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亿滋、卡夫亨氏,半年来食品500强外企在华CMO“轮换”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7 23:32 3

摘要:小食代早前介绍过,前雀巢大中华区CMO去年已经入职亿滋,出任大中华区CMO后。至于卡夫亨氏中国区市场部门负责人则“无缝接棒”,她是于2023年加入卡夫亨氏的马明毅(Vicky Ma)。

文:何丹琳

只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从雀巢、亿滋到卡夫亨氏,这些知名的全球500强食品外企在中国的市场营销“一号位”上都有了新的负责人。

今天,小食代证实,原卡夫亨氏中国区CMO蔡宏(Allen Cai)早前已正式出任雀巢大中华区CMO(首席市场/营销官)。此前,该职位已空缺近半年时间。

小食代早前介绍过,前雀巢大中华区CMO去年已经入职亿滋,出任大中华区CMO后。至于卡夫亨氏中国区市场部门负责人则“无缝接棒”,她是于2023年加入卡夫亨氏的马明毅(Vicky Ma)。

下面,我们一起来关注下。

新身份

卖咖啡、奶粉、糖果等的雀巢最新任命的大中华区CMO,来自卖番茄酱、酱油、腐乳等的卡夫亨氏。

小食代留意到,近日,蔡宏以“新身份”在多个场合亮相,包括成为一些广告奖的评审团成员等。据了解,其在两个多月前已在雀巢上任。

这位快消老将在营销领域拥有多年经验,曾在跨国消费品企业卡夫亨氏和联合利华担任过高级管理职务。

资料显示,蔡宏2017年加入卡夫亨氏,自2023年2月起出任卡夫亨氏中国区首席市场官,并曾历任该公司亚太区消费者洞察/数字化/媒介/内容中心负责人、消费者市场洞察&整合媒介总监等。在加入卡夫亨氏前,他在联合利华任职近10年,曾是消费者洞察副总监,拥有丰富的消费者洞察和推动生意发展经验。蔡宏200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取得工商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

与此同时,卡夫亨氏在中国负责市场营销负责人并没有“空缺”。小食代了解到,随着蔡宏的离任,马明毅被任命为卡夫亨氏中国首席增长官(CGO),负责管理市场部团队。小食代曾经介绍过,马明毅也有着深厚营销经验,曾在百威集团、可口可乐、联合利华等担任管理要职,并于2023年9月加入卡夫亨氏中国,担任首席颠覆性成长官一职。

实际上,这一部食品大公司CMO“连环变动”的剧情可以追溯到去年。

小食代曾介绍,去年8月,亿滋通报两名高层员工离职,并在一周后宣布了相关职务的新任命,其中曲向明加入亿滋,就任大中华区市场与发展部副总裁(相当于CMO职务)。

当时,曲向明的职务为雀巢大中华大区首席市场官,他从2020年起出任该职务。在他离任后,雀巢并未马上公布接任者。亿滋大中华区总裁范睿思(Joost Vlaanderen)曾赞扬曲向明对中国市场及其不断变化的消费趋势有着深刻的理解。

尽管雀巢和卡夫亨氏旗下经营的品类不尽相同,但两者对于CMO的能力要求却较为一致:从基于深入的中国消费者洞察,推动满足本地化需求的产品创新,以美味、营养、可持续的食品饮料为消费者带来更健康的生活,到创新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持续推动业务增长等。

小食代留意到,在担任卡夫亨氏中国区CMO期间,蔡宏曾大力推动产品创新,以满足本土消费者“既要美味,又要健康”的需求。

蔡宏去年曾称,卡夫亨氏品牌在2023年投入近1亿元用于研发,在中国市场推出0蔗糖和减盐60%的番茄酱,同时利用高温技术保持番茄原汁原味。近年来,该公司还陆续推出了零脂油醋汁、减卡蛋黄酱、零添加防腐剂酱油等新品。

“消费者会说想要健康,但是如果不好吃,没有人会买。”他又曾强调说,“所以不管是在国内国外,我们都致力于研发各种口味,也会定期去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去看、去了解大家在说什么,在谈什么,在口味方面有什么趋势,包括餐饮端。”

“新时代的营销是创造以消费者洞察为基准,数据化驱动,全域媒介传播的营销中台。让我们仰望星空,躬身入局。”蔡宏去年曾如是总结他的“营销哲学。

CMO之变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范围内,食品饮料大公司CMO的变动都更为频繁了,同时,CMO所扮演的角色也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去年,德勤曾经在华尔街日报撰文,并引述全球组织咨询公司Korn Ferry的高级客户合伙人Peri Hansen表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看到CMO的离职率略有上升,这是在过去三到四年持续上升的基础上的。”

她表示,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组织采用全渠道战略以及人工智能,许多公司都在寻求CMO角色的不同之处。其他可能推动CMO更替的因素,还包括CMO职责数量的增加以及营销推动收入的压力增大。

Hansen指出,如今,公司希望CMO能够与销售、技术和财务部门合作制定战略,从而创造营销成功,因此对跨职能协作的需求更大。

“CMO的工作比以前多得多。”上述文章又引述杜克大学福库商学院教授Christine Moorman表示,“这是目前组织中最复杂的角色,尤其是对于那些正在采用大量新技术的CMO来说。”

在CMO的职责范围中,推动收入增长的责任显著增加。

德勤相关分析指出,这是因为董事会和CEO寻找的是能够推动变革的营销领导者,他们想要⼀个能够洞察全局并预测如何竞争、如何增加收入以及如何提高(消费者)参与度的人。如今,任期最长的CMO往往是那些将业务放在第一位、营销放在第二位的人。最成功的CMO通常会根据业务挑战来调整其优先事项,从而赢得CEO、CFO和整个领导团队的信任。

上述这些变化,也简单地反映在了CMO相关职务的头衔上。

小食代也留意到,高管寻聘和领导力顾问公司史宾沙日前发布的2025年CMO任期报告显示,总体而言,40%的财富500强营销领导者的头衔只是首席营销官,16%的头衔中同时包含营销和其他职能(如首席营销和传播官)。

另外,有33%的头衔中有营销,但没有首席一词(例如,营销高级副总裁)。最后,11%的营销领导者的头衔中根本没有营销一词,出现的最常见词汇是商业、增长、客户/消费者、品牌和战略。

上述报告指出,对于大多数CMO来说,离职后的下一步要么是横向晋升,要么是向上晋升。财富500强公司离职的CMO 中, 65%的人要么在公司内部晋升,要么在新公司中调到横向或升职职位。离职的CMO中有10%成为了CEO;如今,财富500强CEO中有37%在晋升过程中拥有一定程度的营销职能经验。

此外,报告也显示,在2024年财富500强企业CMO的平均任期为4.3年,较2023年(4.2年)略有上升。但是,CMO的平均任期仍低于高管团队(C-suite)平均任期(4.9年),并且低于除首席运营官(COO)之外的其他常见高管职位的平均任期(尽管高于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和首席多元化官的平均任期)。

来源:小食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