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失业更可怕的,是假装上班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8 19:34 2

摘要:为了让小儿子能上个市里很好的幼儿园,49岁的亲戚冯叔起早蹚黑打两份工,内向的他去年开始主动抢客户,在朋友圈里硬着头皮推销起自己,让人帮忙介绍些生意。

找不到工作,天要塌了。找到工作后,天真的塌了。

失业时虽然天天焦虑,但还偶尔晒会儿太阳,看看书。上班后老看人脸色,这不对那不行,大气儿都不敢出。

“装也得像那么回事儿,总得有饭吃不是。我一大男人怎么“糙”都行了,绝不能让老婆孩子跟着我一起受苦。”

为了让小儿子能上个市里很好的幼儿园,49岁的亲戚冯叔起早蹚黑打两份工,内向的他去年开始主动抢客户,在朋友圈里硬着头皮推销起自己,让人帮忙介绍些生意。

白天10来块钱的盒饭,晚上抢2、3块的秒杀,两年后再次见他,身上还是那件黑色领口卷边的短袖。

老实本分的他实在融不进那些迎来送往,也经常被骂被嫌弃,就把客户当成上帝哄着。下了班在房前坐上半刻钟,又重新换上笑脸,还给家人带了最喜欢的烧烤和小蛋糕。

朋友湘湘投了上百次简历无果,终于入职后她极力表现自己,身体却多次罢工出现了躯体化。

她不只一次和我说现在工作干的心真累,面子工程要迎合,形式主义要到位。老板朋友圈必须点赞,加班必须让领导看到,就连上厕所都要限时挤时间。

“这年头儿会拍马屁的比干实事的人光鲜,人家也害怕我们把资源抢跑了,防我们像防狼似的。”

为了领导分好项目时能想到自己,为了永远都别在裁员名单里,为了能顺利通过投票快速功成名就,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离开破烂的原生家庭,扮演一个“好演员”,好像成了公司里通用的“潜规则”。

但你知道吗?这种假装上班其实比失业对我们的危害更大。

日复一日的肢体动作会记得你的行为惯性,数次的迎合讨好是对自己的剥夺和猎杀,你的潜意识习惯了把自己放在低位,而每次重复的扮演都是在为自己的“身心分离”增加更多砝码,为精神崩溃购买了“加速包”。

因为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它会以更加丑陋的形式爆发出来。

在《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中卓别林提到:“所有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是在提醒你,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

比起面对世界,好像我们更加害怕面对真实的自己。

其实,你不必假装,不必被嵌入任何模子里,你完全可以全身心的做自己热爱的人生事业。

首先,最好的人生定位一定是由自己量身定制的。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需要什么,你可以先圈定一个熟悉的区域,再做细分。

我喜欢研究心理学,研究人们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就用了半年,大量深度且高密度的,把该领域的畅销书、高评分作品、头部课程、优质播客、社交媒体账号等都钻研了一遍。

直到我发现我最感兴趣的都是围绕着“人的使命和愿景”这个课题展开的,那我就可以帮人去挖掘他的热爱,再加上我的生命体验,用“费曼学习法”完成内容的输出。

其次,把理想的生活提前到当下,立刻精细具象化。

人是无法成为没有见过的人的,只有看见才有选择。

你可以看各种美好的画面,从网络中,从生活里。办公环境、工作内容、整体穿搭、行事风格,哪种更接近于自己的理想生活?哪个是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是在桌边摆满绿植有大大的落地窗,还是听着音乐创作在咖啡馆?具体到手边的小物件,让信念发挥作用,把“理想”打印成“愿景版”,时刻坚定直到它彻底“显化”,成为现实。

《纳瓦尔宝典》告诉我,人生早期有三个重大决策:和谁,在哪,做什么?一旦聚焦目标,你就再也不会被外界所动摇了。

最重要的,一定要做有复利效应的事情。

我们要积累的是财富,是在睡觉时也能帮我们赚钱的收入。

如果随着时间流逝,我们还依旧要出卖大量的体力和时间,那就始终无法摆脱假装上班的“梦魇”。

自媒体是最好的杠杆,它不用我们拼爹拼资源,没有任何外在限制,更无须假装。把掏心窝子的东西分享出去,用真诚换来信任,用天道酬勤被更多人看见,真实的你一定会收获更多喜欢。

最好的利他就是利己,最好的利己就是利他。当你不再假装,而是只做自己,你想要的一切,都只是水到渠成。

来源:中年年吐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