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无处不在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8 08:04 3

摘要: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20 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整个世界处于一种极度动荡的过程中,国际政治动荡起伏,世界经济变幻莫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文化相互渗透、交融,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管理学者对新的环境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一些新的管

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20 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整个世界处于一种极度动荡的过程中,国际政治动荡起伏,世界经济变幻莫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文化相互渗透、交融,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管理学者对新的环境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一些新的管理思想与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它萌芽于20年代,形成于60年代,在70年代得到大发展,80年代受到冷落,90年代又重新受到重视,其主要原因是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革命给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石油危机对国际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导致西方国家长时期的经济衰退。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管理者深切地感到,以前那种低价必胜的策略已经不适应新情况的发展了。要想获得生存和持续的发展,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由此,战略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

战略管理注重研究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企业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环境的不断变化。迈克尔:波特~(M, E. Porter)所著的《竞争战略》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峰,他强调通过对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各种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于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企业组织转型的新理论和新方法。20世纪80年代,由于许多企业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企业的业务流程越来越复杂。复杂的业务流程越来越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的需要,企业必须以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视角来重新设计组织的结构,以实现企业对外界市场环境的快速反应,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再造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M.Hammer)与詹姆斯•钱皮(J.Champy)。他们认为企业应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进行“再造工程”。美国企业从 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了大规模的企业重组革命,日本企业也于90年代开始进行第二次管理革命。这十几年间,企业管理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脱胎换骨的变革。

再造理论对管理学最突出的贡献是彻底地改变了两百年来遵循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思想能够提高效率的观念,认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流程”,即一套完整的、贯彻始终的、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活动,而不是一个个专门化的“任务”。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人类社会正处在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型期,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的繁荣不是直接依赖于资本、资源、硬件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运用,知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管理的核心就是对知识的管理。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习型组织理论应运而生。

彼得,圣吉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奠基人,他于1990年完成其代表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强调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企业,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正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得生命意义,实现共同愿景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蓝图。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提出和随后的《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变革之舞》的问世,标志着学习型组织理论框架的基本形成。

当代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管理思想与理论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它受到来自组织内部与外部各种因素变化的影响。管理理论在演变与发展中,曾经受到工艺技术、人性假设学说以及经济,社会和政治价篮动态变化的影啊,所有这些综合作用促进了管理思想利理论的创新,这就是管理理论发展的一般规律。依据这一规律,来来管理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方面。

人本管理趋势人本管理是指一切管理活动以人为根本出要点。調动人的积极性,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现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细织中最敏乏的不是安金和机器。润是高煮质的人才。

人在组织中越来越显出重要作用。人成为管理的中心,管理的中心必然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变。

管理的这一特征,要求管理理论研究也要坚持以人为中心,把对人的研究作为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在管理理论的研究中,差不多所有的管理理论都建立在人性假设的基础上。许多管理理论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对人的本性认识不同。20世纪之初泰勒的科学管理是基于“经济人”这一假设的。20世纪30年代梅奥等人的行为管理是基于“社会人”这一假设的,至50年代又有了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的马斯路的人性管理,80年代以来出现的文化管理,同样强调了实现自我的人性观。管理研究发展史表明,管理理论的发展越来越明显地强调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可以得出,未来的管理趋势必定在科学管理基础上,突出科学管理理论与人本管理的有机结合,达到“既见人又见物”的管理。

文化管理趋势,20 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化的主体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在经济生活各方面形成日益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它们都作为世界经济这一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存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统一市场的形成,意味着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生产和消费都要受价值规律的支配,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产业结构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都必须面向全球市场。

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管理也不再局限于国家的边界。作为对这种现实和趋势的回应,20 世纪70年代后期在美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跨文化管理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它对企业文化条件下如何克服异质文化的冲突,如何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最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特别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使用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和价位,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的综合教益方面也将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

参与式管理趋势,所谓参与式管理,就是包括员工在内的基体决策、集体责任、集体思考,重视创造力的开发,重视人及其所构成的集体的才智。

在现在西方国家的企业中,参与式管理正发展成一种管理思潮。员工不仅参加企业管理,甚至分享股份和红利,与西方共同经营企业,共担风险,出现这种参与式低理思潮的原因是各方面的。首先是劳资双方共同的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必须进行改革,如提高企业员工技能,生产工具。低成本的产品。而基层员工处于企业第一线,他们一般最先嗅到征兆,企业如能取得其合作,则必能激励士气。

其次,知识型员工已成为当今许多企业的主力军,在这种以知识型员工为基础的组织里,以前那种视经现为“上司”、其他认为“部属”的传统观念已远远不适用了,强调平等、尊重员工、强化沟通、听取意见、参与管理已经成为管理的重要方式。而且,这种方式正在带来实际的效益。据美国公司统计,实施参与式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一般可以提高50%以上,有的甚至可以提高一倍至几倍。增加的效益一般有1/3作奖励返还给员工,2/3作为企业增加的效益资产。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参与式管理必然成为未来主流。

求道有一个年轻人经过千山万水跋涉来到森林中的寺院,请求寺院里德高望重的住持收他为徒。住持郑重地告诉他:“如果你真要拜我为师追求真道,必须履行一些义务和责任。”“我必须履行哪些义务和责任呢?”年轻人急切地问。“你必须每天扫地、劈柴、打水、扛东西、洗菜、做饭等等”“我拜师是为了习艺真道,而不是来做琐碎的杂工、无聊的粗活的。”年轻人一脸不悦地丢下这句话,就悻悻然离开了寺院。

启示:真道不是高不可攀或高深莫测的理论,它隐藏在日常的工作琐事及生活细节中;同样,管理的道理随处可得,只要认真去做事、用心去体验,工作过程中自可深刻体悟管理的奥妙及意义。

来源:大意挪乾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