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摘要:前不久,松下举办了一场发布会,宣布将关闭旗下子公司松下电器,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媒体广泛讨论,很多人猜测松下这是要退出经营超过七十年的电视机业务了。
前不久,松下举办了一场发布会,宣布将关闭旗下子公司松下电器,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媒体广泛讨论,很多人猜测松下这是要退出经营超过七十年的电视机业务了。
面对外界的各种猜测,松下很快做了回应,但却是挺模棱两可,既没直接承认,也没完全否认,只是简单表示事情还没定。
没过几天松下控股却直接给消息做了实锤,官宣将解散负责家电生产和销售的Panasonic 株式会社,属于松下的时代终于落幕了!
松下不玩电视了,日本液晶面板业谢幕?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里摆一台松下电视是特别有面子的事。那时松下、索尼和夏普这些日本品牌几乎垄断了全球电视市场,松下靠离子电视登上了行业巅峰,谁能想到不过几十年,松下竟打算放弃电视业务了。
2021年松下宣布停止已经连续亏损了十年的日本产电视机,最近更有消息说,松下可能会卖掉或大幅收缩电视业务,曾经的王者眼看就要退出舞台了。
不少人觉得这消息突然,但仔细想想其实早有迹象,电视技术在2000年左右走到了分水岭,一边是离子,一边是液晶技术。松下选择的离子起初还挺成功,画质优势很明显,可惜松下太自信,全力押宝离子,没料到液晶电视迅速崛起,价格便宜不说,画质和尺寸也都赶了上来。
松下这一步走错日子就越来越难过了,等他们意识到液晶的重要性时,市场已经被韩国和台湾的企业抢走了。
中国电视企业这时也迅速崛起,海信、TCL和创维靠着强大的供应链和低成本优势打开了国际市场,日本曾是松下的主场,现在中国品牌电视却悄悄爬上了销量榜前列。
到2024年,中国品牌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了50%,曾经松下的辉煌和如今的窘境形成了鲜明对比,液晶面板市场也逐渐被中国企业主导。
2024年,京东方和华星光电液晶面板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过了韩日企业的总和。
液晶面板业的衰退不只影响松下一家,索尼在2011年就把液晶面板公司卖给了三星,液晶之父夏普也在2016年被富士康收购,失去了自主权。曾经辉煌的日本液晶面板业正式走向了谢幕。
曾的王者,如今咋成了青铜?
日本电视产业曾经是全球霸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企业几乎垄断了世界电视市场,索尼、松下、夏普和东芝的名字就是高端品质的代名词。
那时谁家摆着一台日本原装彩电绝对是身份的象征,1988年夏普推出了全球第一台TFT-LCD液晶显示器,液晶技术成为行业新宠,日本企业的地位也更加稳固。
但90年代末的情况开始变化,日本企业在液晶技术上的反应慢了一拍,尽管夏普日立也在液晶技术的研发和生产上投入巨资,但他们还是低估了市场变化的速度。
韩国三星和LG借着国家政策和大量资金支持迅速在液晶面板技术上取得领先,到2005年左右,日本液晶面板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从90%以上跌到了不到两成。
除了错过技术发展的黄金期之外,日本企业还在创新方向上频频失误,松下全力押注离子技术就是典型。
索尼也没好到哪里去,在3D电视领域下了重注,结果3D电视并没成为市场主流,压错重注的索尼最终只能无奈放弃这个项目。
其实日本企业的问题还不止这些,他们过于依赖高端路线,总觉得消费者愿意为高画质和高技术买单,但市场需求变化飞快,年轻人对电视的需求不再只看画质或技术,而更注重性价比、智能功能和使用体验。
日本品牌的电视画质虽然出色,但高昂的价格却劝退了许多消费者。曾经以高端形象示人的日本电视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市场份额就这么大,日本下去了,中国品牌自然要上来补位,很多中国品牌借着高性价比和超快的市场反应迅速崛起。
不仅在国内市场发展迅猛,还直接反攻日本市场,2024年海信和TCL已经拿下了日本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彻底颠覆了日本本土市场的格局,这些曾经的“青铜”就这么一步步把日本这个“王者”给拉下了马。
在电视行业中国品牌不光是靠低价取胜,它们抓住了疫情期间消费者对家庭娱乐设备需求激增的机会,推出了大量性价比极高的智能电视。在大尺寸电视和Mini-LED高端技术上也同时取得了显著突破。
海信在98英寸以上的超大屏电视市场已经占据了全球超50%的市场份额,这样的强势竞争让日本企业反抗的完全力不从心,既然打不过,退出市场中心舞台也就成了必然结局。
当年凭借技术垄断全球的日本企业,如今在电视行业的光环早已暗淡,从离子到液晶,从3D到OLED,日本企业的每一次技术选择似乎都踏错了节奏,看来天照大神已经不在庇佑日本的电视行业了。
当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风生水起时,日本企业只能望着曾属于自己的宝座叹气。
几年前如果有人说日本人会争相购买中国电视可能被当作天方夜谭,但这种神话故事就这么硬生生在24年被实现了,现在中国品牌已经拿下了日本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昔日的电视王者们已被中国品牌成功逆袭了。
从2019年开始中国品牌就已经悄悄进入了日本市场,一开始日本人对中国电视还是很怀疑的,担心这些低价产品质量有问题的大有人在。
但哪里都有有部分追求低价的人,随着尝试购买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中国电视的超高性价比逐渐在日本业内传播开来。
2024年的海信已经成了日本电视市场的领军者,市场份额达到41.1%,就算TCL的份额才不过9.7%,但也已经超过了松下和索尼。
价格优势是中国品牌迅速占领市场的关键,东京各大电器卖场的一台55寸中国电视价格一般不到10万日元,而索尼或松下的类似产品往往要卖到20万日元以上。
日本这两年的经济可算不上太好,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是自然会看重性价比,货比货之下日本消费者选择中国电视根本就不意外。
疫情期间家庭对电视和电脑娱乐设备的需求大增,不想花大钱的消费者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品牌。
但中国电视不光靠低价取胜,这几年中国品牌在技术上也取得了极大的突破,海信和TCL一直在积极研发Mini-LED和QD-Mini LED这几个高端显示技术。
中国品牌在智能电视方面更是抢占了先机,小米2021年进军日本市场推出的第一款电视就直接登上了日本电商销量榜首。
这款电视没有安装传统电视调谐器,完美绕过了日本消费者头疼不已的NHK收视费问题,这就是中国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力。
技术实力彰显,中国品牌的未来可期
中国电视在北美市场同样杀疯了,海信和TCL的大屏电视硬生生的靠着不到三星同类产品十分之一的价格,迅速抢占了大块市场,TCL在北美市场的表现十分亮眼,直接拿下了16%左右的份额,海信也紧随其后,接近15%紧追三星。
中国电视在海外市场的快速崛起也是技术实力的体现,这几年中国在显示技术上的研发投入越来越多,中国品牌也开始甩掉低端制造的帽子,朝着高端智造迈进。
Mini-LED技术就是中国电视的一个大杀器,它对背光的控制更精细,对比度和色彩还原度更高画质自然也就更好了,比起老旧的液晶电视,Mini-LED的画面要细腻得多。
华星光电和京东方已经成了Mini-LED面板的大供应商,给海信和TCL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QLED和OLED这几个高端显示技术也成了中国品牌的发力点,QLED技术可以让色彩更鲜艳,中国企业在QLED的研发和生产上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这些先进技术不仅让中国电视在海外更具竞争力,还为未来的技术发展打下了基础。
中国品牌在智能电视的表现更不用说,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世界领先,现在我国的智能电视一般都集成了最先进的AI技术,电视对于中国电视来说早就不再是简单的显示设备,而是家庭娱乐和智能家居的入口。
现在中国企业积极布局,推出了多款智能电视,语音控制已经是最基础的功能,中国电视还能和其他智能设备联动,让用户的使用体验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凭着这些独有的优势,中国电视在短短几十年内完成了华丽转身,在日本市场的成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品牌的实力,也给国内企业增加信心。
如今的中国电视早就不再是廉价货的代名词了,而是凭着高性价比和高端技术以及优质服务成了全球市场的重要力量。
结尾
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挑战还是不少的,如何在不同市场进行本土化运营,怎样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又怎么在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保持创新,这些都是中国企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电视已经凭着强大的供应链和先进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站稳了脚跟,未来的全球市场上中国电视的地位一定会越来越重要。
来源:百科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