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早知早防,让生命不再“颤抖”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7 21:10 3

摘要:49岁的陈大哥经营一家小卖部,生活过得四平八稳,平时偶尔喝点小酒,没有其它不良嗜好。但是这半年来,陈大哥身体慢慢变得像冻僵了一样,走路也变得困难,手不自主抖动……帕金森病让他的身体逐渐“生锈”:曾经可以利索地整理货品的行动,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 郑浩涛、刘璇

一、被疾病“冻结”的生活

49岁的陈大哥经营一家小卖部,生活过得四平八稳,平时偶尔喝点小酒,没有其它不良嗜好。但是这半年来,陈大哥身体慢慢变得像冻僵了一样,走路也变得困难,手不自主抖动……帕金森病让他的身体逐渐“生锈”:曾经可以利索地整理货品的行动,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二、一场无声的“老龄化战争”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WHO预测,2040年全球帕金森病患者将突破1200万[1],研究预测,我国部分地区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1.7%,上海、北京等老龄化突出地区已超2%,每年新增病例超10万[2]。

三、神经系统的“电力故障”

帕金森病是大脑中负责生产多巴胺的神经元逐渐退化,导致多巴胺分泌不足,让大脑对运动的控制陷入混乱,就像交通信号灯失灵后道路陷入瘫痪。

帕金森病的症状远不止手抖,而是涉及运动系统、自主神经、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复杂表现。

1 运动症状

主要有静止性震颤(肢体放松状态下出现“搓丸样”抖动),动作迟缓(字迹越写越小,系鞋带、刷牙等动作不灵活),肌肉强直(关节僵硬、面部肌肉僵硬),姿势步态异常(行走时突然“粘”在地上,或身体前倾,小步快走易跌倒)。

2 非运动症状

非运动症状可能比运动障碍更早出现,却常被忽视,导致误诊或延误治疗。在发病前数年,即可能出现嗅觉减退、睡眠中大喊大叫、便秘等。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站立时头晕目眩)、排尿异常、多汗或皮脂分泌亢进、抑郁与焦虑、认知损害等,疾病晚期往往出现吞咽困难、视幻觉等。

四、疾病诊断:拨开迷雾,精准锁定“隐形杀手”

帕金森病的诊断如同解开一道复杂的谜题——它没有单一的“金标准”检测,需要综合临床表现、药物反应及辅助检查等信息,同时排除其他相似疾病。

1.临床评估

评估运动症状出现时间,是否进行性加重,是否伴随便秘、嗅觉减退等症状。

2.神经系统查体

如肌张力检查、手指敲击试验(评估动作迟缓与节律性)、轮替动作测试(如快速翻转手掌)、后拉试验(轻推肩部观察平衡能力)等。

左旋多巴试验:给予标准剂量左旋多巴,观察1至2小时内运动症状(如步态、震颤)改善程度。如果显著改善支持帕金森病诊断。

3.辅助检查

颅脑核磁共振检查,可排除脑卒中、肿瘤或脑积水等结构性病变。

多巴胺转运体显像:显示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

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铜蓝蛋白、基因检测等综合评估病情。

五、治疗与管理:多学科协作

——编织一张“生命支持网”

神经科医生:

治疗方案的“总设计师”

精准用药:根据患者亚型、年龄和并发症调整药物组合。常用药物如: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MAO-B抑制剂(司来吉兰)等。

手术评估:对于药物疗效减退或出现异动症患者,可评估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治疗。

康复科团队:

重获身体掌控权的“训练师”

通过多种物理治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如LSVT疗法重建运动幅度、改善构音障碍,冻结步态破解法等。

精神心理科医生:

对抗“心灵黑洞”的守护者

抑郁焦虑: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药物联合普拉克索(兼具抗抑郁作用),同时配合认知行为疗法(CBT),改善患者情绪状态。

幻觉与妄想:如减少抗胆碱能药物,改用喹硫平或奥氮平。

传统中医药疗法:

专属个人的“体质调理师”

中药、针灸和推拿等传统疗法也在全程管理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中药通过补益肝肾、熄风止颤、化痰通络等治疗,增强体质、改善症状、减缓西药不良反应。针刺与推拿等刺激治疗,可调节多巴胺水平、改善脑循环、放松僵硬肌肉,减轻疼痛疲劳,改善关节活动度,提升生活质量。

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了个体化、全方位的治疗方案。这些疗法以其整体观念、个体化调理和副作用少的优势,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补充。正如一位患者所言:“西药让我能走,中药让我走得更稳。”

参考文献

[1] SU D, CUI Y, HE C, et al. Projections for prevalence of Parkinson's disease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to 2050: modelling study of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J]. BMJ, 2025,388: e80952.

[2]王坚, 邬剑军, 常颖, 等. 中国帕金森疾病蓝皮书[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4,32(S1): 1-41.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稿定设计

来源:凤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