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有位高三学生来访,因担心高考失败而出现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好等症状。
近期有位高三学生来访,因担心高考失败而出现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好等症状。
咨询师通过摄入性会谈和其他临床资料,诊断其为一般心理问题,并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疗法进行咨询。
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明显好转,对高考和学习的错误认识有所改变,情绪和睡眠问题基本解决。
一、个案背景
来访者小林(化名),18岁,高三学生,因拟考试失利出现严重焦虑、灾难化思维(如“考不上大学人生就完了”)、失眠、注意力涣散等症状,学习效率显著下降。
小林自幼成绩优异,父母对其期望较高,家庭氛围紧张,常因成绩波动被施压。
高三后竞争加剧,模拟考试排名下滑触发强烈自我否定,伴随躯体化反应(头晕、胃胀、入睡困难)。
二、问题表现与原因分析
1.不合理信念与灾难化思维
绝对化要求:认为“必须考上重点大学”“考试失利等于人生失败”
灾难化推论:将单次考试结果泛化为对自身价值的全盘否定(“老师同学都会看不起我”)。过度比较:因他人成绩优异而自我贬低,陷入“假想敌”心理陷阱。
2.情绪与行为反应
焦虑泛化:考前过度紧张导致思维空白、复习低效,形成恶性循环。
生理症状:失眠、食欲下降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3.环境压力源
家庭因素:父母高期望与责备性语言加重其内疚感。学校氛围:竞争性环境与模拟考试的“结果导向”评
价加剧焦虑
三、心理咨询方法与干预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关系与心理诊断(1-2次咨询)
倾听与共情:通过无条件接纳建立信任,帮助小林宣泄情绪,明确咨询目标为“调整认知、改善焦虑
识别不合理信念:使用ABC理论分析其情绪反应,如“事件(考试失利)→信念(我彻底失败)→后果(焦虑、失眠)
第二阶段:认知重建与行为训练(3-4次咨询)
1.合理情绪疗法(RET)
辩论灾难化思维:通过苏格拉底式提问挑战其绝对化信念,例如:
“一次考试失利是否真的代表所有能力?方“如果未达目标,是否有其他途径实现自我价值?积极再定义:将焦虑重构为“认真备考的表现”,而非负面标签。
2.放松训练与系统脱敏
肌肉渐进式放松:指导小林在睡前练习握拳-放松深呼吸,缓解躯体紧张。
模拟暴露疗法:逐步模拟考试场景(如限时做题)配合放松技巧降低敏感度。
3.行为策略调整
任务聚焦法:制定每日可完成的小目标(如“专注复习1小时”),减少“结果焦虑”积极自我暗示:引导小林使用平衡陈述,如“即使这次考不好,我仍可通过查漏补缺进步”
第三阶段:家庭与社会支持整合(第5次咨询)
家庭访谈:建议父母调整沟通方式,以鼓励替代责备,
例如:
“我们相信你的努力,结果不是唯一。”
学校协作:与班主任沟通,提供单独考试座位等适应性安排,减少环境压力。
第四阶段:巩固与预防复发(第6次咨询)
自我监控表:记录每日情绪波动与应对策略,强化正性体验。
长期目标规划:探讨职业兴趣与多元发展路径,降低对高考的单一执念。
咨询效果评估
认知层面:小林逐步接纳“考试是成长机会而非终极审判”,灾难化思维频率减少80%。
情绪层面: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从重度(65分)降至轻度(45分),睡眠质量显著改善。
行为层面:复习效率提升,能主动与同学讨论错题,家庭沟通趋于正向。
总结与建议
本案例通过整合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及环境支持,有效缓解了小林的考试焦虑。
关键干预点包括:
认知灵活性:打破“非黑即白”的学业评价体系。
生理-心理联动:通过行为训练降低焦虑的躯体化影响。
系统支持:家庭与学校的协同调整为其创造了低压力环境。
未来需持续关注小林的长远自我认同建设,帮助其形成'成长型思维”,以应对未来挑战。
如果您的孩子也有相关问题,不妨1.9元学习下这个小课,我们心理咨询顾问还会对你的孩子进行一次免费心理评估哈~
#青少年焦虑抑郁#
来源:大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