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当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体验相联系,也许一切就会变得鲜活且有温度。这个学期,方舟校区语文组的老师们以课本为舟,带着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纸上行旅"。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当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体验相联系,也许一切就会变得鲜活且有温度。这个学期,方舟校区语文组的老师们以课本为舟,带着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纸上行旅"。
低年段——跟着课本尝美食
一、二年级的孩子们最是天真,文字于他们而言,原是陌生的符号,一册课本,半桌美食,读与尝之间,文化的种子悄然生根。
放学铃响,孩子们化身"美食特工队",与爸爸妈妈一同探寻美味,或循着书中的配方动手制作,或用画笔记录下锅碗瓢盆间的温馨时刻。班级墙上,一幅幅童趣盎然的海报生动展现着阅读与美食的交响曲:有小馋猫捧着书本垂涎三尺的可爱模样,也有五彩面团在巧手下变身花馍的艺术瞬间。
当"小厨神"们登台论道,方知美食里藏着大学问。有的小朋友化身"小小美食评论家",条理清晰地解说制作步骤;有的变身"文化小使者",生动讲述食物背后的民俗故事。这或许就是教育最美的模样——让知识带着温度,让文化透着烟火气,在阅读与生活的交响中,完成一场润物无声的文化传承。
中年段——跟着课本去旅行
"世界那么大,课本带你走天下!"文字对于三、四年级的同学们而言,不再是静止的墨迹,而成了通往四方的路引。一卷在握,万里如在目前,这大约便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意。
翻开小学语文十二册课本,一幅流动的江山画卷徐徐展开,《黄山奇石》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赵州桥》诉说着古人的智慧结晶,《观潮》描绘了钱塘江的磅礴气势,《颐和园》则镌刻着历史的印记。这些文字不仅是语言艺术的典范,更是孩子们认识祖国、热爱文化的重要窗口。
当课本里的文字变成脚下的土地,当古人的诗变成眼前的风景,当《桂林山水》的排比句化作漓江泛舟的涟漪,当《敦煌莫高窟》的记述变作壁画临摹的笔触,那些曾经静止的文字,终将在孩子们心田生长为参天的文化自信,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中华文明的见证者、讲述者和传承者。
高年段——跟着课本聊书法
高年段的同学们已能品悟笔墨深趣,于是提笔临帖,一点一画间,可见颜筋柳骨;一撇一捺里,能识汉字千秋,解锁汉字之美,感悟汉字之妙。
高年段"跟着课本聊书法"活动,不仅教会学生写好汉字,更引导他们读懂汉字背后的文明密码,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播者。
在临摹《兰亭集序》时,同学们不仅领略了"天下第一行书"的行云流水,更体会到王羲之"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哲思;在赏析《祭侄文稿》时,感受到那份刻骨铭心的家国情怀。这些跨越千年的墨迹,让课本中的文字变得有温度、有灵魂。
正如著名书法家沈尹默所说:"书法是无声的音乐,立体的绘画。"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写好汉字,更重要的是读懂了汉字背后的文化密码。
当笔墨浸润童稚心灵,方知书法非止于技,更乃修身之阶。让传统文化在笔尖自然流淌,让文化自信在宣纸上悄然生长。
教育之道,贵在将书本的智慧化作生命的体验。当知识不再囿于纸面,当文字开始与生活相映成趣,学习便成了一场永不散席的雅集。
来源 | 中天北京小学
来源:中天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