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求职问题,很努力但是在“套公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0 10:19 6

摘要:这些声音,就让很多年轻人觉得,我必须有很多实习成绩,才能开始求职,否则不成功。这表面看是太卷了,背后是:社会竞争压力、教育体系缺陷和焦虑下的慌张。大学生认为必须拥有“完美简历”(如多段实习、高GPA、丰富活动)才能求职成功。

互联网消融了线下的社交,同时构建了线上的圈层。小红书是圈层文化最明显的地方,在这些圈层中,有一种精英的求职模式。

这种精英求职模式,概括起来,就是你要很优秀,你要尽快走到大平台,否则就失败了。

这些“公式化”的声音,与真正的经验分享,区别在于:你是否将自己置于封闭的方法和结果中。

我列举一下:

你要是大三还没进入大厂实习,那么秋招就没戏了;

你要是第一份工作没有进入大公司,你后面就再难够到大平台了;

得3份实习采购求职大厂,否则过不去简历;

要求职产品经理,你得先拿出三周时间做项目;

……

这些声音,就让很多年轻人觉得,我必须有很多实习成绩,才能开始求职,否则不成功。
这表面看是太卷了,背后是:社会竞争压力、教育体系缺陷和焦虑下的慌张。
大学生认为必须拥有“完美简历”(如多段实习、高GPA、丰富活动)才能求职成功。

这是对失败的恐惧和对成功的过高期望,导致过度准备,而且也放弃了长期主义。其心理机制是:
1、更关注可能的失败(如被拒绝)而非潜在收益(如面试经验和可能性)。
2、跟随社交媒体和职场文化放大了“成功标准”,不是围绕自己的感受评价。别人都有3段实习,而我却没有。

比如我辅导一位研一的同学,申请大厂的暑期实习失败后,就认为“既然我已经无缘大厂”,那么我还是早做打算考公或走选调吧。我说这才春天,你那一家失败了,可以继续找其他家,怎么就这么快形成了结论并要立刻改弦易张呢?

但是年轻人也很无辜,因为环境是这样教他的。
学校教育更强调“标准答案”和“稳定路径”,导致个体对不确定性容忍度低。《优秀的绵羊》这本书说,整个教育系统潜移默化地在我们心中播下的那颗种子:恐惧失败。

于是年轻人缺乏对风险管理和机会评估的训练,只愿意进入大企业降低试错和失败,而错失了可能也合适的中小公司。

我列举一下,我过去3年见过的,进入大厂的同学,其实这些人并没有按照什么公式。

首先,大厂确实校招多,社招少。而且这几年,我的直观感受(没有数据支持)是大厂的校招总量在减少(局部增加),而且薪资也没见长。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1、女生,普通本科新闻专业,从大三开始,陆续反复的投递一家大厂的媒体编辑岗位6次求职,前5次都失败了,第六次成功。成功的点:我觉得是因为她很坚持,而且硕士期间的项目刚好与对应部门很匹配;而且最后成功的岗位是集中设置在西部城市且薪资没那么高。

2、男生,985本科,拿到大厂电商公司运营OFFER。成功的点:这位同学其实还有毕业后的半年空窗期,而且也没有大厂实习,能求职成功,一是学校光环加分;二是他决定求职就开始找销售,面试了好几家销售,整个人状态打开了。

3、女生,双非本科,本来在创业公司做运营,但是一年多后,公司投资不稳定被裁员,于是通过前领导介绍进入美团做运营。成功的点:内推,“如果不是内推,我这样的 经历,根本不可能面试”;另外她之前的公司失败了,但是在创业公司做运营的她并不是失败,反倒是如同在黄埔军校一样被历练出强悍的技能,这是成功之二。

4、女生,985英语本科,入职大厂做产品。成功的点:这个比较典型,就是她从大三开始,就有爱奇艺、百度这些平台的实习,有竞品经历是比较容易被捞上去的。比如我在TCL实习过,那么美的就容易找我面试。

5、男生,211本科,2023年入职大厂电商的采销岗位。成功的点:采销岗位很辛苦,能加班能抗住KPI就行,而且这个岗位在武汉,薪资和待遇比上海低多了。

6、男生,国际贸易专业,双非本科专业,毕业后空窗期一年,花钱参加了几个大厂项目,入职大厂海外版客服岗位。成功的点是:英语好+大厂项目经验+大厂正好全面布局海外客服。说明,这类海外客户岗位,薪资和其他运营类一样,而且也是会有晋升空间的。

看着6个例子,其实都没有套什么模版。

这些成功案例,如果一定要总结什么核心经验,只有两条:一是自身强烈的求职渴望,二是有几分时运。强烈的求职渴望,并不是充满得失心的纠结犹豫,带着这个渴望求职——在路上走,总会遇到风。

所以你不用非得符合什么公式模版,想要求职,就抓住一切机会。

公式化求职能够流行起来,并不是这个公式有多少道理,其流行的原因在于,这些表面优秀的人,形成了一种社交圈层。而这个圈层,会给人优越感和归属感。

但是真实的世界,是非常多样性的,是开放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比如,我最近遇到一位同学,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差生,但是这个“差生”,细看能力很强。

这位差生,大专毕业的时候,成绩也是班级倒数。他专业上没什么自信,直接承认自己就是在玩。我问下来,却发现他有如下经历和能力。

1、为了打海外的游戏,很熟练的翻墙,而且为了找到和比较各种游戏攻略,很熟练的使用海外社交媒体,以及自己也有海外社交账号。所以熟练使用海外社交账号+英语是能阅读和书写的。

2、为了能考试及格,在考前,救急般的用AI软件编写Python程序,扒出一个学科,历来期末考试最常出现的题目,快速找到答案,强制记忆。因此AI很熟悉,也多少有些编程能力。

3、因为醉心于游戏,有些高光时刻视频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所以掌握很专业的视频剪辑软件,且游戏视频在网上反响也不错。

这位同学,现在也不想专升本,也不打算回老家考公考编,坦然接受自己不擅长考试的现实。我觉得他写好简历,求职东南沿海跨境电商的运营类岗位,未尝不是一条路扎实靠谱的路(会点英语、数据分析、会AI、会做视频、还会海外社交媒体),将来走上管理和高收入阶层,也是有希望的。

当然不是所有差生,都能有这样的技能。因为这位差生,投入了主体性在玩,他清楚自己没有遵守学校的规则,不愤怒,不抱怨,全情投入去玩,于是就收获了若干技能。

总之,人生要真有什么公式,那就是你的心里的热情与勇气。

我是为好优姐姐,提供有温度能操作的职业辅导。

来源:为好优姐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