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合劳动人民的易筋经:马凤阁易筋经十二式解读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8 18:06 4

摘要: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最伟大的人不是那些深藏秘法的高人,而是积极应对,想尽一切办法为普通老百姓提供养生功法的人。

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最伟大的人不是那些深藏秘法的高人,而是积极应对,想尽一切办法为普通老百姓提供养生功法的人。

事实上,挣扎在生存困境的劳动人民而言,养生似乎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因此,那些所谓秘密传承,那些要花很多金钱和时间的功法都来都不受普通人的喜好。

这也是为什么所谓的迷信盛行于世,因为,那足够简单,颂几句口号,磕个头念个咒就可以。

也是因为如此,我们要感谢那些为普通百姓简改功法的人,感谢为普通人贡献功法的人。

传统养生功传播中,周稔丰教授和马凤阁教授是其中最值得赞叹的。

我之前介绍过周稔丰教授的一些功法,他是中医大家,精通太极拳、导引术、气功等,曾编写过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系列养生功法解读。

马凤阁教授是回族人,毕业于西南联大师院体育系,一直在学校教授体育,但其本人对于养生学、导引术、气功有非常深的研究。曾编写过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不同功法。

其编写易筋经时,大约在1960年前后。此时,文化氛围紧张,除了被允许的统一的口号,有创意的,有思想的内容是很难公开的。但是,马先生运用超人的智慧,适应时代特色,创编出“易筋经十二势”,这是源于“易筋经韦陀十二势“,但内容更简单,适合百姓练习,又不失其要义。

没错,这个系列易筋经表面上是复原农民劳动场景,但实际上和老百姓劳动相距甚远。然而,这种智慧值得学习。

十二势预备式都要求:肩宽站立,唇齿微合,舌抵上颚,两眼平视,呼吸自然,意守丹田,两手垂侧。

这些和其他样式功法是一致的。

易筋经原版(周守儒记录)韦陀十二势第一式为韦陀捧杵,即合掌胸前。

马先生将此式改为:两手捧捣粮食的石杵,也算是厉害了。

但要义没有变:

两手臂从身侧提到胸前,掌心相对,相距半拳,指尖向上;还是如拱手;

而且加了呼吸法:

吸气,两掌暗劲内挤;呼气,小臂放松,掌自然回缩。

重复8-20次。

这其实加了易筋经大劲练法。不再是“心澄貌似恭”。

这种练法非常快捷,即便后续功法不练,只此一势也有好效果。

这是源于韦陀献杵第二式:横担降魔杵。

马先生将此改变为:农民扁担挑粮动作,只是扁担为手臂。

此练法与后世体育总局版类似:

两掌由胸前外展与两手臂在身侧成一字,然后立掌外推。

只是加了呼吸法:

吸气,胸部扩展臂后挺;呼气,掌跟用力外推,指尖内翘。

当然,此时呼吸法也可更近一步,如峨眉十二庄基本功须弥掌推法:

吸气,两臂外展,同时立掌外推;呼气,两臂放松,掌自然回缩如拱。

重复8-20次。

这样气机更顺一些。

这是“韦陀献杵”第三式“掌托天门”。

用“扬风净粮”说实话有些牵强,因为我小时候,也做过人工净粮,其方法绝对不是两手托天,而是两手抛物。

当然,也因为此牵强,其内在的与时代指尖的抗争力也拉满。

其动作与体育总局版类似:

两手托天,臂肘伸直,全身伸展。

也加入了呼吸法:

吸气,两掌暗劲上托;呼气,两掌自然放松下落,小臂也放松;

重复8-20次。

此练法也类似胡海牙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

此即韦陀十二势“摘星换斗”。

其练法类似后世体育总局版练法,但更直接,更有效:

右手掌心向下,举到头顶右上,掌心向左;头向右转,眼看右手心,左手曲臂贴背后。

马先生没有明确背后位置,可手背贴于腰眼位置,左手方向可向右,这样更自然。

马先生增加了呼吸法,比体育总局版更有效:

吸气,头上顶,肩后挺;呼气,放松。

重复4-10次。

此呼吸法与周潜川练法类似,只是周潜川呼吸还要关注腰眼起伏。

此式即韦陀十二势“出爪亮翅”,但顺序不同,韦陀十二势出爪亮翅在倒拽九牛尾之后。严蔚冰先生研究古传易筋经,认为第五势应该是“出爪亮翅”,但此说认可者并不多。从周潜川先生“用势”练法看,第五势为“倒拽九牛尾”比较合理。

马先生“出抓亮翅”练法也很简单:

两臂前伸,两掌竖立,掌心向前,推掌前方,目看双掌;

加入呼吸法:

吸气,两掌前推,指尖后仰;呼气,掌臂放松。

重复8-20次。

但此呼吸法有不同看法,吸气,前推,掌握不好放松,为拉伸动作,不应用强力,气容易堵在膻中。

周潜川先生讲,前推应用“呼气”,此为发力动作;两手回掌胸前,为蓄力,用吸气。

后7式下次讲解。

感谢关注。

卫昌国学

2025年4月

来源:卫昌国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