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6日,墨西哥跳水世界杯女子10米台决赛上,18岁的全红婵以4.95分之差惜败队友陈芋汐,收获银牌。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14岁的全红婵以“水花消失术”惊艳世界。
三跳满分、466.2分的破纪录成绩让她一夜封神,成为全民团宠。
短短四年后,因赛事表现波动,舆论场却涌现“伤仲永”“昙花一现”的质疑声。
全红婵微笑着回应“尽力就好”,人民日报紧急为她发声。
这场争议背后,是公众对竞技体育的误解,还是对运动员的过度消费?
2025年4月6日,墨西哥跳水世界杯女子10米台决赛上,18岁的全红婵以4.95分之差惜败队友陈芋汐,收获银牌。
这是她成年后的首次国际赛事亮相,却意外掀起一场舆论风暴。
赛后她坦言:过去8个月活动多、训练不系统,加上体重变化,有些感觉找不回来了。
从东京奥运会的“满分奇迹”到如今的转型阵痛,全红婵的成长轨迹撕开了竞技体育的残酷真相。
14岁横空出世时,她以三跳满分的“水花消失术”震惊世界,那句“想赚钱给妈妈治病”的纯真愿望让全网泪目。
当天才少女的光环遇上青春期发育,身高增长7厘米、体重增加7公斤,空中翻腾的肌肉记忆被迫重构。
舆论场上的冰火两重天,折射出公众对运动员的复杂期待。
一边是千万粉丝的守护,另一边却是苛责与阴谋论。
“巅峰已过”“该退役了”等恶评甚嚣尘上,甚至有人猜测她“故意失误让队友夺冠”。
这种“只能赢不能输”的畸形认知,让人想起刘翔曾被舆论裹挟的往事。
英雄的汗水与挣扎,总被金牌的光芒掩盖。
面对争议,全红婵在赛后采访中微笑坦言:“曾经的感觉可能找不回来了,但我会继续突破。”
她毫不避讳体重变化对动作的影响,但也强调每个动作都付出了100%努力。
正如前辈伏明霞、郭晶晶所经历的,身体发育与心理重塑是每个顶尖运动员的必修课。
身高从1.43米增至1.53米,体重增长带来的重心偏移,让她的标志性动作频频出现入水角度偏差。
科学数据显示,每增加1公斤体重,起跳高度会下降约2厘米,直接影响空中动作的完成度。
为适应变化,全红婵每日加练专项力量训练,但技术重构需要时间,短期内成绩波动在所难免。
人民日报紧急发生人民日报曾对全红婵事件紧急发声,直指社会对竞技体育“金牌至上”的畸形价值观。
在东京奥运会后,全红婵因家庭背景和朴素愿望被过度消费,舆论场一度陷入对其私生活的窥探与流量狂欢。
人民日报强调,运动员的价值不应仅由金牌定义,更需关注其作为人的成长需求。
这种批判是对过往“唯金牌论”的反思、
网友态度则两极分化。
支持者赞赏其保护运动员权益的立场,认同运动员不能唯金牌论,需回归正常生活以保持竞技状态。
反对者则质疑“过度保护”会导致运动员玻璃心。
全红婵的教练曾透露,她每天完成大量的跳水训练,多年如一日浸泡在消毒水中的双手指节变形,耳膜因长期入水冲击发炎。
然而社交媒体更热衷于渲染她的天赋异禀,这种造神式传播实则是将运动员工具化
赢了是民族骄傲,输了便遭网暴。
唯金牌论的本质是对人性的漠视。
三重撕裂的舆论场从东京奥运会“水花消失术”的惊艳亮相到巴黎奥运卫冕冠军,全红婵被神化为“不败神话”。
此次银牌打破了公众的完美想象,部分网民以“跌落神坛”的论调否定其长期努力。
这种心态与当年刘翔退赛风波如出一辙。
人们记住的往往是两次退赛,而非36次世界冠军的辉煌。
青春期身高增长14厘米、体重增加等现象,是每位女性跳水运动员必经的“鬼门关”。
陈芋汐在东京奥运周期同样因此经历技术调整阵痛。
全红婵团队已采取肌肉记忆训练、创新“刀锋式”压水花技术等应对措施,但其在207C动作上的稳定性波动仍被片面解读为“能力退化”。
有人嘲笑她不够自律,甚至在采访中的一句玩笑话“来财来财”也被指责以后少刷短视频。
外国记者采访时全红婵的英文交流困境被放大解读,队友陈芋汐的翻译协助反遭“抢风头”质疑。
更有极端粉丝将矛头指向教练陈若琳,要求其“下课”。
此类现象折射出娱乐化追星思维对竞技体育的侵蚀。
竞技体育的本质是“不确定性”,胜负受技术、心理、对手策略等多重因素影响。
例如,国乒在2024年WTT赛事中意外失利,潘展乐游泳成绩波动,均属正常竞技状态起伏。
公众应避免以唯金牌论苛责运动员,需理解失败亦是成长契机。
竞技体育的目标不仅是为国争光,更是传递拼搏、协作与超越自我的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的“相互理解与公平竞争”,公众应以包容心态看待运动员的成长周期,而非以短期成败定义其价值。
文/编辑:千寻小百科
人民日报微信公号:2025-04-07《体重变化影响发挥?摘银后全红婵这句话让人心疼》
上游新闻:2025-04-07《跳水世界杯全红婵摘银,体重成最大敌人?专业队教练:体重是个坎,希望尽快调整》
荆楚网:2025-04-07《令人心疼!全红婵回应体重变化影响动作:“曾经的感觉可能找不到了”》
羊城派:2025-04-06《全红婵回应跳水世界杯摘银:意料之中,祝大家“来财来财”》
来源:小阿蔓的梦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