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暖,医生叮嘱心脏病患者:宁愿躺着休息,也不要随便做7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6 22:49 5

摘要:天气一变暖,街头巷尾都热闹起来。人们纷纷脱下厚重的棉衣,像是被春天的活力唤醒,迫不及待地想要拥抱这温暖的季节。公园里,晨练的人多了起来,孩子们在草地上嬉笑奔跑,老人们也坐在长椅上晒太阳、唠家常。可对于心脏病患者而言,这看似美好的季节转换,却暗藏危机。作为一名医

天气一变暖,街头巷尾都热闹起来。人们纷纷脱下厚重的棉衣,像是被春天的活力唤醒,迫不及待地想要拥抱这温暖的季节。公园里,晨练的人多了起来,孩子们在草地上嬉笑奔跑,老人们也坐在长椅上晒太阳、唠家常。可对于心脏病患者而言,这看似美好的季节转换,却暗藏危机。作为一名医生,我见过太多因为忽视自身状况,在天气转暖时贸然行事,最终引发严重心血管问题的病例。今天,就想跟各位心脏病患者唠唠,天气转暖时,有7件事,哪怕再想做,也得管住自己,千万别轻易尝试。

## 运动别贸然增量,心脏可没那么“耐造”

“医生啊,我最近开始运动了,咋感觉身体越来越吃不消呢?”说这话的是老张,一位60多岁的心脏病患者。前几年,他因心脏问题做了搭桥手术,术后一直小心翼翼。这不,天气一暖和,老张想着“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运动正当时”,便每天早早来到公园,加入了快走的队伍。刚开始,他还觉得挺舒服,可没几天,他就不满足于单纯的快走了。看着身边年轻人轻松跑步的身影,老张心里痒痒,想着自己身体恢复得还不错,就试着小跑了起来。可这一跑,麻烦就来了。刚跑了没多远,老张就感觉胸口一阵发闷,像被一块大石头死死压住,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赶紧停下脚步,可那种难受的感觉却丝毫没有减轻,双腿发软,差点就晕倒在地。路过的热心市民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把老张送到了医院。

心脏病患者的心脏本就脆弱,就好比一辆年久失修的老爷车,发动机性能大不如前。冬天时,身体活动量减少,心脏也跟着“偷懒”惯了。这时候突然增加运动量,就如同让这辆老爷车直接上高速,全力冲刺,发动机怎么能承受得住?随时都可能“罢工”。所以,心脏病患者想要运动,千万不能心急。如果之前一直没怎么运动,天气转暖后想恢复锻炼,得从最基础、最低强度的活动开始,比如在小区里慢悠悠地散散步,或者在家做一些简单的拉伸动作。而且,运动时间也别一下子拉得太长,强度也别一下子提得太高,要给心脏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同时,在运动过程中,得时刻留意自己的身体反应。一旦出现胸口发闷、呼吸急促、心跳异常等症状,哪怕只是轻微的,也得立刻停下,找个地方坐下来好好休息。要是休息后症状还没有缓解,那可得赶紧就医。

## 冷饮虽爽别贪杯,血管“受冻”很危险

天气一热,街头巷尾的冷饮店生意便火爆起来。不少人都喜欢在大汗淋漓之后,来一杯冰镇饮料,那种透心凉的感觉,仿佛能驱散身上所有的热气。可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这看似平常的享受,却可能是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为啥这么说呢?当冰冷的饮料进入体内,会给血管带来强烈的冷刺激。血管就像一条条有弹性的管道,正常情况下,它们会根据身体的需要,自如地收缩和舒张,保证血液的顺畅流动。可一旦受到冷刺激,这些血管就像突然被吓到的小动物,会猛地收缩起来。这一收缩,麻烦可就大了。血管变窄,血液流动的阻力增加,血压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心脏需要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大。要是血管收缩得太厉害,还可能导致血管痉挛,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心绞痛,更可怕的是,还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我就接诊过这样一位患者,老王,50多岁,平时就有心脏病史。天气刚一转暖,他就按捺不住对冷饮的喜爱,每天都要喝上好几瓶冰镇饮料,有时还会吃上一大块冰淇淋。有一天,老王吃完午饭,又习惯性地拿起一瓶冰镇可乐,“咕咚咕咚”几口就喝了下去。可没过一会儿,他就感觉心口一阵剧痛,脸色苍白,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家人发现后,吓得赶紧拨打了120,把他送到了医院。

经过检查,老王的血压飙升到了180/110mmHg,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的迹象。好在送医及时,经过医生的紧急救治,老王的病情才逐渐稳定下来。所以,心脏病患者在天气转暖时,可千万不能贪凉。平时尽量喝温水或者温茶,让身体保持在一个舒适的温度状态。要是实在嘴馋,想尝尝冷饮的滋味,那也得悠着点。可以把冷饮含在嘴里,让它在口腔里稍微回温后,再慢慢咽下去,千万别一大口猛地灌下去。

## 情绪莫要大起大落,心脏怕“刺激”

在医院的急诊室里,经常会遇到因为情绪激动而突发心脏病的患者。李奶奶就是其中一位,她已经70多岁了,患有心脏病多年,平时血压控制得还算不错。有一天,在外地工作的孙子突然回来看望她,还特意给她买了一台最新款的智能手机。李奶奶看到孙子这么孝顺,高兴得合不拢嘴,一边说着“这都是给年轻人用的,我哪会啊”,一边激动地接过手机。可就在这时候,李奶奶的脸色突然变得煞白,身体一软,倒在了沙发上。家人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把她送到了医院。经过诊断,李奶奶是急性心肌梗死,情况十分危急。好在医生们争分夺秒地抢救,李奶奶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强烈的情绪波动,无论是极度的喜悦还是悲伤,都会对心脏病患者的心脏造成巨大的冲击。当人情绪激动时,身体里的交感神经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瞬间兴奋起来。交感神经兴奋后,会促使血压升高,心脏跳动的速度也会加快,甚至还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对于原本心脏就有问题的患者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大大增加了心梗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所以,心脏病患者一定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保持一个平和、稳定的心态。在生活中,遇到高兴的事,别过于激动,要提醒自己保持冷静;遇到不如意的事,也别太生气、焦虑,试着深呼吸,让自己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总之,千万别让情绪像脱缰的野马,肆意狂奔,不然受伤的可能就是自己的心脏。

## 药物别擅自停用,心脏健康需“药”护航

天气一暖和,有些心脏病患者就发现,自己的血压好像没那么高了,身体感觉也比冬天时好多了。于是,就有人动起了“歪脑筋”,想着是不是可以把降压药停了。在这里,我要郑重地提醒各位心脏病患者,可千万别这么做!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心血管疾病,可不是说症状减轻了,病就好了。这些疾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病情,维持心脏和血管的正常功能。随意停药,就好比给正在运转的机器突然拔掉电源,血压很可能会像坐过山车一样,迅速反弹,甚至比之前更高。血压的剧烈波动,会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极有可能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位患者,老孙,患有高血压多年,一直在服用降压药。最近天气转暖,他感觉自己状态不错,就自作主张把降压药停了。刚开始几天,他还觉得没什么问题,可没过多久,他就感觉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家人赶紧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血压已经飙升到了200/120mmHg,情况十分危险。医生严厉地批评了老孙,告诉他这种擅自停药的行为有多么危险。所以,心脏病患者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擅自停药或者减少药量。如果觉得自己的病情有变化,或者想调整用药方案,一定要先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熬夜行为要杜绝,心脏急需“充电”

如今,熬夜似乎成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态。晚上躺在床上,刷着手机,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可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熬夜简直就是在给自己的心脏“埋雷”。当人熬夜时,身体里的交感神经会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就像一个一直被按下开关的机器,停不下来。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跳动加快,血管也会持续收缩。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心脏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会越来越重,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有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比正常作息的人高出30%以上。

所以,心脏病患者想要保护好自己的心脏,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至少要睡够7个小时,而且最好能在晚上11点前就上床睡觉。晚上睡觉前,尽量不要玩手机、看电视等,让自己的身心逐渐放松下来,这样更有助于入睡。只有让心脏在夜间得到充分的“充电”,第二天它才能更好地为身体工作。

## 饮食别暴饮暴食,心脏难以“负重”

天气一暖和,人们的胃口也跟着变好了。街头的餐馆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可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这时候可得管好自己的嘴,千万别暴饮暴食。当人吃得太多时,身体里的血液会大量流向消化系统,去帮助消化食物。这样一来,心脏的供血量就会相对减少,心脏就像一个电量不足的机器,工作起来就会变得吃力。而且,如果吃的是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食物,这些食物进入身体后,会在血管里堆积,加重动脉硬化,让血管变得越来越狭窄,血液流动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要是血管被堵住了,心脏就无法正常供血,就会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所以,心脏病患者在饮食上一定要格外注意。尽量少吃多餐,每次吃饭不要吃得过饱,七八分饱就可以了。在食物的选择上,要尽量少吃那些油腻、过咸、过甜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鱼肉、鸡肉、豆类等。这样既能保证身体得到足够的营养,又不会给心脏带来太大的负担。

## 起床切勿太匆忙,血压平稳很重要

天气转暖后,很多人早上醒得也早了。可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早上起床的这个过程,也得格外小心。有些患者早上一睁眼,就像弹簧一样,猛地坐起来,结果刚坐起来,就感觉头晕目眩,眼前发黑,甚至差点晕倒。这是因为人在睡觉时,身体处于平躺状态,血液分布相对均匀。而当突然坐起来时,身体的体位发生了快速变化,血压一时半会儿调整不过来,大脑的供血就会受到影响,导致脑供血不足,所以才会出现头晕等症状。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这种血压的剧烈波动,可能会对心脏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心脏病患者早上起床时,一定要慢慢来。早上醒来后,先别着急坐起来,可以在床上静静地躺1 - 2分钟,让身体适应一下从睡眠到清醒的状态。然后,再慢慢地坐起来,坐在床边,稍微活动一下四肢,等感觉身体适应了,没有头晕等不适症状了,再下床活动。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避免血压的突然波动,保护好自己的心脏和大脑。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来源:清看新趣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