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翊箴(国家技师级茶艺师刘爽):加强茶文化的教育与普及是未来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8 14:17 1

摘要:在中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茶文化如同一股清泉,流淌了数千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心灵。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文化的传承。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国家技师级茶艺师刘翊箴(刘爽),一同探讨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中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茶文化如同一股清泉,流淌了数千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心灵。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文化的传承。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国家技师级茶艺师刘翊箴(刘爽),一同探讨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涵盖了茶叶的种植、制作、品鉴以及饮茶礼仪等方方面面,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这一片小小的叶子,承载了人们对自然、生命、美好生活等方面的追求和思考。

“茶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刘翊箴老师娓娓道来,“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更是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等各个领域。”

在刘翊箴老师看来,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它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融合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彩,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二、当前茶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难点堵点

尽管茶文化有着如此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其保护与传承仍面临着诸多难点堵点。

1.茶产业与茶文化没有相互发展

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政府和企业在茶产业发展中,没有充分考虑茶文化因素,将产业简单作为农业生产或经济行为来对待。刘翊箴老师指出:“茶文化与茶产业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然而,很多地区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忽视了茶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导致茶文化底蕴和内涵没有得到快速提升,进而影响了茶产业的持续发展。”

例如,百里杜鹃地区在2018年发动群众种植茶产业4.5万亩,但因对茶文化的研究不足,茶文化底蕴和内涵没有得到快速提升,没有催生茶产业快速发展。

2.茶产品的宣传脱离文化

茶企业在茶产品开发与宣传推介中,没有深入发掘区域茶文化的形成与内容,导致宣传与推介流于形式,与消费者的需求脱节。刘翊箴老师以百里杜鹃打造的“索玛茗珠”茶叶品牌为例,指出该品牌在茶文化的工艺、保健等文化植入方面不够深入,且因前期市场推广不足、渠道狭窄等原因,导致产品未大范围得到市场认可和接受。

3.茶文化与群众脱节

在我国,虽然学校、厂矿或文化场所开设了茶道或茶艺课程,但大都未能广泛普及,群众对茶文化的知晓度和认知率偏低。社会上茶文化社团组织稀少,活动举办得也少,没有真正发掘社会需求,没有形成文化氛围。

4.传统制茶工艺逐渐失传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工制茶在现代化制作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活力。很多世代以做茶为生的茶农们,已经不再进行手工制茶,甚至放弃了这一传统技艺。年轻一代对祖辈流传下来的茶叶制作工艺知之甚少,导致传统制茶工艺面临失传的风险。

三、刘翊箴老师对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贡献

面对茶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诸多难点堵点,刘翊箴老师凭借自己深厚的茶艺功底和对茶文化的热爱,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推动茶艺规范化发展

刘翊箴老师深知行业标准是茶艺规范化发展的基石。因此,她积极参与了多个茶艺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例如,她参与了《陈年武夷岩茶》团体标准的制定。该标准由东方六禾茶业提出,联合福建农林大学、武夷山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中心和多家茶企共同起草制定。刘翊箴老师作为专家组成员,对标准的编制说明、编制过程和标准文本内容进行了悉心的审查。

该标准的制定填补了陈年武夷岩茶产品标准的空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乌龙茶标准体系。它有助于规范陈年武夷岩茶市场,科学指导其生产与流通,对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全面实行茶叶标准化生产、促进武夷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外,刘翊箴老师还积极推动茶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她创办翊箴书院,旨在培养更多的茶艺人才,提高茶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书院中,她亲自授课,将自己的茶艺技艺和理念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同时,她还邀请茶艺界的专家学者来书院讲座,拓宽学员的视野,提升她们的茶艺素养。

2.传承与创新并举

在传承传统茶文化的同时,刘翊箴老师也非常注重茶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她认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茶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茶艺表演方面,刘翊箴老师不断尝试新的表演形式和内容。她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和技术手段,将传统茶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茶艺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茶文化的魅力,也让更多年轻人对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茶产品创新方面,刘翊箴老师积极倡导将茶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她鼓励茶具设计师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观赏性的茶具作品。同时,她还倡导开发茶文化创意产品,如茶枕、茶食品等,丰富茶文化的内涵和形式。

3.普及茶文化知识

刘翊箴老师深知普及茶文化知识对于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她积极参与各种茶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举办茶艺讲座、茶艺表演等形式,向广大市民普及茶文化知识。她还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如网络、电视、广播等,普及茶文化知识,宣传茶的健康价值。

此外,刘翊箴老师还非常注重茶文化的教育传承。她认为,将茶文化课程引入教育体系是普及茶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她积极与各级教育部门合作,推动茶文化课程在学校中的普及。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和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深入了解茶的历史、种类、制作工艺及茶道精神等内容。

四、未来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展望

对于未来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刘翊箴老师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她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文化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普及。

1.加强茶文化的教育与普及

刘翊箴老师强调,加强茶文化的教育与普及是未来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她建议各级教育部门将茶文化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之中,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和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从小接触和了解茶文化。同时,她还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茶文化的普及工作,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茶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茶文化。

2.推动茶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在刘翊箴老师看来,推动茶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未来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她认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茶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她鼓励茶艺师们不断尝试新的表演形式和内容,将传统茶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茶艺作品。同时,她还倡导将茶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开发出更多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的茶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

3.加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刘翊箴老师指出,加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保障之一。她认为,只有保证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她呼吁各级政府和企业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确保茶叶种植、加工等环节符合环保要求。同时,她还倡导推广有机茶、绿色茶等环保型茶叶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安全茶叶产品的需求。

4.拓展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正逐渐走向世界舞台。刘翊箴老师认为,拓展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未来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她建议各级政府和企业在国际交流中积极推广中国茶文化通过举办国际茶文化节、参加国际茶业博览会等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同时,她还鼓励茶艺师们走出国门参加国际茶艺比赛和交流活动以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和国际视野。

五、结语

在刘翊箴老师的眼中,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习俗和文化体系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生活的艺术。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茶文化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为推动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在刘翊箴老师等茶艺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茶文化将会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照亮世界文化的殿堂。

来源:道玄斋主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