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6点,通山九宫山盘山公路云雾缭绕,大巴司机老周一脚油门,载满游客的车队向铜鼓包驶去。车载广播里播放着《在希望的田野上》,他抬手轻拍方向盘上“通山农商行”的标识,笑道:“去年,车队差点散架,多亏那1000万贷款救了急。现在旺季一天跑四趟,月入过万。”车轮碾过
清晨6点,通山九宫山盘山公路云雾缭绕,大巴司机老周一脚油门,载满游客的车队向铜鼓包驶去。车载广播里播放着《在希望的田野上》,他抬手轻拍方向盘上“通山农商行”的标识,笑道:“去年,车队差点散架,多亏那1000万贷款救了急。现在旺季一天跑四趟,月入过万。”车轮碾过新铺的柏油路,山间回荡着引擎的轰鸣,仿佛为这场“春天行动”奏响协奏曲。
山脚下的南林桥镇,柑橘林里晨露未晞。程春梅弯腰修剪果枝,裤脚沾满泥浆,脸上却漾着笑:“以前围着灶台转,现在家门口打工,一年挣3万块。”她身后,300万元贷款催生的苹果柿苗已破土抽芽,金融“村官”举着平板挨户登记:“整村授信到田头,手机一点,钱就到账!”
从机器轰鸣的车间到人声鼎沸的景区,从“刷脸”支付的校园到新苗吐绿的果园,通山农商行的“春天行动”正以金融之笔,在这片沃野千里的土地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
车间“解渴”:小微引擎全速转动
走进湖北瑞兴铝塑模板科技有限公司,二期厂房内激光切割机火花四溅,出口美国的订单已排至年底。“从申请到放款只用了5天。”公司负责人舒总指着新投产的流水线感慨,“900万元贷款一到,设备当天调试,工人三班倒赶工。”
在通山,这样的“车间速度”并非孤例。九宫山云仙湖酒店大堂里,负责人李总滑动手机展示贷款记录:“170万元到账次日,装修队就进场了。”他推开落地窗,湖光山色扑面而来,“五一房价涨三倍,30间湖景房全订满。”
“放款快、手续少,这才是小微企业的‘亲银行’。”数据显示,今年“春天行动”开展以来,该行通过“绿色通道”累计投放小微贷款8.37亿元,惠及6036家企业,让车间的机器四季不停转。
山路“生金”:文旅流量变富民产值
铜鼓包观景台上,游客们俯瞰云海翻涌的九宫山。“去年来通山旅游的游客突破188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涨了两成!”数据的背后,是金融“活水”的精准浇灌——景区运输公司获贷1000万元购置新能源大巴,林上美宿凭100万元贷款升级为网红打卡点,正茂生态农业公司的香榧园因90万元“咸创贷”建成产学研基地。
半山腰的林上美宿内,主人沈女士沏着野茶笑道:“改造时差点资金链断裂,农商行3天放款救了场。”窗外,游客在茶田体验采摘,60多名村民忙着炒制新茶,“人均年增收3万元,比外出打工强。”
从“输血”到“造血”,1.33亿元文旅贷款激活全域旅游。如今,九宫山的盘山公路上,10多辆大巴日均运送游客3000人次,沿线农家乐、土特产店如雨后春笋,山里的“好风景”真正变成“好钱景”。
田埂“种”钱:整村授信催生共富苗
春耕时节的通山乡村,该行金融“村官”的足迹踏遍全县187个行政村。九宫山镇横石村的油菜田里,村民程大勇点开手机银行:“5万元‘荆楚小康贷’秒到账,今年的租地款和化肥钱就不着急了,我需要的时候自己在手机提款,实用又方便”。格宁农业的冷链车间正在扩建,负责人张庆军抓起一把砂糖橘:“300万元贷款让产业链延伸,200多家农户跟着增收。”
智慧金融同样浸润校园。通山一中食堂,学生陈雨欣“刷脸”取餐仅需3秒。“过去收学费要清点半个月现金,现在‘缴费易’一键搞定。”财务刘老师从票据堆中抬头笑道。截至目前,该行“数字食堂”覆盖全县84所学校,5.8万师生享受“无现金校园”。
数据显示,通山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达132.49亿元,10.1万笔资金化作田间的种子、圈舍的牛羊、果园的新苗,金融“及时雨”精准滴灌至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
夜幕降临,通山农商行通羊支行灯火通明。客户经理阮梦玲刚为七旬老人办妥存单挂失,又接到果农的咨询电话。“金融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让乡亲们摸得着的好日子。”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清的话,道出这场行动的初心。
截至3月末,通山农商行各项存款余额111.7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5.64亿元、客户数达2.3万户,全县每5户家庭中,就有一户享受该行贷款服务。春风掠过山野,柑橘花缀满枝头,一幅业兴、村美、民富的振兴画卷,正随金融“活水”的奔涌徐徐展开。
通讯员 唐成 陈新华
来源:极燃新闻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