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765:对别人好,但不要期望回馈,别人才可能真心对你好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9 10:16 3

摘要:原文:魏渭州刺史可朱浑道元先附侯莫陈悦,悦死,丞相泰攻之,不能克,与盟而罢。道元世居怀朔,与东魏丞相欢善。又母兄皆在邺,由是常与欢通。泰欲击之,道元帅所部三千户西北度乌兰津抵灵州,灵州刺史曹泥资送至云州。欢闻之,遣资粮迎候,拜车骑大将军。道元至晋阳,欢始闻孝武

高祖武皇帝十三大同元年(乙卯,公元五三五年)

原文:春,正月,戊申朔,大赦,改元。

是日,魏文帝即位于城西,大赦,改元大统,追尊父京兆王为文景皇帝,妣杨氏为皇后。

东魏高欢另立皇帝,西魏宇文泰也另立皇帝。

原文:魏渭州刺史可朱浑道元先附侯莫陈悦,悦死,丞相泰攻之,不能克,与盟而罢。道元世居怀朔,与东魏丞相欢善。又母兄皆在邺,由是常与欢通。泰欲击之,道元帅所部三千户西北度乌兰津抵灵州,灵州刺史曹泥资送至云州。欢闻之,遣资粮迎候,拜车骑大将军。道元至晋阳,欢始闻孝武帝之丧,启请举哀制服。东魏主使群臣议之,太学博士潘崇和以为:“君遇臣不以礼则无反服,是以汤之民不哭桀,周武之民不服纣。”国子博士卫既隆、李同轨议以为:“高后于永熙离绝未彰,宜为之服。”东魏从之。

可朱浑道元投奔高欢。

可朱浑道元带来元修已死的消息,该不该给他发丧,这是个问题?礼法问题,继承合法性问题。

东魏找到了理论依据,结果就是不办。因为逃跑的君主就不是君主,抛弃群臣抛弃国家的君主就不是君主,所以不承认元修。

原文:魏骁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李虎等招谕费也头之众,与之共攻灵州,凡四旬,曹泥请降。己酉,魏进丞相略阳公泰为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封安定王;泰固辞王爵及录尚书,乃封安定公。以尚书令斛斯椿为太保,广平王赞为司徒。

有了成绩就要封赏。

宇文泰在关中及以西地区站稳脚跟,敌对者纷纷被剿灭,皇帝重新立起来,功劳很大,需要官爵宣示权力。

当然,皇权虽然是象征,也要安抚,于是皇权的代表人物元赞也被封官进爵。

原文:乙卯,魏主立妃乙弗氏为皇后,子钦为皇太子。后仁恕节俭,不妒忌,帝甚重之。

仁恕节俭,不忌妒,这些都是克制自己的行为,正因为能克制自己,所以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这是一个道理。

放任自己,看似自己得到了一些东西,可是也失去了别人的认可,失去了别人的认可,就会失去很多东西。

克制自己,看似自己失去了一些东西,可是也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就会得到很多东西。

很玄妙,但又很实际。

原文:稽胡刘蠡升,自孝昌以来,自称天子,改元神嘉,居云阳谷;魏之边境常被其患,谓之“胡荒”。壬戌,东魏丞相欢袭击,大破之。

稽胡,属于南匈奴的一个分支,也叫步落稽。

北魏末期政治混乱,治理松散,稽胡开始自立为王,常常抢掠周边地区。高欢将其击败。

原文:勃海世子澄通于欢妾郑氏,欢归,一婢告之,二婢为证。欢杖澄一百而优之,娄妃亦隔绝不得见。欢纳魏敬宗之后尔朱氏,有宠,生子浟,欢欲立之。澄求救于司马子如。子如入见欢,伪为不知者,请见娄妃;欢告其故。子如曰:“消难亦通子如妾,此事正可掩覆。妃是王结发妇,常以父母家财奉王;王在怀朔被杖,背无完皮,妃昼夜供侍;后避葛贼,同走并州,贫困,妃然马矢自作靴;恩义何可忘也!夫妇相宜,女配至尊,男承大业。且娄领军之勋,何宜摇动!一女子如草芥,况婢言不必信邪!”欢因使子如更鞫之。子如见澄,尤之曰:“男儿何意畏威自诬!”因教二婢反其辞,胁告者自缢,乃启欢曰:“果虚言也。”欢大悦,召娄妃及澄。妃遥见欢,一步一叩头,澄且拜且进。父子、夫妇相泣,复如初。欢置酒曰:“全我父子者,司马子如也!”赐之黄金百三十斤。

司马子如是个好和事佬。

首先装着自己不知道这事,很聪明。

如果司马子如上来就劝谏,只会激起高欢的反感。并且司马子如很会找感情共同点,他说自己的儿子也干过同样的事,家丑不可外扬,捂还捂不住呢,何苦自己声张,让外人都知道。

然后给高欢摆事实,脑子别糊涂,你忘了发迹之前自己的落魄了?你忘了当初娄妃是怎么跟你共患难的了?如果这些都忘了,你难道也忘了娄妃家族立下的功劳以及现在掌握的兵权了?

高欢思想转过弯来了。

下一步就简单了,给大家一个交代就行了,把侍女打一顿,给点东西,让她翻供,搞定!

高澄已经成了高欢集团的国本,本动山遥,维护高澄就是维护本集团的共同利益。

原文:甲子,魏以广陵王欣为太傅,仪同三司万俟受洛干为司空。

己巳,东魏以丞相欢为相国,假黄钺,殊礼;固辞。

高欢篡位的前奏曲已然敲响。

原文:东魏大行台尚书司马子如帅大都督窦泰、太州刺史韩轨等攻潼关,魏丞相泰军于霸上。子如与轨回军,从蒲津宵济,攻华州。时修城未毕,梯倚城外,比晓,东魏人乘梯而入。刺史王罴卧未起,闻阁外匈匈有声,袒身露髻徒跣,持白梃大呼而出,东魏人见之惊却。罴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子如等遂引去。

东魏声西击东。表面上摆出架势要攻打长安,实际上回军突然袭击华州。

面对突然袭击,王罴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镇定自若,主动迎击。不怕死的气势,震慑东魏军,守住城池。

原文:二月,辛巳,上祀明堂。

壬午,东魏以咸阳王坦为太傅,西河王悰为太尉。

东魏使尚书右仆射高隆之发十万夫撤洛阳宫殿,运其材入邺。

拆毁洛阳宫殿,营建邺城宫殿。

原文:丁亥,上耕籍田。

东魏仪同三司娄昭等攻兖州,樊子鹄使前胶州刺史严思达守东平,昭攻拔之。遂引兵围瑕丘,久不下,昭以水灌城;己丑,大野拔见子鹄计事,因斩其首以降。始,子鹄以众少,悉驱老弱为兵,子鹄死,各散走。诸将劝娄昭尽捕诛之,昭曰:“此州不幸,横被残贼,跂望官军以救涂炭。今复诛之,民将谁诉!”皆舍之。

娄昭,不放纵施虐,名将!

对别人好,别人才可能对你好;对别人好,但不要期望别人对你好,这样别人才可能真心对你好。

真绕啊,可这就是事实。

原文:戊戌,司州刺史陈庆之伐东魏,与豫州刺史尧雄战,不利而还。三月,辛酉,东魏以高盛为太尉,高敖曹为司徒,济陰王晖业为司空。

南梁陈庆之讨伐东魏,首战受阻,撤回。

原文:东魏丞相欢伪与刘蠡升约和,许以女妻其太子。蠡升不设备,欢举兵袭之。辛酉,蠡升北部王斩蠡升首以降。馀众复立其子南海王,欢进击,擒之,俘其皇后、诸王、公卿以下四百馀人,华、夷五万馀户。

将败之时防叛徒,刘蠡升被手下所杀。

原文:壬申,欢入朝于邺,以孝武帝后妻彭城王韶。

元修的皇后,高氏,是高欢的长女。

高欢把她又许配给元韶。

原文:魏丞相泰以军旅未息,吏民劳弊,命所司斟酌古今可以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条新制,奏行之。

简约的制度,粗略约束百姓,和刘邦的约法三章差不多。

原文:泰用武功苏绰为行台郎中,居岁馀,泰未之知也,而台中皆称其能,有疑事皆就决之。泰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议之。出,以告绰,绰为之区处,惠达入白之,泰称善,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且称绰有王佐之才,泰乃擢绰为著作郎。泰与公卿如昆明池观渔,行至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泰召绰问之,具以状对。泰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应对如流。泰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政事,卧而听之。绰指陈为治之要,泰起,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绰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后人多遵用之。

宇文泰、苏绰,君臣知遇,相见恨晚。

原文:东魏以封延之为青州刺史,代侯渊。渊既失州任而惧,行及广川,遂反,夜,袭青州南郭,劫掠郡县。夏,四月,丞相欢使济州刺史蔡俊讨之。渊部下多叛,渊欲南奔,于道为卖浆者所斩,送首于。

侯渊,时代的牺牲品。如果处在和平环境,也能高官厚禄终老。在那个震荡的历史时期,他失去平台,失去依靠,再多的才智也无法施展。

原文:元庆和攻东魏城父,丞相欢遣高敖曹帅三万人趣项,窦泰帅三万人趣城父,侯景帅三万人趣彭城,以任祥为东南道行台仆射,节度诸军。

西魏元庆和攻打东魏,高欢布置防御。

原文:五月,魏加丞相泰柱国。

元庆和引兵逼东魏南兖州,东魏洛州刺史韩贤拒之。六月,庆和攻南顿,豫州刺史尧雄破之。

尧雄,向南抵御南梁,向西抵御西魏。

原文:秋,七月,甲戌,魏以开府仪同三司念贤为太尉,万俟受洛干为司徒,开府仪同三司越勒肱为司空。

高欢整肃朝廷架构。

原文:益州刺史鄱阳王范、南梁州刺史樊文炽合兵围晋寿,魏东益州刺史傅敬和来降。范,恢之子;敬和,竖眼之子也。

魏下诏数高欢二十罪,且曰:“朕将亲总六军,与丞相扫除凶丑。”欢亦移檄于魏,谓宇文黑獭、斛斯椿为逆徒,且言:“今分命诸将,领兵百万,刻期西讨。”东魏遣行台元晏击元庆和。

东魏、西魏,互相叫嚣要灭了对方。

原文:或告东魏司空济陰王晖业与七兵尚书薛琡贰于魏,八月,辛卯,执送晋阳,皆免官。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皇权与权臣之权的争夺。

原文:甲午,东魏发民七万六千人作新宫于邺,使仆射高隆之与司空胄曹参军辛术共营之,筑邺南城周二十五里。术,琛之子也。

东魏在邺城营建新宫殿。

邺城,三国时期曾经是曹操的大本营所在地,南北朝时期多次成为地方割据政权的统治中心城市,饱经战乱,北周时期,为了防止邺城成为反对势力大本营,被杨坚下令摧毁。

原文:赵刚自蛮中往见东魏东荆州刺史赵郡李愍,劝令附魏,愍从之,刚由是得至长安。丞相泰以刚为左光禄大夫。刚说泰召贺拔胜、独孤信等于梁,泰使刚来请之。

赵刚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为宇文泰招揽贺拔胜、独孤信等人。

人这一生,各自有各自的使命,能做好自己,完成自己的使命,就是成功的一生。

原文:九月,丁巳,东魏以开府仪同三司襄城王旭为司空。

冬,十月,魏太师上党文宣王长孙稚卒。

长孙家族是北魏世家大族。

长孙稚有个曾孙叫长孙晟,长孙晟的儿子是长孙无忌,女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

原文:魏秦州刺史王超世,丞相泰之内兄也,骄而黩货,泰奏请加法,诏赐死。

宇文泰执法不避亲。

如此才能凝聚人心,如此才能营造一个好的团队氛围。氛围这个东西看似很虚无,但只要有了这个好的氛围,团队成员才能各自发挥各自的才能,团队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原文:十一月,丁未,侍中、中卫将军徐勉卒。勉虽骨鲠不及范云,亦不阿意苟合,故梁世言贤相者称范、徐云。

徐勉去世,南梁风气为之一转。

如果说有范云在,萧衍不敢放纵自己。那么有徐勉在,萧衍就算放纵自己,也有徐勉替他收拾摊子。而朱异上台之后,他只会觉得萧衍放纵的还不够。

原文:癸丑,东魏主祀圜丘。

甲午,东魏阊阖门灾。门之初成也,高隆之乘马远望,谓其匠曰:“西南独高一寸。”量之果然,太府卿任忻集自矜其巧,不肯改。隆之恨之,至是谮于丞相欢曰:“忻集潜通西魏,令人故烧之。”欢斩之。

赌气。

高隆之因为生气借刀杀人。

任忻因为生气被人所杀。

都是为了赌气,人性。

原文:北梁州刺史兰钦引兵攻南郑,魏梁州刺史元罗举州降。

东魏以丞相欢之子洋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太原公。洋内明决而外如不慧,兄弟及众人皆嗤鄙之;独欢异之,谓长史薛琡曰:“此儿识虑过吾。”幼时,欢尝欲观诸子意识,使各治乱丝,洋独抽刀斩之,曰:“乱者必斩!”又各配兵四出,使都督彭乐帅甲骑伪攻之,兄澄等皆怖挠,洋独勒众与乐相格,乐免胄言情,犹擒之以献。

高洋内心聪慧,坚定,但外在表现却是蠢蠢笨笨,很多人看不透他。高欢对他很是了解,认为他的能力水平比自己还强。

高欢在孩子们小的时候,为了考察他们,给他们一团乱丝,让他们理顺。孩子们都被难住了,独独高洋抽刀把乱丝砍断,自然理顺。高洋说既然乱了,那就斩开。说明高洋不但聪明,而且果敢。果敢两字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高欢为了进一步试探他们,给他们配备了兵马,让他们四处去探查敌情,然后让彭乐率兵假装敌人,攻击他们。高澄等惊慌失措,纷纷被彭乐抓获。而高洋独独组织手下兵力与彭乐对抗,拼死一战,彭乐眼看高洋真急眼拼命,就主动脱掉甲胄,向高洋说明实情,尽管如此,高洋也把他捆起来,送给高欢处理。

可见,真正危机时刻,高洋敢于拼命一战,不但如此,他还很明智,很聪明,如果彭乐说的是实情,那么只有高欢能证明,所以必须把彭乐捆起来。严谨如此,勇敢如此,明智如此,高其他兄弟们一等。

可能也正因为如此,高澄掌权后才处处难为他。

原文:初,大行台右丞杨愔从兄岐州刺史幼卿,以直言为孝武帝所杀,愔同列郭秀害其能,恐之曰:“高王欲送卿于帝所。” 愔惧,变姓名逃于田横岛。久之,欢闻其尚在,召为太原公开府司马,顷之,复为大行台右丞。

杨愔被郭秀陷害。

同事之间相互嫉妒,防范,争权夺利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人性如此。有人喜欢帮助别人,成就别人,但这种人很少。大部分人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甚至别人跟自己一样好都不行。

原文:十二月,甲午,东魏文武官量事给禄。

魏以念贤为太傅,河州刺史梁景睿为太尉。

是岁,鄱阳妖贼鲜于琛改元上愿,有众万馀人。鄱阳内史吴郡陆襄讨擒之,案治党与,无滥死者。民歌之曰:“鲜于平后善恶分,民无枉死赖陆君。”

陆襄没有滥杀无辜百姓,冒名顶替,作为自己的功劳。在古代,以无辜百姓人头顶替叛乱分子的人头,冒领军工的大有人在。

原文:柔然头兵可汗求婚于东魏,丞相欢以常山王妹为兰陵公主,妻之。柔然数侵魏,魏使中书舍人库狄峙奉使至柔然,与约和亲,由是柔然不复为寇。

柔然,趁中原乱局做大。曾经被北魏打的一路向北流窜,如今成了悬在高欢头上的利剑。时势。

高祖武皇帝十三大同二年(丙辰,公元五三六年)

原文:春,正月,辛亥,魏祀南郊,改用神元皇帝配。

甲子,东魏丞相欢自将万骑袭魏夏州,身不火食,四日而至,缚槊为梯,夜入其城,擒刺史斛拔俄弥突,因而用之,留都督张琼将兵镇守,迁其部落五千户以归。

夏州,赫连勃勃曾经在此地建立大夏政权,此地也是西夏崛起的地方。

原文:魏灵州刺史曹泥与其婿凉州刺史普乐刘丰,复叛降东魏,魏人围之,水灌其城,不没者四尺。东魏丞相欢发阿至罗三万骑径度灵州,绕出魏师之后,魏师退。欢帅骑迎泥及丰,拔其遗户五千以归,以丰为南汾州刺史。

灵州、凉州是西魏的后院,后院不稳,西魏就会陷入两面作战的被动境地。

高欢想方设法搞乱宇文泰的后院。

原文:东魏加丞相欢九锡;固让而止。

上为文帝作皇基寺以追福,命有司求良材。曲阿弘氏自湘州买巨材东下,南津校尉孟少卿欲求媚于上,诬弘氏为劫而杀之,没其材以为寺。

孟少卿抢掠弘氏的巨材贡献给皇室做寺庙。南梁 内部朝政腐败,有司如果追究孟少卿,就会心存顾忌,因为他们不知道替皇帝萧衍盖寺庙的官员怎么想,本质就是他们不知道皇帝萧衍会怎么想,所以就会睁只眼闭只眼的放孟少卿一马。

原文:二月,乙亥,上耕藉田。

例行操作。

原文:东魏勃海世子澄,年十五,为大行台、并州刺史,求入邺辅朝政,丞相欢不许。丞相主簿乐安孙搴为之请,乃许之。丁酉,以澄为尚书令,加领军、京畿大都督。魏朝虽闻其器识,犹以年少期之。既至,用法严峻,事无凝滞,中外震肃。引并州别驾崔暹为左丞、吏部郎,亲任之。

运作。

高澄团队开始为他包装。

团队做事,高澄享受成果,最终是为自己的团队谋取利益。

原文:司马子如、高季式召孙搴剧饮,醉甚而卒。丞相欢亲临其丧。子如叩头请罪,欢曰:“卿折我右臂,为我求可代者!”子如举中书郎魏收,欢以收为主簿。收,子建之子也。它日,欢谓季式曰:“卿饮杀我孙主簿,魏收治文书不如我意;司徒尝称一人谨密者为谁?”季式以司徒记室广宗陈元康对,曰:“是能夜中暗书,快吏也。”召之,一见,即授大丞相功曹,掌机密,迁大行台都官郎。时军国多务,元康问无不知。欢或出,临行,留元康在后,马上有所号令九十馀条,元康屈指数之,尽能记忆。与功曹平原赵彦深同知机密,时人谓之陈、赵。而元康势居赵前,性又柔谨,欢甚亲之,曰:“如此人诚难得,天赐我也!”彦深名隐,以字行。

收揽人才,任用之。

孙搴死的蹊跷,喝酒喝死了。

孙搴是高澄最重用的人,司马子如、高季式为了攀高枝?这是一种可能。

孙搴是高澄最重用的人,他的崛起稀释了司马子如、高季式的权力,他们两个联合故意设置的陷阱?这也是一种可能。

如此无痕迹的行为,高欢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这是一种可能。

高欢也认为高澄通过孙搴稀释了自己的权力,所以默认了司马子如、高季式的行为,这也是一种可能。

原文:东魏丞相欢令阿至罗逼魏秦州刺史万俟普,欢以众应之。

高欢用兵,永远是两面夹击。搞乱敌人的大后方,然后自己再从正面逼迫。

原文:三月,戊申,丹杨陶弘景卒。弘景博学多艺能,好养生之术。仕齐为奉朝请,弃官,隐居茅山。上早与之游,及即位,恩礼甚笃,每得其书,焚香虔受。屡以手敕招之,弘景不出。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先咨之,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将没,为诗曰:“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论空;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时士大夫竞谈玄理,不习武事,故弘景诗及之。

隐居在山中,就算是经常有朝中消息也是严重滞后,他是如何对国家大事做出评价的?

既然国家每当有大事都来咨询他,说明他的建议、意见有可取之处,他是如何做到对天下大事准确分析的?

依据我们现代人的思考方式,恨不得时刻趴在网上随时浏览最新时事,为什么隐居的人反倒有如此精确的判断力和预测能力?

也许王阳明说的是对的,当一个人达到很静的状态时,他对事物就会有很强的预测能力。

可能陶弘景就具备这样的,对大势分析判断的能力。

对未来,他的诗就是准确的预测。如果一个集团不能实事求是,不能务实的做一些事情,走向毁灭只是时间问题。

而当时社会大环境不好,他又无力改变,所以只能隐居保身。

原文:甲寅,东魏以华山王鸷为大司马。魏以凉州刺史李叔仁为司徒,万俟洛为太宰。

夏,四月,乙未,以骠骑大将军、开府同三司之仪元法僧为太尉。

尚书右丞考城江子四上封事,极言政治得失。五月,癸卯,诏曰:“古人有言,‘屋漏在上,知之在下’。朕有过失,不能自觉,江子四等封事所言,尚书可时加检括,于民有蠹患者,宜速详启!”

萧衍在位时间太长,晚年懈怠,导致朝政混乱。江子四的上书,其实就是老天对萧衍的一次警告,还能有人上书说真话,此人上书还能传达到他的手中,说明南梁的政治还有救。

原文:戊辰,东魏高盛卒。

魏越勒肱卒。

魏秦州刺史万俟普与其子太宰洛、豳州刺史叱干宝乐、右卫将军破六韩常及督将三百人奔东魏,丞相泰轻骑追之,至河北千馀里,不及而还。

高欢集团、宇文泰集团,其实原来都是尔朱荣军事集团成员,他们原来都是同事,后来因为政见不同,分裂为相互对抗的两个小集团。

在高欢刻意招揽下,宇文泰集团内部很多人选择投奔高欢。

原文:秋,七月,庚子,东魏大赦。

上待魏降将贺拔胜等甚厚,胜请讨高欢,上不许。胜等思归,前荆州大都督抚宁史宁谓胜曰:“朱异言于梁主,无不从,请厚结之。”胜从之。上许胜、宁及卢柔皆北还,亲饯之于南苑。胜怀上恩,自是见鸟兽南向者皆不射之。行至襄城,东魏丞相欢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等弃舟自山路逃归,从者冻馁,道死者太半。既至长安,诣阙谢罪。魏主执胜手歔欷曰:“乘舆播越,天也,非卿之咎。”丞相泰引卢柔为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

找对人很关键。

贺拔胜给萧衍说,请求北伐,萧衍不同意。

既然不北伐,贺拔胜就没必要待在南梁,于是就是想请求返回北方,于是找到朱异,朱异给萧衍说,萧衍同意了。

贺拔胜对萧衍很感恩,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他打猎的时候,凡事向南飞的鸟,都不射。

元宝炬拉拢贺拔胜。

原文:九月,壬寅,东魏以定州刺史侯景兼尚书右仆射、南道行台,督诸将入寇。

魏以扶风王孚为司徒,斛斯椿为太傅。

侯景领兵南伐。

原文:冬,十月,乙亥,诏大举伐东魏。东魏侯景将兵七万寇楚州,虏刺史桓和;进军淮上,南、北司二州刺史陈庆之击破之,景弃辎重走。十一月,己亥,罢北伐之师。

贺拔胜请求萧衍北伐,萧衍不同意。

高欢派侯景领兵南下,萧衍不得已派遣陈庆之北伐。

刚刚击败侯景,马上放弃北伐。

萧衍只是想守住自己的地盘。

原文:魏复改始祖神元皇帝为太祖,道武皇帝为烈祖。

十二月,东魏以并州刺史尉景为太保。

壬申,东魏遣使请和,上许之。

高欢为了专心对付西魏,派人沟通南梁,请求巴兵言和,萧衍同意。

原文:东魏清河文宣王亶卒。

丁丑,东魏丞相欢督诸军伐魏,遣司徒高敖曹趣上洛,大都督窦泰趣潼关。

癸未,东魏以咸阳王坦为太师。

是岁,魏关中大饥,人相食,死者什七八。

高欢讨伐西魏。西魏关中地区大饥荒,百姓饿死无数。

高祖武皇帝十三大同三年(丁巳,公元五三七年)

原文:春,正月,上祀南郊,大赦。

东魏丞相欢军蒲坂,造三浮桥,欲度河。魏丞相泰军广阳,谓诸将曰:“贼掎吾三面,作浮桥以示必度。此欲缀吾军,使窦泰得西入耳。欢自起兵以来,窦泰常为前锋,其下多锐卒,屡胜而骄,今袭之,必克。克泰,则欢不战自走矣。”诸将皆曰:“贼在近,舍而袭远,脱有蹉跌,悔何及也!不如分兵御之。”丞相泰曰:“欢再攻潼关,吾军不出灞上,今大举而来,谓吾亦当自守,有轻我之心。乘此袭之,何患不克!贼虽作浮桥,未能径度,不过五日,吾取窦泰必矣!”行台左丞苏绰、中兵参军代人达奚武亦以为然。庚戌,丞相泰还长安,诸将意犹异同。丞相泰隐其计,以问族子直事郎中深,深曰:“窦泰,欢之骁将,今大军攻蒲坂,则欢拒守而泰救之,吾表里受敌,此危道也。不如选轻锐潜出小关,窦泰躁急,必来决战,欢持重未即救,我急击泰,必可擒也。擒泰则欢势自沮,回师击之,可以决胜。”丞相泰喜曰:“此吾心也。”乃声言欲保陇右。辛亥,谒魏主而潜军东出,癸丑旦,至小关。窦泰猝闻军至,自风陵度,丞相泰出马牧泽,击窦泰,大破之,士众皆尽,窦泰自杀,传首长安。丞相欢以河冰薄,不得赴救,撤浮桥而退,仪同代人薛孤延为殿,一日之中斫十五刀折,乃得免。丞相泰亦引军还。

高欢三路大军,上洛一路,潼关一路,蒲坂一路。

三路大军气势汹汹,宇文泰如何应对?

宇文泰看透了高欢的意图。高欢亲自领兵在蒲坂搭设浮桥,引诱宇文泰主力汇聚在黄河对岸,然后让窦泰带领精锐,拿下潼关,只要窦泰得手,进入关中,宇文泰集团必然会土崩瓦解。至于上洛一路,只是疑兵,起到牵制作用。就像当年刘邦从上洛攻入关中一样,能成功更好,不成功影响也不大。基于这个判断,宇文泰打算先打窦泰。

将领门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不能舍弃眼前的敌人,分兵更安全。

宇文泰认为集中兵力打退潼关之敌,高欢的浮桥也架不起来。苏绰、达奚武也这么认为,但众将依然意见不能统一。

宇文泰于是问宇文深。

没想到宇文深和他的谋划一样。

于是宇文泰对外放出口风,要撤退到陇右地区,躲避高欢的兵锋,实际上带领部队,暗中向潼关进发。

窦泰本就瞧不上宇文泰,没有任何防备,得到消息的时候猛然一惊,马上领兵打算渡过黄河,结果被宇文泰击败,窦泰自杀。

宇文泰马上掉转马头,攻击高欢,高欢得知窦泰战败,回撤,没想到宇文泰来的这么快,后续部队被宇文泰咬住。担任掩护的薛孤延勇猛抵挡,一日之间砍折了五把刀,终于摆脱了宇文泰的追杀。

宇文泰,悍勇无匹,智勇双全。

原文:高敖曹自商山转斗而进,所向无前,遂攻上洛。郡人泉岳及弟猛略与顺阳人杜窋等谋翻城应之,洛州刺史泉企知之,杀岳及猛略。杜窋走归敖曹,敖曹以为乡导而攻之。敖曹被流矢,通中者三,殒绝良久,复上马,免胄巡城。企固守旬馀,二子元礼、仲遵力战拒之,仲遵伤目,不堪复战,城遂降。企见敖曹曰:“吾力屈,非心服也。”敖曹以杜窋为洛州刺史。敖曹创甚,曰:“恨不见季式作刺史。”丞相欢闻之,即以高季式为济州刺史。

高敖曹的上洛一线进展也很艰难。

进一步说明高欢、宇文泰两人棋逢对手,但凡有一人水平比较次,对方都能顺利统一东西。

高欢对高敖曹非常重视,对他提出的要求马上给予满足。

原文:敖曹欲入蓝田关,欢使人告曰:“窦泰军没,人心恐动,宜速还。路险贼盛,拔身可也。”敖曹不忍弃众,力战,全军而还,以泉企、泉元礼自随,泉仲遵以伤重不行。企私戒二子曰:“吾馀生无几,汝曹才器足以立功。勿以吾在东,遂亏臣节。”元礼于路逃还。泉、杜虽皆为土豪,乡人轻杜而重泉。元礼、仲遵陰结豪右,袭窋,杀之,魏以元礼世袭洛州刺史。

高敖曹还想继续前进,被高欢命令阻止。

高欢让他丢弃部队,只要高敖曹能回来就行。

高敖曹舍不得,边打边撤退。

泉、杜两家都是上洛当地土豪,但是百姓们更愿意跟着泉家,所以泉元礼、泉仲遵两兄弟轻松袭杀杜窋。西魏任命泉元礼为洛州刺史,世袭罔替。

泉企告诫泉元礼,不要因为自己被高欢控制就有所顾忌,一定要忠于西魏,为国效力。这是有大节的人!

原文:二月,丁亥,上耕藉田。

己丑,以尚书左仆射何敬容为中权将军,护军将军萧渊藻为左仆射,右仆射谢举为右光禄大夫。

南梁人事调整。

原文:魏槐里获神玺,大赦。

西魏为了证明自己政权合法性,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一块玉玺,号称神玺。说这是上天授命,让西魏继承北魏正统,于是大赦天下,向天下百姓宣示。

原文:二月,辛未,东魏迁七帝神主入新庙,大赦。

魏斛斯椿卒。夏,五月,魏以广陵王欣为太宰,贺拔胜为太师。

六月,魏以扶风王孚为太保,梁景睿为太傅,广平王赞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武川王盟为司空。

西魏调整人事安排。

原文:东魏丞相欢游汾阳之天池,得奇石,隐起成文曰“六王三川”。以问行台郎中阳休之,对曰:“六者,大王之字;王者,当王天下。河、洛、伊为三川,泾、渭、洛亦为三川。大王若受天命,终应奄有关、洛。”欢曰:“世人无事常言我反,况闻此乎!慎勿妄言!”休之,固之子也。行台郎中中山杜弼承间劝欢受禅,欢举杖击走之。

高欢看到西魏搞神玺的把戏,于是自己也搞奇石的把戏,目的都是一样,说明自己授命于天。

高欢既想让天下人知道又遮遮掩掩,目的就是试探天下人的态度,找合适的时机。

至于为什么后来高欢没有篡位,可能还是时机的问题。

杜弼看出了高欢的意思,于是向高欢劝进。

高欢认为时机还不成熟,所以把杜弼打走,其实内心窃喜,舒服的不得了。

原文:东魏遣兼散骑常侍李谐来聘,以吏部郎卢元明、通直侍郎李业兴副之。谐,平之孙;元明,昶之子也。秋,七月,谐等至建康,上引见,与语,应对如流。谐等出,上目送之,谓左右曰:“朕今日遇勍敌。卿辈尝言北间全无人物,此等何自而来!”是时邺下言风流者,以谐及陇西李神俊、范阳卢元明、北海王元景、弘农杨遵彦、清河崔赡为首。神俊名挺,宝之孙;元景名昕,宪之曾孙也;皆以字行。赡,凌之子也。

南梁小池塘养不出大鲤鱼。

萧衍等人闭门造车,自以为都是人物,跟东魏一交流才知道,原来自己有多么浅薄。

封闭使人退步,只有交流才能使人进步。

也能侧面说明,南梁群臣的对萧衍的吹捧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原文:时南、北通好,务以俊乂相夸,衔命接客,必尽一时之选,无才地者不得与焉。每梁使至邺,邺下为之倾动,贵胜子弟盛饰聚观,礼赠优渥,馆门成市。宴日,高澄常使左右觇之,一言制胜,澄为之拊掌。魏使至建康亦然。

有点战国大争的味道。

原文:独孤信求还北,上许之。信父母皆在山东,上问信所适,信曰:“事君者不敢顾私亲而怀贰心。”上以为义,礼送甚厚。信与杨忠皆至长安,上书谢罪。魏以信有定三荆之功,迁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馀官爵如故。丞相泰爱杨忠之勇,留置帐下。

独孤信、杨忠北还长安。

原文:魏宇文深劝丞相泰取恒农。八月,丁丑,泰帅李弼等十二将伐东魏,以北雍州刺史于谨为前锋,攻盘豆,拔之。戊子,至恒农。庚寅,拔之,擒东魏陕州刺史李徽伯,俘其战士八千。

有来有往,西魏讨伐东魏。

原文:时河北诸城多附东魏,左丞杨檦自言父猛尝为邵郡白水令,知其豪杰,请往说之,以取邵郡;泰许之。檦乃与土豪王覆怜等举兵,收邵郡守程保及县令四人,斩之,表覆怜为郡守,遣谍说谕东魏城堡,旬月之间,归附甚众。东魏以东雍州刺史司马恭镇正平,司空从事中郎闻喜裴邃欲攻之,恭弃城走,泰以杨剽行正平郡事。

利用自己人脉。

原文:上修长干寺阿育王塔,出佛爪发舍利。辛卯,上幸寺,设无碍食,大赦。

九月,柔然为魏侵东魏三堆,丞相欢击之,柔然退走。

萧衍继续搞文化建设。

原文:行台郎中杜弼以文武在位多贪污,言于丞相欢,请治之。欢曰:“弼来,我语尔!天下贪污习俗已久。今督将家属多在关西,宇文黑獭常相招诱,人情去留未定;江东复有一吴翁萧衍,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我若急正纲纪,不相假借,恐督将尽归黑獭,士子悉奔萧衍。人物流散,何以为国!尔宜少待,吾不忘之。”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高欢是刘邦,不是汉文帝,所以对杜弼一顿臭骂。

高欢对时事看的很透彻。

原文:欢将出兵拒魏,杜弼请先除内贼。欢问内贼为谁,弼曰:“诸勋贵掠夺百姓者是也。”欢不应,使军士皆张弓注矢,举刀,按槊,夹道罗列,命弼冒出其间,弼战忄栗流汗。欢乃徐谕之曰:“矢虽注不射,刀虽举不击,槊虽按不刺,尔犹亡魄失胆。诸勋人身犯锋镝,百死一生,虽或贪鄙,所取者大,岂可同之常人也!”弼乃顿首谢不及。

高欢的思维模式:看问题要纵观全局,从长远出发,眼前的问题当忍则忍,当让则让。

原文:欢每号令军士,常令丞相属代郡张华原宣旨,其语鲜卑则曰:“汉民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输汝粟帛,令汝温饱,汝何为陵之?”其语华人则曰:“鲜卑是汝作客,得汝一斛粟、一匹绢,为汝击贼,令汝安宁,汝何为疾之?”

高欢两头忽悠,忽悠汉人为自己种地交粮,忽悠胡人为自己战场拼杀。

原文:时鲜卑共轻华人,唯惮高敖曹。欢号令将士,常鲜卑语,敖曹在列,则为之华言。敖曹返自上洛,欢复以为军司、大都督,统七十六都督。以司空侯景为西道大行台,与敖曹及行台任祥、御史中尉刘贵、豫州刺史尧雄、冀州刺史万俟洛同治兵于虎牢。敖曹与北豫州刺史郑严祖握槊,贵召严祖,敖曹不时遣,枷其使者。使者曰:“枷则易,脱则难。”敖曹以刀就枷刎之,曰:“又何难!”贵不敢校。明日,贵与敖曹坐,外白治河役夫多溺死,贵曰:“一钱汉,随之死!”敖曹怒,拔刀斫贵;贵走出还营,敖曹鸣鼓会兵,欲攻之。侯景、万俟洛共解谕,久之乃止。敖曹尝诣相府,门者不纳,敖曹引弓射之,欢知而不责。

胡汉之间的矛盾,高欢对高敖曹很是宽容。

高欢很有格局,如果是我,我可能无法忍受高敖曹的行为。但谁让他有实力,有势力,能打仗呢!所以高欢不问,重用他。

做人格局一定要大,要学高欢。

用人所长。

原文:闰月,甲子,以武陵王纪为都督益、梁等十三州诸军事、益州刺史。

东魏丞相欢将兵二十万自壶口趣蒲津,使高敖曹将兵三万出河南。时关中饥,魏丞相泰所将将士不满万人,馆谷于恒农五十馀日,闻欢将济河,乃引兵入关,高敖曹遂围恒农。欢右长史薛琡言于欢曰:“西贼连年饥馑,故冒死来入陕州,欲取仓粟。今敖曹已围陕城,粟不得出。但置兵诸道,勿与野战,比及麦秋,其民自应饿死,宝炬、黑獭何忧不降!愿勿渡河。”侯景曰:“今兹举兵,形势极大,万一不捷,猝难收敛。不如分为二军,相继而进,前军若胜,后军全力;前军若败,后军承之。”欢不从,自蒲津济河。

薛琡、侯景的建议都很好,很稳当,高欢谁的也没采用,非要去跟宇文泰拼命。

非要报之前的一箭之仇,洗了窦泰被杀的耻辱。

原文:丞相泰遣使戒华州刺史王罴,罴语使者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欢至冯翊城下,谓罴曰:“何不早降!”罴大呼曰:“此城是王罴冢,死生在此。欲死者来!”欢知不可攻,乃涉洛,军于许原西。泰至渭南,征诸州兵,皆未会。欲进击欢,诸将以众寡不敌,请待欢更西以观其势。泰曰:“欢若至长安,则人情大扰;今及其远来新至,可击也。”即造浮桥于渭,令军士赍三日粮,轻骑度渭,辎重自渭南夹渭而西。冬,十月,壬辰,泰至沙苑,距东魏军六十里。诸将皆惧,宇文深独贺。泰问其故,对曰:“欢镇抚河北,甚得众心。以此自守,未易可图。今悬师渡河,非众所欲,独欢耻失窦泰,愎谏而来,所谓忿兵,可一战擒也。事理昭然,何为不贺!愿假深一节,发王罴之兵邀其走路,使无遗类。”泰遣须昌县公达奚武觇欢军,武从三骑,皆效欢将士衣服,日暮,去营数百步下马,潜听得其军号,因上马历营,若警夜者,有不如法,往往挞之,具知敌之情状而还。

沙苑之战。

沙苑,陕西大荔南洛水与渭水间一大片沙草地。西周秦汉时期水草风茂,为历朝牧马的地方,唐朝在此地设置牧马监。

达奚武应该学过史书,记得三国时期有个将领用过此计策。

忿兵,不能忍受愤怒者,为忿兵。兵忿者必败。为人处事也一样,不因小事而忿怒,否则必有所失。

原文:欢闻泰至,癸巳,引兵会之。候骑告欢兵且至,泰召诸将谋之。开府仪同三司李弼曰:“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陈,此东十里有渭曲,可先据以待之。”泰从之,背水东西为陈,李弼为右拒,赵贵为左拒,命将士皆偃戈于苇中,约闻鼓声而起。晡时,东魏兵至渭曲,都督太安斛律羌举曰:“黑獭举国而来,欲一死决,譬如-狗,或能噬人。且渭曲苇深土泞,无所用力,不如缓与相持,密分津锐径掩长安,巢袕既倾,则黑獭不战成擒矣。”欢曰:“纵火焚之,何如?”侯景曰:“当生擒黑獭以示百姓,若众中烧死,谁复信之!”彭乐盛气请斗,曰:“我众贼寡,百人擒一,何忧不克!”欢从之。

高欢和宇文泰之间,你来我往。

打仗就是为了取胜,至于采取什么手段,其实没那么重要。只要条件合适,只要能取胜,哪怕不动一兵一卒,也无所谓。

侯景之言太浮躁了。

只是,难道宇文泰没有想过高欢会用火攻吗?

原文:东魏兵望见魏兵少,争进击之,无复行列。兵将交,丞相泰鸣鼓,士皆奋起,于谨等六军与之合战,李弼等帅铁骑横击之,东魏兵中绝为二,遂大破之。李弼弟檦,身小而勇,每跃马陷陈,隐身鞍甲之中,敌见皆曰:“避此小儿!”泰叹曰:“胆决如此,何必八尺之躯!”征虏将军武川耿令贵杀伤多,甲裳尽赤,泰曰:“观其甲裳,足知令贵之勇,何必数级!”彭乐乘醉深入魏陈,魏人刺之,肠出,内之复战。丞相欢欲收兵更战,使张华原以簿历营点兵,莫有应者,还,白欢曰:“众尽去,营皆空矣!”欢犹未肯去。阜城侯斛律金曰:“众心离散,不可复用,宜急向河东!”欢据鞍未动,金以鞭拂马,乃驰去,夜,渡河,船去岸远,欢跨橐驼就船,乃得渡。丧甲士八万人,弃铠仗十有八万。丞相泰追欢至河上,选留甲士二万馀人,馀悉纵归。都督李穆曰:“高欢破胆矣,速追之,可获。”泰不听,还军渭南,所征之兵甫至,乃于战所人种柳一株以旌武功。

宇文泰很会激励将士,很会鼓励将士。

宇文泰、高欢集团都拼尽了全力。

最终还是宇文泰集团占据了地利的优势,高欢集团失去斗志,只得撤兵。

高欢很不甘心,但没有办法。

宇文泰没有放胆追杀,谨慎了。

原文:侯景言于欢曰:“黑獭新胜而骄,必不为备,愿得津骑二万,径往取之。”欢以告娄妃,妃曰:“设如其言,景岂有还理!得黑獭而失景,何利之有!”欢乃止。

高欢集团经此大败,人心浮动。

侯景是不是真的有逃奔宇文泰的心思,不好说。

娄妃、高欢对侯景的为人已有怀疑,说明侯景在高欢手下不会有任何躁动的机会。

原文:魏加丞相泰柱国大将军,李弼等十二将皆进爵增邑有差。

战胜封赏。

原文:高敖曹闻欢败,释恒农,退保洛阳。

己酉,魏行台宫景寿等向洛阳,东魏洛州大都督韩贤击走之。州民韩木兰作乱,贤击破之。一贼匿尸间,贤自按检收铠仗,贼欻起斫之,断胫而卒。

贼,什么是贼?

这里的贼其实就是普通百姓,只是他们已经依附西魏,东魏重新占领此地之后,他们失去依靠,又不想转投东魏,于是就成了贼。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韩贤为了缴获,为了铠甲,意料之外,被贼突然袭击而死。

想起曾经玩过的游戏《暗黑破坏神》,剧中人物经常检查敌方死尸,为的就是寻找死尸的好装备。

原文:魏复遣行台冯翊王季海与独孤信将步骑二万趣洛阳,洛州刺史李显趣三荆,贺拔胜、李弼围蒲坂。

西魏三路出击。

原文:东魏丞相欢之西伐也,蒲坂民敬珍谓其从祖兄祥曰:“高欢迫逐乘舆,天下忠义之士皆欲剚刃于其腹。今又称兵西上,吾欲与兄起兵断其归路,此千载一时也。”祥从之,纠合乡里,数日,有众万馀。会欢自沙苑败归,祥、珍帅众邀之,斩获甚众。贺拔胜、李弼至河东,祥、珍帅猗氏等六县十馀万户归之,丞相泰以珍为平阳太守,祥为行台郎中。

敬珍只有忠义考量,没有实力算计吗?

万一高欢成功打下关中,他们还会断其归路吗?不会了!他们只会散兵,归降高欢。

原文:东魏秦州刺史薛崇礼守蒲坂,别驾薛善,崇礼之族弟也,言于崇礼曰:“高欢有逐君之罪,善与兄忝衣冠绪馀,世荷国恩,今大军已临,而犹为高氏固守。一旦城陷,函首送长安,署为逆贼,死有馀愧。及今归款,犹为愈也。”崇礼犹豫不决。善与族人斩关纳魏师,崇礼出走,追获之。丞相泰进军蒲坂,略定汾、绛,凡薛氏预开城之谋者,皆赐五等爵。善曰:“背逆归顺,臣子常节,岂容阖门大小俱叨封邑!”与其弟慎固辞不受。

薛善和敬珍一样,他们肯定也不是只有忠义的考量,还有实力算计。

如果高欢打赢了,他们就是高欢的忠实属下,正因为高欢败了,所以他们就成了西魏的忠实臣民。

薛善不接受封邑,理由说的大义凛然,其实就是给自己留下了退路,万一西魏在后面的战争进程中输了呢?长远眼光,不为当下小利益所迷惑。

原文:东魏行晋州事封祖业弃城走,仪同三司薛修义追至洪洞,说祖业还守,祖业不从。修义还据晋州,安集固守。魏仪同三司长孙子彦引兵至城下,修义开门伏甲以待之。子彦不测虚实,遂退走。丞相欢以修义为晋州刺史。

高欢和宇文泰之间的战争进程越来越激烈,各地地方官也要有一个选择,如何站队?

封祖业弃城而走,估计是逃奔高欢,因为他不敢直接面对宇文泰的军事压力。

薛修义选择据城坚守,一出空城计,竟然吓退了长孙子彦。

原文:独孤信至新安,高敖曹引兵北度河。信逼洛阳,洛州刺史广阳王湛弃城归邺,信遂据金墉城。孝武帝之西迁也,散骑常侍河东裴宽谓诸弟曰:“天子既西,吾不可以东附高氏。”帅家属逃于大石岭。独孤信入洛,乃出见之。时洛阳荒废,人士流散,唯河东柳虬在阳城,裴诹之在颍川,信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之为开府属。

高欢势弱,宇文泰势强。洛阳被宇文泰夺取。

原文:东魏颍州长史贺若统执刺史田迄,举城降魏,魏都督梁回入据其城。前通直散骑侍郎郑伟起兵陈留,攻东魏梁州,执其刺史鹿永吉。前大司马从事中郎崔彦穆攻荥阳,执其太守苏淑,与广州长史刘志皆降于魏。伟,先护之子也。丞相泰以伟为北徐州刺史,彦穆为荥阳太守。

田迄被属下贺若统背刺,贺若统带领城池投降西魏。鹿永吉被属下郑伟背刺,郑伟带领城池投降西魏。苏淑被属下崔彦穆背刺,崔彦穆带领城池投降西魏。

宇文泰的高光时刻,高欢的低迷期。

原文:十一月,东魏行台任祥帅督将尧雄、赵育、是云宝攻颍川,丞相泰使大都督宇文贵、乐陵公辽西怡峰将步骑二千救之。军至阳翟,雄等军已去颍川三十里,祥帅众四万继其后。诸将咸以为“彼众我寡,不可争锋”。贵曰:“雄等谓吾兵少,必不敢进。彼与任祥合兵攻颍川,城必危矣。若贺若统陷没,吾辈坐此何为!今进据颍川,有城可守,又出其不意,破之必矣!”遂疾趋,据颍川,背城为陈以待。雄等至,合战,大破之。雄走,赵育请降,俘其士卒万馀人,悉纵遣之。任祥闻雄败,不敢进,贵与怡峰乘胜逼之,祥退保宛陵;贵追及,击之,祥军大败。是云宝杀其阳州刺史那椿,以州降魏。魏以贵为开府仪同三司,是云宝、赵育为车骑大将军。

兵贵神速,出奇制胜。

宇文贵成功的演绎了这一军事准则。

东魏任祥军整体实力远大于西魏宇文贵军。诸将胆怯,纷纷劝阻不要与东魏争胜负。宇文贵认为敌人也知道自己实力弱,也会以为自己不敢与他们硬碰硬,自己反其道而行之,正好出其不意。

另外,如果自己抢先一步占据城池,与城内部队合兵一处,胜算更大,兵贵神速,必须加速行军。

一把手和二把手由于站位不同,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同。关键时刻一定要敢于坚持原则,哪怕支持的人很少,但并不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就是对的。

原文:都督杜陵韦孝宽攻东魏豫州,拔之,执其行台冯邕。孝宽名叔裕,以字行。

丙子,东魏以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万俟普为太尉。

司农张乐皋等聘于东魏。

此韦孝宽非彼韦孝宽。

原文:十二月,魏行台杨白驹与东魏阳州刺史段粲战于蓼坞,魏师败绩。

魏荆州刺史郭鸾攻东魏东荆州刺史清都慕容俨,俨昼夜拒战二百馀日,乘间出击鸾,大破之。时河南诸州多失守,唯东荆获全。

慕容俨为高欢坚守,守住了河南最后一片地盘。此阶段,高欢损失巨大。

原文:河间邢磨纳、范阳卢仲礼、仲礼从弟仲裕等皆起兵海隅以应魏。

远离西魏的地方,也纷纷遥相呼应,响应西魏。高欢真正的低谷时刻到来了。

原文:东魏济州刺史高季式有部曲千馀人,马八百匹,铠仗皆备。濮阳民杜灵椿等为盗,聚众近万人,攻城剽野。季式遣骑三百,一战擒之,又击阳平贼路文徒等,悉平之,于是远近肃清。或谓季式曰:“濮阳、阳平乃畿内之郡,不奉诏命,又不侵境,何急而使私军远战!万一失利,岂不获罪乎!”季式曰:“君何言之不忠也!我与国家同安共危,岂有见贼而不讨乎!且贼知台军猝不能来,又不疑外州有兵击之,乘其无备,破之必矣。以此获罪,吾亦无恨!”

高季式,年轻人的朝气,没有考虑个人安危。站在高欢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同的阶段应该有两种处理方式。此时,高欢正处于低谷期,他需要鼓励高季式,需要鼓励高季式这样的人。但难免,高欢心里也会想,高季式有这样一支家族私兵是对自己的一大威胁。如果处在和平时期,必须要打压,削减高家的家族势力。

来源:读通鉴悟人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