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产业统筹布局和产能监测预警,促进产业有序发展和良性竞争。从产能竞赛到价格战,再到专利战,光伏行业“内卷”激烈,光伏产业亏损面持续扩大。2025年,随着政策
光伏产业反“内卷”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产业统筹布局和产能监测预警,促进产业有序发展和良性竞争。从产能竞赛到价格战,再到专利战,光伏行业“内卷”激烈,光伏产业亏损面持续扩大。2025年,随着政策、行业协会、企业纷纷反“内卷”,光伏产业能否出现拐点?
产业前沿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郭锦辉
“产能战”“价格战”“专利战”……“内卷”让光伏行业陷入惨烈的境地。政策引导、行业协会呼吁、企业自律……反“内卷”的一系列举措,能否让光伏行业在2025年走出困境?
“价格战”是消耗战 利用短期供需变化推动价格回升
“目前,用于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组件价格大概是0.8元/瓦。”3月31日,某光伏组件企业一线员工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不过,没有现货。”
今年1月和2月,《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相继发布。这两个新政策分别以4月30日和5月31日为时间节点,对光伏发电项目进行“新老划段”,确保存量项目平稳过渡。受此影响,光伏市场近期出现“抢装潮”,光伏产业链中下游环节出现一定程度的涨价。隆基绿能、阿特斯、天合光能等一线光伏企业近日均表示,3月份组件排产显著提升。
回顾过去一年,“价格战”在光伏市场激烈上演,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降。2024年,单晶致密料价格由年初的6.5万元/吨降至年底的4万元/吨,N型颗粒硅由年初的6万元/吨降至年末的3.7万元/吨。2024年10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情况认为,0.68元/瓦的成本已经是当时光伏行业优秀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的最低成本。该协会当时呼吁,光伏企业不要进行低于成本的销售与投标。此后,2024年11月和12月,该协会每月都发布了光伏主产业链产品的成本分析情况,用来指导行业自律。
“价格战”之下,光伏行业已经陷入全产业链亏损的状态。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梳理光伏上市公司2024年业绩预告发现,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光伏主产业链的绝大多数光伏企业的业绩承压。以行业龙头为例,通威股份预计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70亿元到-75亿元;隆基绿能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亿元到-88亿元;天合光能预计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4.55亿元。
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中下游产品出现涨价情况,这是否意味着光伏行业整体好转?“我没有这么乐观。”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不久前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近期光伏产业链价格回升,是在供需失衡状态下的简单修复。“抢装潮”对光伏产业的影响有限。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咨询专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政策的“新老划断”安排,是政策调整节奏的缓冲,这给项目“抢装”带来的需求只是时序调整,需求总量并没有显著增加。
“龙头企业的优质产能已经大幅超过全球光伏需求,‘价格战’是消耗战,被逼停的产能只是不愿意亏,并不能实现产能出清。在优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龙头企业应该自觉团结起来,通过限产自律,平衡供求关系,尽快让价格回归合理价值。”吕锦标说。
警惕恶性竞争 用创新利器突围低谷
当前,全球光伏技术迭代加速,从PERC到TOPCon,再到BC技术,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源于我国光伏企业对创新能力的深耕。值得注意的是,光伏企业之间的专利诉讼频发,困扰着整个行业。晶科能源、隆基绿能、天合光能、阿特斯等光伏行业龙头企业均牵扯其中。
吕锦标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很重要,但是就光伏电池技术而言,大部分技术主要是十几年前欧美的原创技术,中国企业受让了一部分专利并实现了大规模量产。由于光伏电池技术工艺复杂,想通过几个工艺点来主张一片电池的专利归属是比较困难的。“光伏企业之间的‘专利战’未来走向和解的可能性比较大。要么不了了之,要么一方获得一部分专利使用补偿。只要光伏行业能走出低价和‘内卷’的困境,光伏企业就不会再把精力耗在旷日持久的专利诉讼上。”
“我对光伏行业的长期发展是乐观的。但是短期而言,未来,恐怕得有行业排名比较靠前的企业在无法经营退出之后,光伏行业才有可能结束本轮的困境。”李振国呼吁,要警惕在本轮光伏行业周期中因企业经营困境可能出现的恶性竞争。在他看来,要通过自主创新和原创技术为企业、为光伏产业穿越周期贡献智慧,而不是通过商业目的“拿来主义”及“劣质低价”为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设置阻碍。
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也强调了自主创新和原创技术的重要性。他同时认为,主动进行战略调整是应对“内卷”的重要方法。“经过长期的沉淀,阿特斯在储能方面已经构建起一定的‘护城河’。阿特斯的大型储能业务在2024年实现爆发式增长,并预期在2025年继续增长。稳健理性的经营理念以及关注长期价值的战略布局,是阿特斯在每一轮周期性低谷均能率先突围的利器。”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注意到,向科技创新要新动能,正成为越来越多光伏企业的共识。例如,3月5日,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第8次刷新异质结组件功率世界纪录。3月18日,隆基绿能发布家庭光建绿电解决方案新品,应用场景包括家庭屋顶、墙面、露台阳光棚、车棚等。
吕锦标提醒,整治低价中标乱象是必须的。央企招标标的庞大,履约要求短时期集中大量交货,央企招标主要在龙头企业间寻求低价。光伏龙头企业不低价抢单、不盲目追求市占率,就可以避免价格“踩踏”。光伏行业要走出困境,仍然需要做好行业自律。光伏龙头企业要带头自律,以实际行动反“内卷”,预计今年下半年光伏行业有望走出困境。
总 监 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陈 波 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