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医附属中心医院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老年痴呆”患者福音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7 12:56 2

摘要:近日,由沈医附属中心医院手外四病区战杰教授、神经内二病区李润辉教授、放射线科杨峰教授、麻醉科孙晓峰教授组成的MDT(多学科会诊)团队与上海九院团队联合,成功完成两例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手术。这是医院首次开展该项手术,标志着医院在阿尔

近日,由沈医附属中心医院手外四病区战杰教授、神经内二病区李润辉教授、放射线科杨峰教授、麻醉科孙晓峰教授组成的MDT(多学科会诊)团队与上海九院团队联合,成功完成两例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手术。这是医院首次开展该项手术,标志着医院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阿尔茨海默病现状:亟待突破的治疗困境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异常。据统计,全球约有5000万患者,中国患者数量居世界首位。目前,传统治疗以药物缓解症状为主。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脑内淋巴系统功能障碍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相关,即脑内淋巴系统功能障碍可能导致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沉积,加速神经元退化。而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通过改善脑内代谢废物清除,有望延缓疾病恶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AD治疗的新方向。

多学科协作:严谨的工作态度

本次手术的成功得益于医院高度重视和MDT团队的紧密合作。神经内二病区李润辉教授团队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曹天明、徐天策医生在详细询问病史的同时,完善了生化及影像学检查,并为患者进行了MMSE、MOCA、CDR、NPI、ADL、HAMA、HAMD等神经精神量表评估,还进行了PE-CT和AD生物标志物检测,明确诊断并进行充分全面的科学量化评估。

术前,MDT团队进行了深入的病例讨论,战杰教授、李润辉教授、杨峰教授及孙晓峰教授团队分别就2例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制定了个性化手术方案,以确保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

此次手术由战杰教授担任主刀,孙鹏副教授担任助手。手术关键点在于颈深淋巴管、淋巴结及颈内、颈外静脉功能的判断及精细的游离,更重要的是应用超显微技术对淋巴管、淋巴结与静脉的吻合。两位术者凭借多年积累的精湛的超显微外科技术,应用全球放大倍数最大40倍的显微镜与最细的12-0的显微缝线将淋巴管与静脉吻合,成功建立淋巴引流新通路。

记忆的河流重新奔涌:两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重生"时刻

张阿姨的"记忆拼图"正在复原

术后第三天,在战杰教授与李润辉教授联合査房时听到了一声清晰的"主任您好"。这个简单的问候让整个医疗团队为之动容。更令人惊喜的是,张阿姨(化名)开始展现出久违的活力。她叫出了女儿的名字,想起了女儿的生日,记起了她的主治医师是孙鹏医生,而之前一直称他为“儿子”。贴心的女儿陪她算着简单的加减法,而这已经是她缺失了5年的能力。"以前妈妈总是呆呆地望着窗外,现在她居然和我一聊就是三、四个小时。"女儿擦拭着眼角说。最让家人欣慰的是,那个因为小事就生气的"暴脾气妈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会温柔抚摸女儿头发的慈祥母亲。

李阿姨的“健步如飞”正在上演

隔壁病房的李阿姨(化名)正用稳健的步伐在走廊散步,速度比术前快了近一倍。谁能想到几天前,这位连镜子里的自己都不认识的阿姨竟能记起了妹妹的名字,她也不再需要精神类药物控制情绪。“妈妈不仅能用完整的句子和我聊天,还能‘听从指挥’了”,术后李阿姨的儿子每天脸上都挂着笑容,他接着说道:“她现在骂我我都是开心的”。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短期内即观察到记忆力、语言表达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认知功能评估显示较术前有所改善。术后三天,神经内二病区曹天明与徐天策医师再次对患者进行了MMSE评分:张阿姨由术前的8分增加到了11分,李阿姨亦由术前的1分提高到了3分。家属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并对医护团队的专业水平给予高度评价。

战杰教授表示,此次手术的成功是医院多学科协作的典范,也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团队将进一步优化手术方案,让更多患者受益。

沈医附属中心医院手外四病区此次创新技术的开展,不仅体现了医院在显微外科领域的领先地位,更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专家团队简介

战杰 主任医师,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沈阳医学院首席专家。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手外四病区主任,手外科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显微重建与组织修复。

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分会断肢(指)再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分会皮瓣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显微骨科学组委员;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显微外科一体化诊疗项目”第一届全国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骨循环研究会—中国区(ARCO-CHINA)常务委员;国际整形与创伤性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显微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亚太重建显微外科联盟(APFSRM)中国部委员;辽宁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委。

擅长手外科常见及复杂疾病的诊治,在应用穿支皮瓣修复各种复杂皮肤软组织及骨缺损方面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应用骨搬运技术解决肢体骨短、缺及畸形的难题,以及采用游离的腓骨移植、髂骨移植等先进的手术方式治疗骨髓炎、骨坏死、骨不连;在复杂性创伤的修复重建、臂丛神经损伤的神经移位和功能重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手指的缺失在拇指、多指及全手的修饰性再造方面有一定的建树。主持辽宁省科技厅项目1项,参与辽宁省科技厅1项。曾获沈阳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沈阳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技术创新一等奖各1项。曾主持卫生部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科研课题1项,沈阳市科技局科研课题1项,沈阳医学院科研课题1项。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入2篇。

李润辉 主任医师,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沈阳医学院首席专家。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病区主任,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等)。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调控分会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神经退行性病专委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沈阳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东北地区神经病学学术交流协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神经环路重建与康复研究学组委员;《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沈阳医学院学报》编委 ;辽宁省及沈阳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委员会成员。

从事临床工作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脑血管病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痴呆等)的诊治。培养了硕士研究生30余名,承担《神经系统疾病》理论授课获批校级、省级一流课。主持及参与课题30余项,与北京宣武、天坛、上海华山、瑞金及北部战区总医院、吉大一院等多家医院合作开展的横向课题20余项,开展GCP项目20余项。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多次被评为医院及学院优秀教师、优秀硕士研究生导师、优秀教研室主任、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及沈阳市优秀医师、 沈阳地区卫生系统医德医风先进个人、 沈阳市医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杨峰 中国医科大学博士,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副院长,沈阳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沈阳医学院医学影像系主任,沈阳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科带头人,沈阳医学院影像教研室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第四界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放射影像装备学会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智能影像专委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放射学会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放射学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分子影像学会委员;沈阳市医学会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计划万层次人才;沈阳市青年岗位能手、铁西区劳模、铁西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主持省级项目4项;市科技项目2项,局级项目3项,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 SCI 收录论文7篇,在读研究生13名,发表著作4部,获省级奖励3项。

孙晓峰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沈阳医学院麻醉学专业负责人,沈阳医学院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麻醉学教研室主任,麻醉科主任。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区域麻醉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疼痛学分会/非心脏手术麻醉学分会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麻醉与围术期医师分会副会长;辽宁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与疼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麻醉镇痛与细胞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口腔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等。

市级课题1项、校局级课题5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SCI 收录5篇),出版专二等奖"及市科技奖励"三等奖"各1项,市重大技术难题攻关项目"一等奖"1项等。

孙鹏 手外四病区主任医师。手外科专业。2007年于大连医科大学获得整形外科学硕士学位。现任国际医学保肢协会(中国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软组织修复学组委员;辽宁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康复医学会肌骨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老年骨科与细胞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沈阳医师学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康复医学会骨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委。主持辽宁省科技厅科研课题1项,参与辽宁省科技厅科研课题1项,主持沈阳医学院科研课题1项,参与沈阳医学院科研课题2项。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20余篇,国家级核心期刊10余篇。曾获得第三届亚太重建显微外科联盟大会“科创杯”手术技术及优秀病例大赛总决赛三等奖;第四届“三鹰杯”超显微血管吻合大赛优胜奖,“中国技协·超级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能大赛”优胜奖。

擅长断指及断肢再植,尤其在拇指的旋转撕脱离断的再植方面经验丰富。掌握手指及拇指缺损的再造。能够应用各种带蒂皮瓣移植、游离皮瓣移植、骨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及骨缺损、骨不连。对小儿的先天性畸形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应用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复杂性缺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对创伤修复的美学设计亦有一定的见解。研究方向:四肢创伤的显微外科修复的研究,创伤后的整形修复的研究。

曹天明 神经内二病区主治医师,现任辽宁省脑血管病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神经退行性病分会理事,辽宁省脑卒中学会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病等;运动障碍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等。并长期负责科室科研管理工作。

徐天策 神经内二病区主治医师,神经病学博士、博士后,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主要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等)、认知功能障碍。

现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分会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神经退行性病与细胞学研究专委会秘书;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全科医学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委会委员。

主持省级项目2项,市科技项目1项,市局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收录5篇,总影响因子20余分,论著1部。曾获2023年东北三省一区新医科教师授课大赛一等奖;2019年沈阳市健康科普大赛一等奖;2020年辽宁省脑血管病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技能竞赛一等奖;2020年辽宁省医师协会医师节竞赛一等奖;沈阳医学院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临床组一等奖;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最受学生欢迎奖。

来源:辽沈名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