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三年多,中概互联和医疗堪称“难兄难弟”,跌得那叫一个惨。不过如今,以腾讯、阿里为首的“丐帮”已实现大翻身,医疗板块是否也能迎来春天呢?中欧医疗基金经理在最新年报里给出了答案:医疗板块的长期价值依然硬核。
过去三年多,中概互联和医疗堪称“难兄难弟”,跌得那叫一个惨。不过如今,以腾讯、阿里为首的“丐帮”已实现大翻身,医疗板块是否也能迎来春天呢?中欧医疗基金经理在最新年报里给出了答案:医疗板块的长期价值依然硬核。
医疗板块最大的变数,来自于政策风向。葛兰在年报里提到,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支持方向很明确,就是“高创新性、高临床价值、高性价比”,这对创新药和医疗器械是直接利好。今年国产创新药在ADC、双抗等赛道动作不断,海外药企还砸重金合作,像单笔预付款超5亿美元的大单频出。中欧医疗创新A就抓住了这波红利,在规模10亿以上的医疗基金里,近3个月、6个月业绩基本排top3;规模30亿以上的医疗基金里,近3个月、6个月、1年业绩都是第一名。从其最新季报看,前十大重仓股里创新药产业链公司占了一半,这些企业海外临床试验进展顺利或拿到重磅授权,基金净值回血速度远超大盘。
创新药是“进攻型选手”,消费医疗和OTC则是防御性资产。葛兰认为,这两大板块长期受益于老百姓健康消费升级,抗周期能力强。像中药OTC的老字号片仔癀、同仁堂,提价不愁卖,年轻人还买来养生;眼科/牙科的连锁机构爱尔眼科、通策医疗,需求只增不减;医美的爱美客玻尿酸、华熙生物胶原蛋白,都是“颜值时代”的刚需。中欧医疗创新A在这些领域也有布局,港股上市的连锁医疗服务机构估值比A股还便宜,成了基金组合的“压舱石”。
去年医疗器械行业先抑后扬,葛兰强调能突破卡脖子技术、成本控制强的企业机会来了。比如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在高端影像设备、内窥镜等领域表现突出,国产替代逻辑强硬。
今年港股医疗板块一度跌到“白菜价”,但葛兰却在年报里悄悄加仓。她认为同样的创新药企,港股比A股便宜一半,像信达生物、微创机器人等。中欧医疗创新A的港股仓位从去年的20%提到30%,想抄底这些“黄金坑”。
如今医疗板块涨了不少,还能买吗?从市净率看,目前价位只高于上市以来22.9%的时间。结合葛兰的投资策略,不妨盯紧龙头,用定投的方式平滑波动。毕竟随着人口老化加快,健康产业在中国还有巨大增长空间。
来源:鲁南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