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上海,滑稽戏就像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承载着无数人的欢乐记忆。2025年2月28日,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乔迁新址的消息,如同重磅炸弹,在申城文化圈掀起了一阵狂欢热潮。当天,黄浦区白玉兰剧场旁的新团部前,热闹非凡,一场盛大的庆典活动吸引了各
在上海,滑稽戏就像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承载着无数人的欢乐记忆。2025年2月28日,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乔迁新址的消息,如同重磅炸弹,在申城文化圈掀起了一阵狂欢热潮。当天,黄浦区白玉兰剧场旁的新团部前,热闹非凡,一场盛大的庆典活动吸引了各界目光。
新起点:揭牌仪式拉开新序幕
当天的新团部前,锣鼓喧天,人头攒动。在众人的期待中,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十二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与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主任、滑稽戏界的中流砥柱潘前卫,携手为新团部揭牌。这一庄重的举动,不仅是对剧团过去辉煌的总结,更是为其未来发展按下了“启动键”。
与此同时,“上海笑天地”黄浦站也正式挂牌成立。“上海笑天地”此前在人民广场长江剧场积累了超高人气,如今黄浦站的成立,无疑将为上海滑稽戏的传播开辟新的阵地。而“王汝刚滑稽艺术(非遗)工作室”的同步揭牌,更是为上海滑稽戏的传承筑牢了根基。
潘前卫在接受采访时,难掩内心的激动:“新团部可不只是面积变大了,它更像是一个全新的艺术孵化基地。未来,我们将利用这里的优质资源,创作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滑稽作品,让上海滑稽戏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忆往昔:剧团的奋斗变迁史
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的历史,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它的前身上海大公滑稽剧团,由杨华生、张樵侬等滑稽界泰斗创立。这些老一辈艺术家凭借着对滑稽戏的热爱和执着,为剧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8年,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在原大公滑稽剧团的基础上恢复建立,从此踏上了传承和发展滑稽戏的征程。
回想起剧团的发展历程,潘前卫感慨万千。最初,剧团在迎勋路仅有一个100多平米的狭小团部,条件十分简陋。后来,搬到西藏南路,团部面积增加到200多平米,即便如此,当时的副团长毛猛达都激动得热泪盈眶。2018年,上海人民滑稽剧团与上海青年滑稽剧团合并,成立了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随后,剧团迁入凝和路122号的独栋老建筑,团部面积扩大到600多平米。如今,在黄浦区政府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剧团成功入驻重庆南路308号,拥有了两层共2500多平米的新团部,还配备了全新的“演艺新空间”。
看今朝:新空间与新联盟共发力
走进新团部,紧邻“演艺新空间”的“王汝刚滑稽艺术(非遗)工作室”格外引人注目。王汝刚热情地向大家发出邀请:“这个工作室是开放的,欢迎大家随时来交流。这里不仅是我的工作室,更是整个剧团的创意交流中心,希望大家在这里碰撞出艺术的火花。”
工作室里,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氛围。墙上挂着老领导为王汝刚的题词,架子上摆放着剧团老同志留下的珍贵老物件。这些物品见证了剧团的发展变迁,也时刻提醒着大家不忘初心。
在演出内容上,剧团这些年也不断推陈出新。打造了“上海笑天地”“滑稽跨年晚会”等一系列品牌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走进了专业剧场,还深入到社区、学校和企业。经典剧目《72家房客》《三毛学生意》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原创作品《上海的声音》《蒸蒸日上》也凭借新颖的题材和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在庆典活动当天,“上海笑天地企业家联盟”正式成立。这一联盟的成立,旨在汇聚社会各界力量,为上海滑稽戏的发展注入新的资金和资源。企业家代表在发言中表示,将全力支持剧团的发展,助力海派滑稽艺术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展未来:续写滑稽戏新辉煌
新团部的启用,标志着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剧团将依托新团部的优质资源,开展沉浸式演出、艺术培训、文化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潘前卫透露,全新的“演艺新空间”将引入更多元化的演出形式,单口独脚戏、沪语脱口秀、实验性和先锋性作品都将在这里与观众见面。此外,还将融入咖啡茶歇等时尚元素,为观众打造全新的观演体验。
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的迁址,是上海滑稽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王汝刚、潘前卫等艺术家的引领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相信上海滑稽戏这一海派文化的瑰宝,将在新的征程中续写辉煌,为观众带来更多欢乐和感动。如果你热爱海派文化,热爱滑稽戏,那就快来新团部感受这份独特的艺术魅力吧!说不定,在这里,你还能见证上海滑稽戏下一个经典作品的诞生。
来源:奇妙圆月x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