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缸、隙”等9个生字,会写“缸、隙”等12个字。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
一、教案基本信息
课题:《小虾》
年级:三年级语文
课时:
授课时间:40分钟
教材版本:部编版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缸、隙”等9个生字,会写“缸、隙”等12个字。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观察图片、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小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虾的有趣,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和各种有趣的活动。
难点
体会作者对小虾细致的观察,学习细致描写动物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小虾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具:课本、练习本。
其他:无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 - 8分钟)
- 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 方法:展示小虾的图片或播放小虾活动的视频。
- 教师展示小虾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小动物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虾的课文。”
2. 新知探究(15 - 20分钟)
- 步骤:
a.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
-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如“缸、隙、掀、稍、末、副、钳、搏、较、腹、肢、翼”等,正音。
- 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如“缸”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缶 + 工”)。
- 教师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如“水缸、空隙、掀开”等,学生认读。
b.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小虾写了哪些内容。
- 教师提出问题进行互动问答,如“小虾长什么样子?”“小虾的活动有什么特点?”
-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小虾的外形特点(如身体的结构、颜色等)和生活习性(如吃食物、搏斗等)。
3. 巩固练习(10 - 12分钟)
- 分层设计:
- 基础题:给生字组词(课本后的练习题类型)。
- 拓展题: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小虾的外形或活动,如“这些小虾,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
4. 课堂小结(3 - 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如认识了生字、了解了小虾的外形和习性等。
- 教师补充强调重点,如作者描写小虾的细致之处。
5. 作业布置(1 - 2分钟)
- 基础作业:抄写生字,每个字写3遍,组一个词。
- 拓展作业: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试着写一写它的外形和活动。
六、板书设计
来源:灿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