘不同物象而呈现出苍古朴拙之态抑或行云流水之姿。这些笔墨无论老辣或稚拙,多能力透纸背、劲挺奇崛、筋骨挺峻、风骨沛然,使其画作在点与线的合奏中形成了质实中透空灵、豪放中见厚重的风度。静观其画,其点、线、色、墨无不是精心构架而成,看似洒脱无羁的行笔,实是把握在谨严的法度之中。
气韵撼人是向钊邦山水画给人的又一观感。其画作无论大幅巨作还是小品、扇面,均能呈现出一种气势恢宏的大气象、大境界。向钊邦通过画面传达出一种高迈、雄浑的精神气质,展现出一种艺术语言的张力和冲击力。他十分注重运用开合、虚实、繁简、浓淡、留白等辩证手法来处理画面,使画面更有层次感,更有高雅的意境。向钊邦的一些新作如:《山居图》、《清音图》、《观瀑图》等,虽尺寸不大,但其融山石、林木、瀑布、民居、寺塔、大海、云空、旭日等多种自然物象于一纸,且笔墨色泽巧妙相融,远近疏密处理得体,既呈现出自然万物竞自由的博大境界,又借细笔勾勒的近景注入了浓烈的生活气息,观之赏心悦目、引人入胜,实是一幅幅难得一见的佳构力作,颇能撼人心魄!
仔细品读向钊邦的山水画,还能深悟到其间的文韵和诗意。他认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天”和“道”是相连共生的。“天”虽不可知,“道”却有迹可循。只有敞开胸襟,用真性情来感悟,方能得“道”。基于此,向钊邦正以一种超然物外的逸风来追求艺术的真谛,从而,一步一个脚印,渐次迈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大美艺术境界!
(作者系山东艺术学院教授)
作者|向钊邦
材质|纸本设色
作者|向钊邦
材质|纸本设色
作者|向钊邦
材质|纸本设色
作者|向钊邦
材质|纸本设色
作者|向钊邦
材质|纸本设色
作者|向钊邦
材质|纸本设色
艺术活动风采
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先生合影留念
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马锋辉先生合影留念
与国家画院副院长纪连彬先生合影留念
来源:美术世界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