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学科与地域界限,共绘代谢与心血管健康蓝图——第三届国际心血管代谢大会在渝盛大启幕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6 21:13 1

摘要:山城春浓迎宾客,两江潮涌聚贤能。2025年4月5日,由心血管代谢联盟、重庆市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心盟心血管代谢健康研究院联合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协办的第三届国际心血管代谢大会在美丽的山城

山城春浓迎宾客,两江潮涌聚贤能。2025年4月5日,由心血管代谢联盟、重庆市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心盟心血管代谢健康研究院联合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协办的第三届国际心血管代谢大会在美丽的山城重庆盛大开幕。本届大会聚焦“人口老龄化与心血管代谢异常”的最新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进展,来自国内外心血管病学、内分泌学等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心血管代谢领域的前沿话题与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全球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防治贡献智慧和力量。

开幕致辞

携手同行,在楫扬帆,助力我国心血管代谢健康进步

大会开幕式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罗素新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祝之明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曾春雨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恺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陈璐璐教授联袂主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罗勇教授为大会致开幕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共同作嘉宾致辞;大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代表大会组委会致欢迎辞。

罗勇院长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向莅临大会的领导、专家及同仁们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罗勇院长强调,心血管疾病与代谢紊乱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体的生命质量,更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和经济发展。此次盛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汇聚了众多造诣深厚的学术泰斗和领军专家,围绕心血管代谢疾病和当下热点问题开展深度探讨,全景呈现国内外在心血管代谢疾病防治中的新思路、新突破和新策略。希望大家博采众长,增进交流,开拓视野,共同推动心血管代谢防治事业迈向新高度。

葛均波院士首先回顾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历史渊源,并对其在心血管代谢领域取得的突破给予了高度评价。葛均波院士发表了对心血管代谢学科发展的深刻洞见,同时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他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代谢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发突显,临床医生应该认识到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紧密联系,加强对代谢危险因素的管控,持续改善全球各国人民的心血管健康。

张运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心血管代谢疾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加大对心血管代谢领域的研究与相关疾病的防治力度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多学科融合以及创新药物研发的快速发展,心血管代谢疾病的诊疗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然而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疾病防治形势,我们仍需不断深化深化机制研究,优化疾病防治策略。希望大家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展示国内外心血管代谢疾病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心血管代谢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霍勇教授对与会的中外专家表示了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并对大会的使命进行了清晰地阐释。霍勇教授指出,心血管代谢研究在新理念、新证据、新指南和新干预手段的推动下愈发受到重视,多学科整合已成为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治疗的重要方向。希望通过本次大会进一步推动各学科融合,促进心血管代谢领域的临床研究和实践。

纪立农教授强调了跨学科协作对心血管代谢疾病防治的深远意义。他表示,心血管代谢联盟自2021年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联合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和肾病科等相关学科进行了深入、丰富的学术交流,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定专家共识和指南,并在基层宣传和落实,为我国心血管代谢相关疾病的防治奠定了良好基础。期待在本次大会上,心血管代谢相关学科的同道们能够充分交流,共同促进我国心血管代谢事业发展。

罗素新教授、祝之明教授、曾春雨教授、黄恺教授和陈璐璐教授主持开幕式

心血管代谢联盟青年委员会成立&授聘仪式

跨越山海,全新启航,共绘心血管代谢健康蓝图

随后,“心血管代谢联盟青年委员会“在本届大会上正式宣告成立,并举行了授聘仪式,吸引了众多与会嘉宾的目光。心血管代谢联盟青年委员会由霍勇教授纪立农教授担任顾问,黄恺教授陈璐璐教授为主任委员。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石蓓教授的主持下,霍勇教授罗勇教授共同为主任委员陈璐璐教授黄恺教授授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杜萌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高秀芳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何旭瑜教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黄晓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孔雯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马宇航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成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郑翼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包丽雯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蔡玉立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汪艳教授担任秘书长。

霍勇教授、罗勇教授、陈璐璐教授和黄恺教授为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颁发证书

主旨报告

丰富多元,高屋建瓴,全景呈现心血管代谢学科前沿成果

聚焦国内外学者的交流互动与前沿成果共享,大会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带来了高屋建瓴的主旨演讲,为参会者带来一场饕餮学术盛宴。

葛均波院士分享了其团队在心血管代谢疾病领域的研究成果。通过多项研究,证实了肠道微生物、心肌能量代谢和心肌保护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相关性。针对相关靶点开展治疗或可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进一步改善预后。

张运院士围绕二十碳五烯酸(EPA)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之间的共识与争议展开论述。EPA的多重机制提示其对高危ASCVD患者具有独特益处,进一步阐明EPA的多因素作用,将有助于发现ASCVD的治疗新策略。

纪立农教授分享了心-肾-代谢综合征(CKM)的疾病负担和应对策略。预防和治疗肥胖是预防CKM综合征和改善自然病程的重要策略。未来仍需开发更有效的治疗肥胖、心衰、慢性肾脏病的药物来改善CKM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结局。

霍勇教授介绍了来自ACC 2025的最新研究证据,如大剂量他汀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用于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肿瘤患者抗凝、司美格鲁肽改善改善外周动脉疾病(PAD)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等,为心血管代谢疾病治疗指引了方向。

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韩清华教授和河南省人民医院袁慧娟教授的主持下,陕西省人民医院寿锡凌教授、天津市胸科医院苏文凌教授、辽宁省人民医院侯爱洁教授和天津市胸科医院李春洁教授围绕AI数字人及多学科创新在心血管代谢疾病管理中的应用等相关话题展开精彩讨论。心血管代谢疾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AI时代的到来为其管理带来新的机遇,通过深度融合AI数字人及多学科创新,心血管代谢疾病管理有望从被动治疗迈向主动预测与个体化干预。未来仍需进一步探索AI数字人及多学科创新的融合方式,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多学科整合。

新南威尔士大学Jason Kovacic教授分享了心脏代谢性疾病的新认识。他表示,系统生物学已然“发展成熟”,为冠状动脉疾病以及其他复杂疾病的遗传性和因果关系提供了重要见解。它提供了一种无偏倚的方法,用以识别能够影响整个基因和蛋白质网络的强大治疗靶点。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赵家军教授以“从脂毒性和泛脂毒性”为题进行了精彩讲解。赵教授指出,“脂毒性”概念的局限性促使我们提出“泛脂毒性”概念。脂代谢异常可导致全身多种系统疾病,未来可进一步阐明脂质代谢异常与疾病的联系机制,为发现新生物标志物和精准干预靶点提供重要依据。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详细阐述了《泛血管疾病代谢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的要点。代谢危险因素是泛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泛血管疾病患者的代谢管理涉及多个专科,且代谢管理相关专科治疗药物和技术的发展较快,亟需进行多学科协作。本共识结合了现有的循证证据和专家意见,为代谢危险因素的管理和疾病防控提供参考,贡献力量。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曾天舒教授、海口市人民医院陆士娟教授的主持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雷闽湘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孟照辉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王桂侠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杨静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金盈教授聚焦心血管代谢领域转化医学如何实现闭环以及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快速迭代等问题展开讨论。一方面,多学科协作是实现闭环的关键,心血管与代谢疾病需深度融合,通过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和院外健康链(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形成全周期管理。另一方面,全周期管理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实现临床转化,将新型药物和手段应用于临床至关重要。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孔祥清教授深入解读了内脏脂肪-脑神经轴信号参与代谢紊乱相关疾病发生的机制与临床转化。孔教授强调,内脏脂肪-下丘脑神经信号轴可能是与疾病关联最紧密,对生理功能影响最小的传入神经轴,最具转化前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童南伟教授从STEP研究入手探讨了抗肥胖药物的心血管代谢获益。肥胖通过多种机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国际指南推荐超重肥胖人群进行减重以保持心血管代谢健康。STEP系列研究证实了司美格鲁肽2.4mg可以显著减轻体重,同时显著改善多种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降低心血管代谢疾病风险。

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黎励文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郑超教授的主持下,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都渝教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建萍教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沙勇教授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蒋升教授围绕代谢调控在驱动衰老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等相关话题分享真知灼见。代谢异常是心血管疾病及衰老的重要风险因素,可通过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多种机制加速衰老。未来抗衰老研究或可从内分泌激素调控角度深入开展,期待新的抗衰老方法、手段和理论的涌现,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在开幕式的尾声,罗素新教授祝之明教授

对所有莅临大会的领导、专家及同仁们表达了感谢。心血管代谢疾病是全球医学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健康中国2030战略中亟待攻克的关键领域。本次会议期间,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心血管代谢领域的诸多学术话题展开深入探讨,这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和独到的见解,将为我国乃至全球心血管代谢领域的发展提供极具价值的策略与方法。这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盛会,更是一次智慧与思想碰撞的盛宴。期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新血管代谢研究迈向新的高度。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心内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