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里有这种东西千万不要碰,有人碰后得了肝脾肿大、腹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0 09:41 1

摘要:随着春暖花开、气温回升,各地进入春耕农忙和踏青游玩的高峰期。然而,在您与家人赤脚在田间劳作,亦或是外出戏水享受春日暖阳时,水中可能潜伏着一群“隐形刺客”—血吸虫尾蚴!它可以导致人和牲畜患上血吸虫病,对健康造成危害。

随着春暖花开、气温回升,各地进入春耕农忙和踏青游玩的高峰期。然而,在您与家人赤脚在田间劳作,亦或是外出戏水享受春日暖阳时,水中可能潜伏着一群“隐形刺客”—血吸虫尾蚴!它可以导致人和牲畜患上血吸虫病,对健康造成危害。

如何避免血吸虫的侵害?一起来学习血吸虫的相关知识。

认识“隐形刺客”的真实面目

血吸虫种类繁多,其中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这三种最为常见且对人体危害性最大,注意,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可以导致人和40余种哺乳动物感染。

它的发育离不开水,病人或病畜通过粪便排出虫卵,虫卵进入水后发育为毛蚴,毛蚴感染钉螺,在钉螺体内继续发育为胞蚴释放入水,然后在水里继续发育为尾蚴。这时的水体就是“疫水”,有感染性了。血吸虫尾蚴很小,通常我们肉眼很难看到生活在水中的它。

人或牲畜接触疫水,血吸虫尾蚴会侵入皮肤,之后发育为童虫、成虫,从而导致人或牲畜出现一系列症状,患上血吸虫病。若不及时治疗或未彻底治愈,患者病情进展至晚期,会出现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民间因此称之为“大肚子病”

血吸虫生活史

看清唯一和必备“帮凶”—钉螺

4-10月是血吸虫病的高发季节,原因和钉螺的繁殖密切相关。钉螺是传播血吸虫病的唯一中间宿主,它是一种生活在淡水和陆地上,像小螺丝钉大小样式的螺类。钉螺的寿命约为1年,生活和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为20~25℃,主要孳生在土质肥沃、杂草丛生、水流缓慢的自然环境中。在此期间,如果你赤脚踩水、游泳、耕种、捕鱼、水边洗衣等,肉眼看不见的尾蚴就会像“微型子弹”一样穿透皮肤,进入你的体内!

注意!划重点—

1.牛、羊、马、驴、骡、猪,以及猫、犬等宠物都可以因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疫水)被感染,成为“移动传染源”。

2.接触疫水次数越多,感染的风险越大!

3.抗洪救灾、抢收抢种、田间劳作时接触疫水的面积大、次数多、时间长,特别是汛期水位升高,人畜接触水体频次增加、粪便污染机会增大,感染风险更高。

钉螺

了解感染血吸虫后的症状

感染了血吸虫病不是马上出现症状,大部分发病于接触疫水后的5-8周。通常因感染量、接触疫水时间频次、机体免疫和治疗情况不同,分为以下3种:

1.急性血吸虫病:多发生于初次感染者,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肚子痛、腹泻、肝区压痛等。

2.慢性血吸虫病:可无症状,也可表现为乏力、肚子痛、慢性腹泻等。

3.晚期血吸虫病:一般经过2-10年的发展,除了肚子痛、腹泻等症状外,肚子可能鼓得像气球(腹水)、巨脾等,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还可造成一些特殊影响:

1.儿童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身材矮小、智力发育迟缓。

2.女性可能导致月经不调,影响生育。

熟悉消灭体内血吸虫的“武器

别慌!对付它有“特效武器”—吡喹酮,高效、低毒、副作用较少。但要注意:

1.不同类别的血吸虫病,用药剂量和疗程有所不同,应遵医嘱!

2.接触疫水人群,长时间持续在水上作业的渔民、船民等高危人群,应在专业指导下预防性治疗。

掌握防虫小贴士

目前我国血吸虫病消除工作已经取得巨大进展,全国血吸虫病已经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但是因为血吸虫病的传播环境和条件未发生根本改变,所以前往长江流域及以南12个省份血吸虫病流行区时,还需记住这4招,远离血吸虫病!

1.外出游玩时,注意血吸虫流行区疫水的宣传栏标识与注意事项,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2.不在风险水域中游泳、戏水、洗衣、捕鱼、钓鱼等。

3.必须接触疫水时,穿胶鞋、胶裤、胶手套等,接触水体的皮肤部位涂防护用品。

4.接触疫水后,及时去当地专业机构检查与尽早治疗,避免病情发展与加重。/健康科普

作者:传染病处 仇艳、孙军玲

审核:张彦平

编辑:杨紫萱、张林林

监制:姚建义、于子涵

本文涉及版权图库,转载时请注意,避免侵权。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