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观察|渝水区“五心”聚能破解重点群体就业“五难”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6 21:15 5

摘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渝水区创新“五心”服务方式,精准破解重点群体就业“五难”,有力扛起了稳就业保就业责任。2024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656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19人,农村脱贫人口实现就业3811人;零就业家

+

近期,市委改革办对渝水区“五心”聚能破解重点群体就业“五难”工作进行观察。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渝水区创新“五心”服务方式,精准破解重点群体就业“五难”,有力扛起了稳就业保就业责任。 2024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656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19人,农村脱贫人口实现就业3811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精心做好平台搭建,破解就业渠道难。充分整合资源,通过“5+2”就业之家,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就业服务平台。线上发布招聘视频、开展主播探企和直播带岗,提供跟踪服务,精准对接岗位。线下开辟“零工市场”板块,精准投放企业用工和零工招工信息。在社区(村)、乡(镇、办)、工业园区就业之家设立就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求职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结合“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举办各类招聘会,邀请企业与求职者面对面交流,拓宽就业渠道。

贴心做好创业扶持,破解创业成功难。邀请专家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举办孵化基地“开放观摩日”活动,为有创业意愿的青年创业者、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创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交流、学习和展示的平台。简化创业贷款审批流程,降低创业贷款门槛,在乡(镇、办)就业之家设立创业服务窗口,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资金扶持。搭建全方位、多功能的网上服务平台,开辟线上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创业者可通过“江西就业之家”)小程序、“赣服通”、江西人社网上办事大厅等线上渠道申请贷款,实现群众不进人社门贷到贴息款。2024年,全区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5亿元,扶持1100余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7300余人。

用心做好培训赋能,破解技能提升难。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开展针对性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同步开设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等各类实用技能培训班,邀请专业教师授课,并为学员提供实践机会,提高技能水平,实现结业即就业。2024年,全区开展各类技能培训81期,培训结业近3000人。

专心做好求职招聘,破解就业匹配难。 建立人力资源地图,了解求职者的需求和企业的岗位要求。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及时掌握企业招聘信息。在招聘过程中,为求职者精准匹配合适岗位,提供个性化岗位推荐。针对年龄偏大,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重点就业群众,通过社区网格员、村信息员每季度派发《岗位信息专辑》的方式,实现对口就业援助,形成对就业困难人员“一对一,点对点”就业帮扶良好态势。2024年,为就业重点群体发放《岗位信息专辑》80000余份。

倾心做好政策引领,破解就业保障难。 利用招聘会、广告宣传栏、拍摄短视频等方式积极宣传解读政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政策信息精准传达。开展政策宣讲会、专题讲座,为企业和求职者详细精准解读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为重点群体求职者提供一次性求职补贴、社保补贴等。开发公益性岗位为重点群体兜底,保障重点群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全区公益性岗位共安置1022名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

观察感悟:坚持就业优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渝水区聚焦重点群体就业“五难”问题,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创新“五心”服务方式,持续拓宽就业渠道,优化人才供给,完善就业服务,实现就业帮扶从短期性帮扶向全周期覆盖延伸,促进重点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在保民生、促和谐、促共富的道路上留下生动注脚。(徐浩诚)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