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子游戏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多种类型的演化与融合,作为电子游戏史上的重要里程碑,RTS游戏通过其复杂的资源管理、单位控制和策略博弈奠定了MOBA类型的基础。随后,MOBA在简化策略元素、强化团队协作与竞技性的创新中脱颖而出,不仅继承了RTS的精髓,还推动了电子竞技
电子游戏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多种类型的演化与融合,作为电子游戏史上的重要里程碑,RTS游戏通过其复杂的资源管理、单位控制和策略博弈奠定了MOBA类型的基础。随后,MOBA在简化策略元素、强化团队协作与竞技性的创新中脱颖而出,不仅继承了RTS的精髓,还推动了电子竞技的全球化普及。
从《魔兽争霸》的地图编辑器孕育出《DotA》,到《英雄联盟》和《王者荣耀》的风靡全球,这一演化路径不仅体现了游戏设计的进步,更反映了技术、市场与文化的交融。
RTS游戏,全称为Real-time Strategy即时战略游戏,是战略游戏的子类,是实时游戏而不采回合制。标准的即时战略游戏会有采集资源、建造基地、发展科技等元素。在玩家指挥方面,即时战略游戏通常可以独立控制各单位,而不限于群组式控制。
有些资料认为1982年发行的《乌托邦》是第一款即时战略游戏(发行在Intellivision游戏机上),不过它采用的其实是限时回合制(又称半回合制)。
而英国则认为应该追溯到1983年由John Gibson开发的《Stonkers》,玩家在游戏中控制步兵、炮兵、坦克和供应卡车等单位,通过键盘或操纵杆进行操作。以及1987年发行的《Nether Earth》玩家在游戏中控制人类一方,与神秘的Insignian种族进行战争。游戏中的所有战斗都是通过巨大的军事机器人进行的,玩家需要建造机器人并下达命令,攻击Insignian机器人,占领中立或敌方工厂以增加生产,最终目标是占领所有敌方基地以赢得战争。这两款游戏都是发行在ZX Spectrum家用电脑。
而北美地区则认为是1984年所发售的《上古战争艺术》,这款游戏被普遍认为是RTS游戏的鼻祖。最初搭载平台是MS-DOS和Apple II。游戏内容非常简单, 也很容易上手。看着游戏中各式各样的士兵奋勇杀敌,后期还推出了两款续集海战篇和空战篇。
上述的游戏都难以算是真正的即时战略游戏,因为它们缺乏基地建造和‘真正的’资源采集,不过它们倒是拥有最基础的‘征服’元素,可以视为即时战略的萌芽阶段。
真正划时代,即时战略类型的确立是1992年Westwood改编自法兰克·赫伯特的同名科幻小说《沙丘》推出,游戏描述了Atreides家族之子为对抗Harkonnen家族,联合Arrakis星球本地人采集香料,最终掌握星球控制权的故事。开创了现代RTS游戏的基本玩法:采集资源、建设基地、训练军队、对抗敌人,正式确立了即时战略的核心机制,定下了探索、扩张、开发与消灭的即时战略游戏设计准则。
在此之后,即时战略游戏开始蓬勃发展并进入黄金时期。随着续作《沙丘II》的推出带来的空前成功影响了Silicon & Synapse(暴雪Blizzard的前身工作室),与Westwood形成了数年的竞争关系。
最初的Silicon & Synapse曾试图拿到《战锤》IP的授权来做RTS,谈判失败后只好自己做原创。但还是参考了混沌入侵、恶魔、瘟疫、亡灵天灾等元素。
1994年《魔兽争霸》该作品大体上参照了《沙丘II》的玩法,为了区别《沙丘》,就加入更浓烈的幻想元素,背景设定在中古世纪,从《龙与地下城》获得灵感,融入兽人、精灵、矮人、亡灵的设定,逐步确立种族阵营、魔法系统、职业分工等。形象和内容方面,则是参考托尔金的《魔戒》。把传统的“建设-资源-部队”模式,和“剑与魔法”的幻想世界结合,成为幻想RTS的鼻祖。
Silicon & Synapse也顺势更名为暴雪娱乐(Blizzard Entertainment, Inc.)
1995年续作魔兽争霸II获得成功后,Westwood Studios也不甘示弱,于同年推出了《命令与征服》。这两款游戏皆改善了画面与操作,并且后者在当时引爆了网络对战的热潮。
一套《命令与征服》允许两位玩家在网络对战,因为游戏的两片光盘都可以独立运行。后者的资料片红色警戒接替了最受欢迎的对战游戏的位置。
1997年,造成深远影响的《横扫千军》出现,首先引入3D场景和单位概念,强调宏观操作、大场面大规模调动。同年,《帝国时代》剑走偏锋,通过还原传统历史,以慢节奏结合文明的时代进阶特点。
1998年,暴雪娱乐推出科幻色彩的《星际争霸》及其资料片《母巢之战》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并荣获许多奖项。星际争霸成功,产生了电竞这个领域跟职业。
魔兽争霸3(War3)是即时战略游戏(RTS)的经典之作。2002年7月,暴雪娱乐发行了《魔兽争霸III:混乱之治》,《魔兽争霸III》使玩家集中注意力于“控制战斗单位”而非“生产战斗单位”。故与《星际争霸》相异,此游戏要求玩家关注于小规模的战斗而非宏观的调兵遣将。《魔兽争霸III》其强大的地图编辑器为玩家社区创造了自定义游戏的土壤,为MOBA的诞生埋下伏笔。
2006年,遗迹娱乐的即时战略游戏《英雄连》横空出世,《英雄连》通过创新游戏中资源的采集方式来改变了即时战略游戏的操作方式,创造一个更加战略和针对小队行动、战争场面更加宏伟的即时战略游戏体验。游戏统计网站metacritic根据各大游戏网站的评价给出了93%的综合评分,为有史以来最高评价的即时战略游戏。
2007年3月,美国艺电发行命令与征服系列最新作《命令与征服3:泰伯利亚之战》,此游戏为《命令与征服》系列的泰伯利亚系列追加第三个势力,并且是第二套《命令与征服》游戏系列里面可以让玩家自由升级其军队的作品。
2007年9月,育碧软件发行冷战题材的即时战略《冲突世界》,该游戏不提供基地建设和资源收集,玩家在游戏中将有一个预先确定数量的增援点来购买单位。
以下是《魔兽争霸》系列衍生的主要游戏及玩法类型,结合官方作品与玩家共创内容,可分为五大类:
一、官方授权衍生作品
1. 《魔兽世界》
暴雪开发的MMORPG,以《魔兽争霸》世界观为基底,扩展出艾泽拉斯大陆的完整叙事,涵盖部落与联盟的阵营对抗、史诗级副本(如纳克萨玛斯、奥杜尔)等。截至2025年,全球累计玩家超1.2亿,是MMO领域标杆级作品。
衍生内容:资料片《燃烧的远征》《巫妖王之怒》等持续拓展剧情,并衍生动画《魔兽世界:编年史》。
2. 《炉石传说》
基于《魔兽》IP的集换式卡牌游戏,以九大职业(如法师吉安娜、战士加尔鲁什)为核心,融入“战吼”“亡语”等机制。2025年新增“德拉诺之王”扩展包,复刻魔兽争霸战役经典角色。
3. 《魔兽大作战》(Warcraft Rumble)
暴雪2023年推出的移动端策略游戏,以塔防+即时战略为核心,玩家可操控伊利丹、萨尔等英雄组建迷你军队,在动态地图中争夺据点。支持PvE战役与PvP对战,延续魔兽争霸的快节奏操作。
二、玩家共创模组与玩法
1. DOTA系列
起源于《魔兽争霸3》地图编辑器,由玩家“冰蛙”等开发的MOBA模组,定义了“推塔”“英雄技能连招”等核心玩法。从RTS的宏观管理转向英雄操控、团队协作,简化资源管理,强化竞技性。后续独立为《DOTA2》,并催生《英雄联盟》等同类游戏,全球电竞赛事年营收超10亿美元。
2. 经典RPG地图
澄海3C:多英雄操控与基地攻防玩法,曾主导早期电竞比赛;
守卫剑阁:三国题材的塔防合作地图,支持多人联机抵御敌军波次;
达尔文进化岛:生存进化类玩法,玩家通过吞噬其他生物升级形态。
三、跨类型授权手游
1. 《魔兽争霸:军团崛起》
官方授权SLG手游,复刻兽人、人类等种族对抗,加入“英雄羁绊”“资源掠夺”等移动端适配玩法,2024年全球下载量突破5000万次。
2. 《魔兽弧光大作战》
策略卡牌与即时战斗结合,玩家收集并升级单位卡牌(如食人魔、狮鹫骑士),在竖屏战场中部署作战,2025年新增“冰封王座”赛季内容。
四、非官方衍生与致敬作品
1. 《Iron Marines》
受《魔兽争霸》启发的科幻即时战略手游,以资源采集、兵种搭配为核心,2025年推出“兽人入侵”联动活动。
2. 《Shattered Kingdom》
独立工作室开发的策略游戏,借鉴魔兽争霸的种族设计(如精灵、亡灵),加入动态天气系统影响战局。
五、单机与主机衍生
1. 《魔兽争霸:战网版》
1999年发布的整合版本,包含《黑潮》与《黑暗之门》资料片,支持Windows系统联机对战,2019年登陆GOG平台复刻。
2. 《魔兽争霸III:冰封王座》自定义地图
玩家创作的“TD塔防”“生存挑战”等地图超10万张,如《钩肥大战》《宠物小精灵防御战》成为独立玩法标杆。
魔兽争霸3(War3)还催生了MOB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的雏形。通过游戏内置的地图编辑器,玩家开发了自定义地图Dota(Defense of the Ancients),这一模式逐渐脱离传统RTS的“建造-战斗”框架,演变为以英雄操控为核心的5V5对战玩法。逐渐形成了如今MOB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
魔兽世界与MOBA文化的间接关联
魔兽世界作为MMORPG,虽与MOBA无直接玩法关联,但其庞大的世界观和玩家社区文化(如公会、社交系统)为MOBA类游戏的社交属性奠定了基础。例如,《王者荣耀》中的“开黑”文化、皮肤社交等,均延续了魔兽时代玩家对虚拟社群的依赖。
如今毫无疑问,这种MOBA游戏已经成为实际上成为了玩家群体最多的游戏了。
Dota与英雄联盟的过渡
Dota在War3中的成功启发了独立游戏开发。
2009年,拳头公司(Riot Games)推出《英雄联盟》(LOL),将Dota的核心玩法商业化,并简化操作(如取消反补刀、优化装备系统),使其更易上手。
Dota2与英雄联盟的“正统之争”
Dota2由原Dota开发者冰蛙(IceFrog)与V社合作开发,强调复杂操作和策略深度,被视为“正统续作”;而LOL则通过简化机制吸引大众玩家,两者形成长期竞争。例如,Dota2玩家常嘲讽LOL“操作简单”,而LOL玩家则反击Dota2“过于硬核”。
2011年腾讯收购了《英雄联盟》的开发商Riot Games的大部分股权后,正式进军MOBA游戏行列,希望将MOBA游戏带入移动端市场。当时,Riot Games对开发移动版《英雄联盟》持谨慎态度,认为手机硬件和操作方式难以完美复刻PC端的体验。于是,腾讯决定自行开发一款适合移动平台的MOBA游戏。
2015年腾讯旗下天美工作室推出的最初的正式名称是《英雄战迹》是LOL的移动端简化版,最初灵感源于《英雄联盟》,进一步降低门槛,适配手机操作习惯。其外服版本为《传说对决》,而正式上线则更名为《王者荣耀》。
游戏的核心玩法——玩家操控各种英雄角色进行对战。 它强调了游戏中的英雄主义和策略对抗,奠定了后来游戏的基本框架。
《王者荣耀》借鉴了《英雄联盟》的5v5地图布局、英雄角色分类(如坦克、法师、射手等)和团队竞技的核心玩法,但简化了资源管理和游戏时长(平均15-20分钟对战,相比《英雄联盟》的30-45分钟)。
作为手游MOBA的标杆,《王者荣耀》通过以下差异化策略占据市场:
碎片化设计:单局时长缩短至15-20分钟,适配移动端用户习惯,降低上手难度。
本土化元素:以中国历史人物、传说人物为原型设计英雄,强化文化认同。
社交绑定:依托微信/QQ的社交关系链,形成“开黑”生态
截至2025年,《王者荣耀》仍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移动游戏之一,日活跃用户数以千万计。《王者荣耀》的里程碑意义:不仅是MOBA的延伸,更是移动电竞的标杆,推动了游戏产业的全球化与多元化。
鄙视链与市场分层
MOBA游戏存在明显的“鄙视链”:Dota2 > 英雄联盟 > 王者荣耀。核心争议在于操作复杂度与竞技深度。例如,Dota2玩家认为LOL缺乏反补、地形互动等机制;而LOL玩家则认为王者荣耀的触屏操作“过于简化”。尽管如此,三者在各自细分市场(PC硬核玩家、大众PC玩家、移动端用户)中均占据主导地位。
一、《王者万象棋》
类型与定位:自走棋策略手游,基于《王者荣耀》IP的角色和技能体系开发,属于MOBA玩法向策略对抗的延伸。
特色:将《王者荣耀》英雄Q版化并融入棋盘对战,支持8人同局竞技,强调阵容搭配与策略布局,被视为《王者模拟战》的升级版。
现状:2022年首次曝光,截至2024年仍在招聘开发人员,尚未正式上线。
二、《星之破晓》(原名《代号:破晓》)
类型与定位:横版格斗手游,主打英雄对战与击飞/消灭双胜利机制。
特色:继承《王者荣耀》英雄形象与技能,但采用更精致的3D建模和视觉特效,提供单挑、双人、剧情等多种模式,与《火影忍者》等经典格斗游戏类似。
现状:2024年12月进行先遣测试后停服调整,计划重新优化后推出。
三、《王者荣耀:世界》
类型与定位:开放世界RPG手游,使用虚幻5引擎打造,支持光线追踪和多人合作探索。
特色:以王者大陆为背景,融合任务升级、技能解锁、装备收集等元素,场景设计高度还原东方幻想风格,并加入动态天气与生态互动。
现状:2021年首次曝光,2024年10月举办线下试玩,2025年1月已获版号,预计未来上线。
四、外服《传说对决》
“传说对决”(Arena of Valor)由腾讯旗下的天美工作室开发,并于2016年10月在台湾地区首次上线,随后逐步推广至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市场。它本质上是《王者荣耀》的国际版本,但根据目标市场的文化、法规和玩家偏好进行了本地化改造。
虽然在中国市场,《王者荣耀》凭借其针对中国玩家的设计(如中国历史人物角色)和社交功能取得巨大成功。然而,腾讯意识到直接将《王者荣耀》推向国际市场可能面临文化差异和品牌认知的挑战,因此推出了“传说对决”作为全球化的MOBA产品。腾讯与海外合作伙伴(如Garena)合作,负责游戏在不同地区的发行和运营。例如,在东南亚由Garena代理,在欧洲和北美则由腾讯直接运营或与当地公司协作。
“传说对决”作为《王者荣耀》的国际化延伸。它继承了《王者荣耀》的技术基础和玩法精髓,但在角色设计、市场策略和运营模式上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以适应全球玩家的需求。
五、《Wild Rift》(《英雄联盟手游》)
在腾讯推出《王者荣耀》并取得巨大成功后,Riot Games逐渐认识到移动MOBA市场的潜力。2019年10月15日,在《英雄联盟》十周年庆典上,Riot正式宣布了《Wild Rift》,旨在将PC端的经典体验移植到移动平台,同时针对手机优化地图、节奏和操作。这款游戏保留了《英雄联盟》的核心机制,但并非直接将PC版本“交给”《王者荣耀》,而是Riot对移动市场的独立回应。
六、其他IP衍生与联动
全球化射击项目:腾讯正在招聘相关人才,计划基于《王者荣耀》IP开发英雄射击类手游,可能对标《守望先锋》或《无畏契约》。
跨界联动:与宝可梦合作推出表情包联动,并通过《王者荣耀世界》等衍生内容拓展IP生态。
来源:明仔列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