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患甲状腺乳头状癌后,选择了手术切除。但是切除后很多人还是在5年-10年内出现了复发,这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患甲状腺乳头状癌后,选择了手术切除。但是切除后很多人还是在5年-10年内出现了复发,这是怎么回事?
这与病情发展阶段、术后生活习惯都有关系。甲癌术后不易复发的人,往往有4个共性
术后不易复发,一般都有这5个“共性”
1.治疗时间早
研究发现,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是否会发生复发,发生复发的年限,与治疗时的病情有关。
早期局限性病例(肿瘤小、无转移):
10年复发率约 1-10%,多数可通过规范治疗控制。
中高风险病例(淋巴结转移、局部侵犯或高危亚型):
10年复发率可达 10-30%,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远期复发(甚至10-20年后)。
远处转移病例(如肺、骨转移):
复发或进展风险更高,需长期监测。
从上述研究可以发现,发现得越早,治疗得越早,甲状腺癌预后效果越理想。早期发现癌症即刻治疗,没有发生转移的早期癌,治疗效果最好,同时复发率也最低。
而随着病情发展,肿瘤增大、扩散,对身体造成双重损伤,治疗效果不佳、淋巴等器官受累之外,复发率也随之增加。
而且一旦发生转移,需要进行碘-131治疗。临床研究表明,碘-131治疗属于放射性治疗,会增加二次癌症患病风险
2.治疗彻底
目前大部分癌症是开放式手术切除治疗。而切除治疗的弊端在于,在肉眼下,小于1cm的结节无法切除。这种情况下,如果是过小的结节,即便有恶性特征,没有及时切除,就给术后复发留下了隐患。
对于没有发生转移的早期癌来说,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可以根除全部病灶,也就杜绝了复发的风险。
3.年龄小于55岁
越年轻的患者,复发可能性越低,与3个因素有关:
①年轻患者(尤其是
②年轻患者的免疫功能较强,可能更有效地清除微小残留病灶或抑制肿瘤进展。
③年轻患者较少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术后恢复和耐受治疗的能力更强。
激素可能通过调控甲状腺细胞增殖和凋亡(如ERα受体通路)抑制肿瘤进展;而雄激素或促进侵袭性表型。
4.女性复发率低于男性
女性患癌治疗后,复发率低于男性。与2个因素有关:
① 免疫微环境差异:女性免疫系统对肿瘤的监视能力较强,可能与X染色体相关免疫基因的表达有关。
②激素影响:雌激素可能通过调控甲状腺细胞增殖和凋亡,对肿瘤发展有抑制性,复发率低;而雄激素或促进侵袭性表型,复发率高。
5.免疫功能稳定
免疫功能有识别、监测功能。正常免疫系统识别病原体,而免疫系统失常时,就会攻击自身细胞,引发慢性炎症。80%以上的癌症是慢性炎症引发的。如果慢性炎症没有得到及时清除,就会刺激细胞不断增加,甚至会导致细胞恶变,诱发癌变。所以免疫功能稳定的人群,复发率更低
做好这几件事,降低癌症复发风险
1.定期复查
普通成人每年查一次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彩超。明确是否有甲状腺功能异常和甲状腺异常肿块出现。一旦发现,及时评估结节性质,早期可以通过微波消融,无损伤消除。
如果家族有甲状腺病史,建议缩短为6个月查一次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彩超。
2.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因为开放式手术治疗,在肉眼下切除有一定的弊端。
目前临床上,针对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微小癌选择用微波消融技术进行治疗。
超声就像是一面“透视镜”,它能让医生看清结节的位置,帮助医生精准地将消融针扎到结节里去。随后,针尖发射能量、产生60-90度高温,让病灶细胞的活性完全消失,结节就会被“烧死”。
被烧死的结节最终会慢慢被人体的“清洁工”——巨噬细胞等一点点地吞噬,并排出体外。一段时间后,它就会从人体中消失了。
微创手术就是这样处理掉了结节。
这种治疗方法的伤口只有一个针孔那么大,术后贴上创口贴即可,患者恢复起来快,无需住院,属于名副其实的“微创”。
3.补足营养元素,消除慢性炎症
①补维生素D:
菌类尤其是经紫外线照射的品种(如香菇、平菇),富含维生素D₂(麦角钙化醇)。
②补硒:
巴西坚果:1-2颗即可满足每日硒需求(约68-91μg/颗),但过量易超标(成人上限400μg/日)。
葵花籽:每100g含约53μg硒,同时富含维生素E。
海产品:金枪鱼、牡蛎、虾;动物内脏如猪肾、鸡肝。
③补锌:
牡蛎:锌含量最高(每100g约16-40mg),远超其他食物。
南瓜子:素食优选,每30g含约2-3mg锌;
动物性食物:牛肉、羊肉、蛋黄(血红素锌易吸收)。
④补镁:
绿叶蔬菜:菠菜、羽衣甘蓝、甜菜叶(每杯煮熟的菠菜含约157mg镁)。
黑巧克力:70%以上可可含量为佳(每30g约64mg镁),同时含抗氧化物质。
其他优质来源:杏仁、腰果、牛油果、香蕉。
结语
综上,甲状腺癌术后易复发的人群往往存在以上四个共性特征。如果您能够避免这些风险因素,那么恭喜您,您的复发风险将大大降低。当然,即使您不存在这些共性特征,也不能掉以轻心。定期进行甲状腺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是预防甲状腺癌复发的关键。
来源:健康最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