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大家口中的珠海航展其实早已成为防务展,而且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防务展,更是世界五大防务展之一。这意味着地面装备与航空、航天装备平分秋色。人们也习惯于通过每一届珠海航展,来了解中国外贸出口型地面装备的趋势和风向,2024年的新一届珠海航展亦是如此。与此同时,俄
如今,大家口中的珠海航展其实早已成为防务展,而且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防务展,更是世界五大防务展之一。这意味着地面装备与航空、航天装备平分秋色。人们也习惯于通过每一届珠海航展,来了解中国外贸出口型地面装备的趋势和风向,2024年的新一届珠海航展亦是如此。与此同时,俄乌冲突正在重塑地面作战的面貌,全世界都在汲取这场冲突的经验、总结教训。2024年新一届珠海航展上的国产外贸型地面装备,就显示出了一些新气象。
外贸型装甲突击装备着力于提升反无人机能力,是首先要被提及的一大看点。经过30多个月的鏖战,当下的俄乌冲突前线已经是FPV的天下。在外观上,FPV穿越机与普通多旋翼无人机差不多,但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如常用刚性旋翼以提高速度和机动性。最大的差别是控制,操作员通过头盔眼镜控制飞行,好像自己坐在无人机里直接操纵一样。与普通多旋翼无人机相比,FPV穿越机一般速度和机动性高得多。正是利用这一特点,绑上各类战斗部的FPV穿越机成为了乌克兰战场上的第一杀手。近期战场数据统计显示,FPV打击装甲目标的效率比传统反坦克武器提升了30%。低成本、高效能的特点让无人机逐渐成为主导战场的关键因素。乌军方面统计数据表明,仅2023年下半年,无人机造成的装甲车辆损失就达到了传统反坦克武器的两倍。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俄军统计数据表明目前FPV已成为摧毁目标最多的装备。一年前,所有已发现目标中的约15%被无人机摧毁。现在,被FPV无人机摧毁的目标已占所有被摧毁目标的86%。火炮和反坦克导弹排在无人机后,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FPV重点打击的高价值目标,装甲突击装备为提升战场生存力不断进行着适应性进化。
作为国产外贸型主战坦克中的高端型号,VT4A1对这种趋势不可能无动于衷,在2024年的珠海防展现场,我们就从参展的VT4A1展车上直观地感受到了一些极富针对性的变化。比如,无人机干扰器和硬杀伤主动防护系统的结合令VT4A1的面貌为之一新。相比俄乌双方将民用级无人机干扰设备直接绑在坦克炮塔上的粗暴做法,VT4A1装备的是专为其开发的军用级无人机干扰设备,而且与整车结构进行了细致的集成化设计。不仅体积非常小,而且其干扰能力远超民用设备。据珠海航展现场工作人员的介绍,VT4A1装备的干扰器,同时从无人机的控制链路和数据链路两条链路入手。链路系统是无人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空地双向数据传输通道,用于完成地面控制站对无人机的远距离遥控、遥测和任务信息传输,其中遥控实现对无人机和任务设备进行远距离操作,遥测实现无人机状态的监测,任务信息传输则通过下行无线信道向测控站传送由机载任务传感器所获取的视频、图像等信息,是无人机完成任务的关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发现和识别目标的能力。无人机链路的机载部分包括机载数据终端(ADT)和天线。ADT包括RF接收机、发射机以及用于连接接收机和发射机到系统其余部分的调制解调器,有些机载数据终端为了满足下行链路的带宽限制,还提供了用于压缩数据的处理器。天线采用全向天线,有时也要求采用具有增益的定向天线。链路的地面部分也称地面数据终端(GDT),该终端包括一副或几副天线、RF接收机和发射机以及调制解调器。若传感器数据在传送前经过压缩,则地面数据终端还需采用处理器对数据进行重建。地面数据终端可以分装成几个部分,一般包括一条连接地面天线和地面控制站的本地数据连线以及地面控制站中的若干处理器和接口。另外,为克服地形阻挡、地球曲率和大气吸收等因素的影响,并延伸链路的作用距离,中继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方式。当采用中继通信时,中继平台和相应的转发设备也是无人机链路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控制链路是上行链路,因此干扰机的干扰目标是无人机;数据链路是下行链路,干扰机的干扰目标变为地面站。从VT4A1车载干扰系统的思路来看,同时干扰控制链路和数据链路,显然是基于真实战场经验反馈后形成的解决方案。
加装无人机干扰器和主动防护系统的新版本VT4A1主战坦克(以上二图)
当然,电子战装备并不能包打天下。从俄乌战场的情况来看,交战双方都在寻求新的频率来控制无人机,而且俄方已经将光缆无人机投入战场,以替代无线控制无人机,乌军在2024年年底前也能得到德国提供的此类FPV无人机。光纤制导技术打破了电子战的桎梏——俄军研发的新型光纤制导无人机采用物理连接方式传输信号,完全免疫电磁干扰。光纤传输带宽达到10Gb/s,可实现毫秒级的控制延迟,画面分辨率提升至4K标准。实验数据证实,光纤制导较无线电制导具有显著优势。信号传输稳定性提升了300%,抗干扰能力提高了500%,控制精度提升了200%。实战数据显示,光纤制导无人机的打击精度达到了95%以上。系统采用双冗余设计,即使光纤受损50%仍能保持基本控制功能。控制站能够实时接收高清画面,帮助操作手精确识别目标特征。在俄乌战场上,俄军的光纤制导FPV多次凭借高清晰的画面质量,精确命中乌军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动机进气口,造成发动机室温度瞬间飙升至2000摄氏度。高温导致燃油系统起火,最终引发弹药殉爆。另外,俄乌双方都在争先恐后地试验目标自引导和自主目标选择系统,基本上已经成型,并开始在战场上进行普遍使用。所以同样作为俄乌冲突战场经验的反馈,除了一体化车载电子干扰设备外,人们从2024珠海航展的VT4A1展车上再次看到了主动硬杀伤防护系统(APS),但反无人机或许是其着眼点之一。为坦克装甲车辆配置APS并不罕见,西方国家的新一代车辆乃至俄军的T-14“阿玛塔”主战坦克,都将APS列为标配,主要用于摧毁来袭的反坦克导弹和其他步兵反装甲武器,如肩射火箭弹药和榴弹等。但当FPV作为反坦克武器开始大行其道后,APS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通常认为在通过对软件进行重新编程后或是版本更新(涉及改变传感器参数并为系统生成模型以识别来袭的无人机威胁),对效应器(硬拦截弹药)进行相应修改后,APS将为装甲突击平台提供一种对FPV这类目标非常有效的硬拦截手段。比如以色列艾尔比特系统公司就表示,其“铁拳”APS系统可以在1.5千米左右的距离内探测到无人机或游荡弹药,并在测试中“成功地与模拟FPV弹药攻击剖面的无人机交战”。FPV无人机已成为现代战争的“新主角”,其不可或缺性已为交战各方所公认。其高效精准的打击能力、低成本高性价比,以及高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等,使它成为重塑现代战场的利器。一架不到1 000美元的FPV可以毫不费力地摧毁一辆坦克。一线部队可以直接在战场上组装FPV无人机,可以做成模块化结构,必要时更换天线,增减自导引模块等。除了正在交战的俄乌两军外,美国特种作战部队也开始组建了主要装备FPV的“机器人特种作战小队”(SORD),并很快将相关经验向美军普通地面部队下沉。但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从2024珠海航展VT4A1的相关情况来看,从软杀伤到硬拦截,中国外贸型装甲突击装备也为应对“FPV冲击”作好了准备。作为我国对外军贸出口的王牌产品之一,目前VT4坦克已经成功出口到了泰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三个国家,并在阿尔及利亚的竞标中获得了领先优势。在大幅提升了反无人机能力后,新版本VT4A1在国际军贸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将水涨船高。
SH16A型155毫米轮式自行榴弹炮的无人炮塔特写
基于VN22底盘的外贸型SHA16A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外贸型自行火炮装备的深度自动化,是本届珠海航展体现出的另一关键看点。比如在第12届珠海航展上亮相的SH11型155毫米轮式自行榴弹炮,采用了有人炮塔设计,炮班成员为4人,且采用39倍径火炮。而2024年新一届珠海航展上首次以实车参展的SH16A型155毫米轮式自行榴弹炮,不但改用了VN22系列8×8轮式装甲车底盘,更集成了新型模块化全自动炮塔。这一新型模块化全自动炮塔采用了诸多前沿技术,包括激光多点点火、全等模块化发射药、弹匣式弹舱、自动装填和智能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火炮射击全过程的自动化作战,包括火控系统接收打击目标,立即调炮、引信装订、弹丸装填、发射药装填等射击动作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有观点认为SH16A全方位对标德国RCH-155轮式自行榴弹炮。RCH-155全自动榴弹炮以“拳击手”8×8轮式装甲车作为底盘,机动性比较好,最大速度100千米/小时。该炮安装无人炮塔,驾驶室里只有2人,一名驾驶员和一名炮手。一门52倍口径的155毫米全自动榴弹炮,最大射程54千米,最大射速9发/分钟,有现代化的火控系统,先进的炮控系统。可以前方观察员/侦察队/无人机、指挥中心和自行火炮之间实时数据交换。火炮的射击是全自动完成的。德国人号称该炮拥有“即停即打”、“快打快撤”和“边走边打”的能力,基本可以对反炮兵雷达免疫。该炮甚至能在机动行进间开火射击,这种能力在自行榴弹炮领域曾被认为是非常罕见的。但SH16A型155毫米轮式自行榴弹炮显然打破了这种高端垄断,以高度的自动化成为RCH-155的直接竞争者,或是为很多对高端自行火炮有需求,但因为政治原因无法采购西方装备的客户,提供一个无法拒绝的选择。
SH16A的技术实际上还下沉到了新版本外贸型SH2 122毫米车载榴弹炮。在本届珠海航展上出现的外贸型122毫米车载榴弹炮,采用了类似于SH16A的模块化全自动炮塔设计,只是在规模上相对较小。其无人炮塔里面有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备弹均在炮塔里面。这样车厢两侧不再配置备用弹药,也不再需要炮手取弹和装弹。火炮在行驶之中接收目标数据,进行火控解算,然后迅速进入阵地,自动定向定位,自动调整,然后开火,自动收拢,迅速撤离阵地,这样既提高了火炮射速,更增加了战场生存能力。无人炮塔的设计不仅提升了操作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炮班的安全性。在战场上,传统炮兵时常暴露在轻武器和弹片攻击下,而通过无人化设计,炮兵全程不需离开驾驶舱,极大降低了人员伤亡的风险。这种设计上的创新不仅是对火炮自动化技术的探索,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作战理念。2024年珠海航展上的两款不同口径的自行火炮/车载榴弹炮,相较此前版本,在自动化程度上均有明显升级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中国军工对俄乌冲突相关经验迅速反馈的结果。
德国RCH-155轮式自行榴弹炮
国产外贸型SH-15型155毫米车载榴弹炮实现了半自动化装填
从乌克兰战场经验来看,大口径火炮作为战场主要火力支援武器的地位依然不可取代,无论是俄军出动大口径火炮轰击,还是乌军借助西方提供的“海马斯”等展开游击炮战,都显示现代大规模地面战争中,炮兵仍是决定战场胜负的“战争之王”。炮兵营扮演的角色是强力输出,坦克和装甲车主要是正面对抗,但要打击对手的有生力量,还是需要靠炮兵营实现。当下,俄军每天大约发射10000发炮弹,而乌军每天大约发射2000发炮弹。随着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在开发、整合新技术,以加强各自的火力,这种对火炮的依赖将持续下去。但与此同时,火炮自身也是对方重点打击的高价值目标,特别是在无人机、巡飞弹以及高速高带宽数据链等融入已有的反炮兵体系之后,整个反炮兵作战的OODA循环速度呈指数级提高,这就造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即传统的火炮设计,由于自动化程度不足,往往成为越来越高效的反炮兵作战体系容易猎杀的对象。比如,据外媒报道,美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近200余门M777超轻型155毫米榴弹炮,结果在俄军空地火力打击之下,已经有超过100门被摧毁,美国陆军先进发展司令部司令詹姆斯·雷尼感叹“亲眼见证了牵引火炮效力的终结”。西方向乌克兰提供的其他火炮系统,如M109、AS90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即便以高机动著称的“海马斯”火箭炮也没有逃脱类似的命运,俄军调整和完善了OODA杀伤链之后,猎杀“海马斯”的效率得到成倍提高,已经明显遏制了“海马斯”的战场火力支援能力。相较之下,法国向乌军提供的67辆“凯撒”155毫米卡车炮却表现突出。一般认为,“凯撒”155毫米卡车炮迅速成为乌克兰军队最欢迎、最有效的武器之一。有观点认为,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出色的机动性、射击精度,以及对不同地形的适应性,这使其非常适合情况复杂、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凯撒”采用轮式卡车底盘,使其在射击之后能够迅速转移并再次开火。此外,轮式底盘使“凯撒”能够轻松穿越乌克兰多样的地形,使其能够在开阔地带和城镇地区都具有运用灵活性。这些当然是不可否认的一些因素,但“凯撒”155毫米卡车炮的自动化程度显著较高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当“凯撒”卡车炮进入射击阵地后,将底盘尾部的液压大型驻锄降下,把底盘后面的四个车轮抬离地面,使开火时的全部后坐力通过驻锄传向大地,从而为火炮提供更稳定的射击平台。该炮可以在不到1分钟内投入战斗,并在同样的时间内撤离战斗。为了减轻炮组人员的工作强度并提高射速,在火炮摇架的后端右侧安装有半自动输弹盘,弹丸和药筒都能半自动装填,这使该型火炮的持续发射率高达6发/分钟;当在短时间内以爆发速度射击时,该炮能在15秒内连续发射出3发炮弹。由于该炮的展开/收纳速度极快,炮组乘员只需60秒即可展开火炮并做好射击准备,且在完成炮击后只需40秒即可收纳火炮撤离,可以在敌方确认“凯撒”卡车炮的发射方位之前就安然转移到另一个阵地,这就让敌方反击“凯撒”卡车炮的企图变得非常困难。
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的SH15车载榴弹炮是与“凯撒”同类型的自行火炮,SH15装备155毫米火炮,采用半自动装填,弹丸是自动装填,药筒采用人工装填。由于155毫米重炮弹丸、药筒质量较大,因此为SH15型榴弹炮装填手预备了机械外骨骼(可选装),以提升火炮的装填效率。
2024珠海航展地面无人系统继续百花齐花,而且更富新意
CS/UR5车载巡飞弹武器系统
本届珠海航展最为吸引眼球的亮点之一,首次开设了专门展示无人系统的“第二展区”,包括地面系统在内的大量智能化无人装备在这里集中展出。智能化无人系统百花齐放是近几届珠海航展地面装备的显著特点。在上一届珠海航展上,就颇有一些地面无人战车让人耳目一新。比如,“暗刃”无人车载巡飞弹系统结合了无人车和巡飞弹两种形态的智能无人装备,由“暗刃”无人车和AD10巡飞弹两个系统组成。“暗刃”无人车车长2米,车宽1.37米,当发射筒放平时车高1.17米,当发射筒升起时车高1.7米,整车重700千克。从整体布局上看,“暗刃”无人车采用履带式底盘,车体前首为楔形结构,前首车灯采用“内埋式”,车身基本呈长方体,结构低矮紧凑,具有良好的防弹外形。若是为了增强防护性能,“暗刃”无人车不是不可以在牺牲速度的前提下,加装一定的装甲,或者安装烟幕弹发射器、激光告警装置等,以提升其防护能力。车顶安装有四联装的巡飞弹发射装置,发射装置可自由升起或放平。一般来说,当“暗刃”无人车高速行进时,发射装置放平,紧贴车顶,可有效提高行驶速度和隐身能力,降低被发现的概率;当需要作战或者打击目标时,发射装置则升起,与车顶形成一定的夹角,遂行打击任务。升降自主灵活,反应迅速。机动性方面,“暗刃”无人车由于采用了履带式底盘,相比于轮式底盘,履带式底盘具有越野能力强、复杂环境适应性好等优点,能在水网稻田、雪地沙漠、高原山地等复杂的地形环境机动,最大速度每小时可达40千米。由于是无人车辆,信息化、智能化是其最主要的特点。“暗刃”无人车通过数据链接受上级指令,并具备一定的自主化能力,底盘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感知及自主路径规划技术,可在非结构道路环境下自主导航寻径,以低特征越野开进,并在前沿长时间待机,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较高。“暗刃”无人车和巡飞弹均可配置自组网数据链和协同控制模块,作为智能节点,纳入各类有人无人系统中随行作战,系统部署应用简便,发展应用灵活,综合成本较低,这进一步提升了“暗刃”无人车载巡飞弹系统的应用前景。还有一型两栖无人战车也吸引了媒体的大量关注。两栖无人战车采用船型车首设计,这一布局与传统两栖装甲车辆所使用的防浪板无异,意在降低兴波阻力、提高水上机动性及稳定航行姿态等。考虑到两栖作战环境极端复杂,这型两栖无人战车还抛弃了传统的轮履结构,转而采用新颖的三角形履带,这与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分公司为美海军陆战队研发的多用途战场输送车(MUTT)颇为相似,其优势在于,履带着地面积宽大,可提供更大的抓地力,有效降低地面单位压力,从而获得高机动性和高通过性。这型两栖无人战车同样配备有无人炮塔,除搭载光电传感器外,武器配置仅为两具反坦克导弹。由此推断,该车担负的作战任务应以侦察监视、情报收集、引导打击为主。另外,当时俄乌冲突中无人机的大规模使用已经是一种常态化趋势,所以在上一届珠海航展上,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首次推出了国产反无人机体系,其中ZR-1500多用途无人化智能防御武器系统主要作为HQ-17AE近程防空导弹的补充,携手化身“低空猎手”,针对各类低小慢空中目标展开拦截杀伤。公开资料显示,ZR-1500多用途无人化智能防御武器系统采用有履带式车辆底盘和模块化设计的武器站。履带式底盘使ZR-1500具备优异的越野性能,可适应不同的地形条件,获得出色的战术可部署能力。ZR-1500最具特色之处是模块化武器站,在本届航展上其火力配置包括12枚微型导弹、4枚小型导弹、2枚一体化巡飞弹和1挺机枪,可对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及巡飞弹等在内的多种目标进行拦截,最大作用距离可达5千米。另据航天科工集团透露,上述3种导弹还能对轻型装甲车辆、步兵集群等目标实施精确制导打击。ZR-1500可根据实际任务需求换装不同的作战模块,如小口径机炮、反坦克导弹/火箭筒、榴弹发射器及光电设备等,成为当之无愧的“战场多面手”。
HQ-17AE火力支援车(无人车),主要用于反无人机作战
2024新一届珠海航展上,上届航展出现的这些智能化无人地面系统大多在经过技术迭代后再次参展,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面孔。比如一型8×8构型的轮式无人底盘顶部安装了一个外型特别的武器站,两侧配置了红外光电照射通道,而上方则装有激光辐射设备。大部分车体空间显然用来为激光系统提供能量。至于该激光系统的功率,据现场介绍在20~25千瓦之间。在2千米范围内对付一般非加固FPV和巡飞弹绰绰有余。再比如,HQ-17AE无人火力支援车配备了有源相控阵搜索雷达、火控雷达、多通道光电瞄准系统以及8×8越野底盘。而且HQ-17AE无人火力支援车配备了24+48枚两种近程、超近程防空导弹,主要应对低慢小、智能弹药等目标,可以抵抗来自蜂群无人机的超饱和攻击。这表明中国在外贸型地面无人系统领域,已经开始由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能够根据潜在客户的宽泛需求迅速推出各类非常细分的解决方案,以至于提供全套的智能化无人作战体系。概览2024珠海航展的中国外贸型地面无人系统,具有以下特征或是趋势:第一,全系列发展,向车族化方向发展。早期的中国外贸型无人地面车辆主要以侦察、运输为主,随着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侦察、作战、评估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从2024珠海航展的情况来看,在新一代外贸型无人地面车辆设计时,更考虑任务载荷搭载适应性,并进行了全系列产品的规划,覆盖该吨级系列的所有战斗、保障等无人装备,从而保证底盘的适用性。尺寸系列化,结构形式多样化,涵盖小型、中型和大型;第二,向通用化方向发展。由于无人地面车辆智能化水平很难达到完全无人程度,未来无人地面车辆与有人车辆将是相互协作、互为补充,由此实现最大效能。为提高协作效能,未来无人地面车辆在互操作性上可分成若干个等级:同军种内同一类型无人地面车辆的互操作性,同一军种内不同类型无人地面车辆的互操作性,联合作战系统的互操作性,军用系统与民用系统的互操作性等,通过通用控制技术,使无人地面车辆在控制、通信、数据、数据链等方面达到更高的互操作性,提高作战效益;第三,智能技术应用不断增多,体现在环境感知、机器学习、复杂任务执行、决策控制等方面。而且向网络中心战方向发展。“网络中心战”是未来发展方向,无人地面车辆作为未来作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必然是整个网络的一个节点,无人地面车辆与无人地面车辆、有人地面车辆、其他指控系统等共同构成一个网络系统,在网络中心的控制下发挥最大效能。由于地面环境复杂,具有高度动态性的特点,弱人工智能技术已不能支撑无人地面车辆实施全自主模式,远程遥控以及主从跟随模式是陆上无人作战车辆的主要方式。事实上,在2024年3月31日,乌克兰军方曾发布一条视频,乌军无人机操作手成功摧毁了2辆俄军无人战车。视频显示,无人战车由履带驱动,装有榴弹发射器和机枪。遭到无人机攻击时,2辆战车没有任何动作,可能已经处于毁坏或失联的状态。这虽然是乌军在展示战果,但也同时证明,无人作战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用无人机在战场上打击有人装备,甚至直接攻击人员,已成为俄乌冲突中的常态。这种“无人”对“有人”的作战方式,可以视为无人作战发展的第一阶段。而“无人”对“无人”的作战方式,则可看作第二阶段。目前,俄乌战场已出现无人装备之间的厮杀,例如无人机空战,以及此次乌军无人机与俄军无人战车的对战。再往下发展,就进入第三阶段。提高无人装备自主作战能力成为未来方向。这也是新一届珠海航展参展的地面系统非常鲜明的一个特点;第四,注重机动性,具有较强的山地越野行驶性和环境适应性。在作战方式方面,主要用于战场侦察、监视、通信中继、排雷排爆、精确打击引导、后勤运输、伴随保障、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各种军事和非军事任务。在运用方式方面:人机协同是未来最主要的运用方式,一方面,可以将无人作战力量为先锋,实施侦察监视、障碍排除、火力摧毁等破击作战体系、形成有利态势,为后续有人作战开辟安全走廊;另一方面,可以将有人与无人作战力量混合编组、协同行动,以少量有人力量指挥大量无人作战力量行动,共同遂行多样化作战任务,或以无人作战力量伴随行动,为有人作战提供立体警戒、火力支援和物资补给等。
亮相2024珠海航展的VE37综合电子侦察干扰车具备网电态势感知、电磁干扰阻断的能力
动态演示区的“机器狼”
结语
作为世界五大航展之一,珠海航展已成为展示国际航空航天先进技术和高端装备、促进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持续的俄乌冲突,又让大规模地面作战重新回到国内外军事观察家的视野。于是,近年的珠海航展外贸型地面装备,每一届都能看到新气象。而且是一届比一届更为蓬勃、更富于创新气息。新气象的背后,在尖端武器装备制造上的频频突破,则离不开国家在科技方面的不懈投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期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创新领域的全球排名从去年的第12位上升至今年的第11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报告指出,在全球参与排名的129个经济体中,中国从2013年排名35位快速提升到2023年的第11位,8年时间前进了14位。另外,中国科技集群排名已经位列世界第二,拥有19个集群,仅次于拥有24个集群的美国。全球防务支出是一块近2万亿美元的巨大蛋糕,特别是受俄乌冲突等刺激,各国防务开支近年来不断加码。中国防务产业能切多大的蛋糕?中国外贸型地面装备又能分得几何?珠海航展的现场,似乎能告诉我们答案。
★ 张莹
来源:百年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