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正成为县域经济破局的关键抓手。位于鲁南腹地的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以“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南菜园”闻名,近年来通过深耕消费市场、激活产业动能、创新消费场景,走出了一条以消费升级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正成为县域经济破局的关键抓手。位于鲁南腹地的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以“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南菜园”闻名,近年来通过深耕消费市场、激活产业动能、创新消费场景,走出了一条以消费升级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从田间地头到电商直播间、从传统农贸市场到文旅融合新地标……这座千年古县以消费为支点,撬动经济全面振兴。
“以前种菜靠天吃饭,现在种菜跟着订单走。”在兰陵县向城镇的万亩蔬菜基地,菜农李大哥指着手机上实时更新的订单数据感慨。2024年,兰陵县政府联合金融机构推出“蔬菜供应链金融平台”,农户凭种植数据即可获得低息贷款,合作社通过平台对接全国商超、电商企业,实现“产供销”无缝衔接。这一政策创新让当地蔬菜损耗率降低15%,农户收入增长20%。
为提振消费信心,兰陵县打出政策“组合拳”,发放总额超5000万元的“兰陵惠购”消费券,覆盖餐饮、零售、文旅等领域;设立“农产品上行物流补贴”,将蔬菜冷链运输成本降低30%;打造“15分钟便民消费圈”,改造提升农贸市场32个,引入社区团购、无人零售等新业态。数据显示,2024年,兰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3%,增速居临沂市前列。
走进兰陵农企产业园,一箱箱印着“苍山大蒜”“兰陵牛蒡”地理标志的深加工产品正装车发往海外。在当地龙头企业的车间里,大蒜摇身变为黑蒜胶囊、蒜蓉酱,牛蒡加工成养生茶饮,附加值提升5倍以上。“过去论吨卖,现在论克卖。”该企业负责人介绍,通过与高校合作研发功能性食品,产品已进入北上广高端商超,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
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兰陵县推动农业工业化、产品品牌化。政府设立5000万元食品产业转型基金,支持企业开发预制菜、休闲食品、药食同源产品;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入智能分选、真空冻干等先进设备;举办“兰陵优品”评选,培育出“垦源”“家瑞”等20余个区域公用品牌。目前,全县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达94家,实现产值收入近90亿元。
夜幕降临,兰陵县代村的“印象兰陵”文旅综合体灯火通明。游客在蔬菜主题乐园体验采摘,在非遗工坊制作兰陵美酒,在沉浸式剧场观看荀子文化演出……这个投资2亿元的项目,将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开业首月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40%。“这里不只是卖产品,更是卖体验。”项目运营总监王女生表示。
线上,依托“兰陵甄选”直播基地,培育200余名本土主播;线下,打造“荀子文化节”“兰陵菜博会”等IP,推出“蔬菜艺术展”“美食嘉年华”等主题活动,兰陵实现了用“农文旅+”重构消费空间。消费场景的创新,让兰陵从“农产品输出地”升级为“消费目的地”。
“这瓶酒里有荀子的‘劝学’智慧。”在兰陵美酒厂的文化展厅,游客刘女士被一款“劝学”系列文创酒吸引。企业将荀子名言刻于瓶身,搭配定制书签,尽管售价高出普通款30%,仍供不应求。酒厂负责人说:“文化赋能让产品有了灵魂,消费者买的不仅是酒,更是文化认同。”
兰陵的消费升级,始终贯穿着文化主线。挖掘荀子文化、兰陵美酒非遗技艺,开发文创产品;将“中国农民画之乡”的艺术元素融入包装设计;建设“兰陵美食博物馆”,用故事化营销提升品牌溢价。这种“文化+消费”的模式,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更让兰陵制造成为情感消费的载体。
调研显示,兰陵消费振兴的密码在于“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政府搭建政策舞台,企业创新供给内容,文化注入价值灵魂。2024年一季度,兰陵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3%,餐饮企业营业额大幅提升,文旅消费对GDP贡献率突破15%。
“消费不是终点,而是经济循环的新起点。”兰陵县领导表示,未来将深化“产销融合”,建设国家级预制菜产业基地,打造鲁南商贸物流枢纽,让兰陵从“区域菜篮子”迈向“全国消费品牌”。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浪潮中,兰陵这座千年古县,正以消费升级为笔,书写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兰陵的成功探索证明了通过紧扣消费需求、激活产业潜能、深耕文化沃土,县域经济同样能成为扩大内需的战略支点。这或许就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最具烟火气的实践样本。
(王新)
来源:中国食品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