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带来发展新脉动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0 11:14 1

摘要:清明节刚过,在临猗县北辛乡平宜村的“郇阳果园”里,成排的苹果树在微喷系统形成的水雾中舒展枝叶,滴灌管道如同“毛细血管”般向土壤精准输送养分。这座占地70余亩的现代化果园,正以“智能灌溉、矮砧密植、水肥一体”的新模式,颠覆人们对黄土高原传统果业的认知,成为当地果

记者 王文军 通讯员 罗晓庆

麦田中的滴灌系统以数字精度“解渴”旱塬,果园里的机器人用“算法”替代经验,智能工厂的无人车生产线持续刷新着“运城智造”的速度……

春日郇阳大地的沃野与工厂里“创新浪潮”澎湃激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临猗县加快实施,为县域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积聚着更大动能。

果业革命:从“节水攻坚”到“数字种田”

清明节刚过,在临猗县北辛乡平宜村的“郇阳果园”里,成排的苹果树在微喷系统形成的水雾中舒展枝叶,滴灌管道如同“毛细血管”般向土壤精准输送养分。这座占地70余亩的现代化果园,正以“智能灌溉、矮砧密植、水肥一体”的新模式,颠覆人们对黄土高原传统果业的认知,成为当地果业转型升级的标杆。

走进果园中控室,一块电子屏实时跳动着土壤湿度、气温、肥力等数据,智能控制系统根据算法自动调配水肥比例。“过去浇地靠经验,现在靠数据。”果园技术负责人姚志朋轻点屏幕,启动了今天的灌溉程序。他算了一笔账:传统果园每亩需用水20立方米,而这里仅需10立方米,节水达50%;原先需要5人协作3天才能完成的灌溉工作,现在1人1天就能完成。

这套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奥秘在于“双管齐下”——树下铺设滴灌带精准润根,树上架设微喷头调节气候。在今年“倒春寒”期间,果园启动微喷防冻技术,喷出的水雾在零下3℃的果花表面结冰,形成隔绝低温的“冰铠甲”,使坐果率较周边果园高出30%。据了解,在临猗县,目前1万余亩的“郇阳果园”里都配备了这样的水肥一体化设施。

“郇阳果园”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为核心,打破传统栽培管理模式,实现了一年栽树、两年挂果、三年丰产的高效发展,果品品质与价格双提升,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这种创新模式突破了该县果业发展的瓶颈,实现增产增收的双赢局面。

临猗县果业规模种植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果业已成为极具竞争优势的农业特色产业,全县150万亩耕地中,果品种植面积达140万亩。其中,苹果种植面积70多万亩。

近年来,该县立足产业实际,积极推进现代果业强县建设。2020年,从北京引进早熟苹果新品种大卫嘎啦,并配套宽行密植、精准水肥、省力化管理、机械化操作等新模式,大幅缩短早熟苹果挂果周期。

“传统苹果树5年才能丰产,我们通过技术集成把周期压缩到3年。”该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刘鹏指着果园里整齐的矮砧果树介绍。

曾经传统果农难以想象的高效成果,如今在临猗众多果园成为现实。“郇阳果园”如星星之火,在全县迅速推广,发展面积超过10000亩。

“‘郇阳果园’采用现代苹果矮砧集约栽培六大核心技术,涵盖简化修剪、生态果园建设、水肥一体化、宜机化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简约栽培等方面。”刘鹏表示,下一步,果业部门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让“郇阳果园”在全县广泛普及,蹚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农业绿色发展之路,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果业高质量发展。

智造跃迁:从“螺丝钉精度”到“自动驾驶生态”

位于临猗县科技创新产业园内的山西星辰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加紧生产、检测智能扫地机器人,赶订单供应市场。该公司年产智能车8万台、智能传感器50万套等系列科技产品,具有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技术优势。

“这是一款商用清洁拖地机器人,可长时间在商场、写字楼等场所执行卫生清洁任务。其配备的激光雷达犹如机器人的‘眼睛’,能够精准识别前方路障或障碍物,并实现避障与绕行。而其中的计算单元和程序,更是我们的核心技术所在。”山西星辰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启荣边带记者参观,边介绍起他们的明星产品。

山西星辰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智能传感器+无人系统”双轮驱动战略,加速构建从核心部件到整机产品的智能制造生态,作为山西省2025年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公司年产系列无人车8万台、智能传感器50万套产业化项目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形成覆盖智能机器人、L2级自动驾驶车辆的完整产品矩阵。

步入生产车间,工人们全神贯注地操作着各类先进生产设备,智能扫地机器人的组装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从一枚枚小小的螺丝钉到复杂的电路板,每一个安装步骤都要求准确无误,确保了产品的卓越品质。“我们的机器人生产完成后,会经过多项严格检测,旨在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黄启荣解释。

据悉,山西星辰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清智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自成立伊始,公司便聚焦智能科技领域的技术探索,汇聚了行业内的精英团队,并与香港科技大学保持紧密合作,在AI感知识别、定位导航及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具备L2级别自动驾驶无人车多款车型的研发与生产能力。

“未来,我们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无人系统产品生产制造基地,涵盖智能传感器、无人车及机器人等领域,构建集研发测试、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产智造体系,并围绕人工智能及其核心零部件进行供应链布局。”谈及企业发展,黄启荣自信满满。

气象盾牌: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寒潮侵袭下的清晨5点,临猗县北景乡的苹果园里,防霜冻风机低沉的轰鸣声划破寂静。电子显示屏上跳动着实时数据:气温0.7℃,地面温度-4.1℃,风速3.9m/s……当果树冠层温度触及0℃警戒线时,智能系统自动启动防冻设备,为待放的花苞筑起“温暖屏障”。这一幕,正是山西省“果园防霜冻技术研究”项目的生动实践。依托气象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为黄土高原上果树织就了一张“天罗地网”,守护着“中华果都”的春天希望。

防霜冻一直是果农春季最关注的事情。为此,山西省气象局推进“果园防霜冻技术研究”项目,由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联合市农业、果业等部门成立农业气象服务专家组和创新团队,联合开展防霜冻技术攻关,创新提出“立体防护”。

“过去判断霜冻全凭老农‘摸土看云’,现在系统能提前2小时预警,防护时机精确到10分钟级。”北景乡气象信息员郭肖君指着全景观测系统介绍。这套设备不仅能360度拍摄果园实景,还能对特定果枝定点观测,通过人工智能识别花芽膨大、露红、盛花等23个物候期,为构建苹果全生育期生长模型积累数据支撑。

有效防护需要精准数据护航。由农田小气候梯度观测及全景观测系统等智能设备组成的监测网络能采集传输果树冠层上、冠层中和冠层下不同高度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光合有效辐射和总辐射等气象要素;采集、显示3层土壤温度、8层土壤水分等土壤数据,为果园田间指导提供依据。之后,通过系统设置,当监测到果树冠层气温下降到0℃时,防霜冻风机就会自动开启,在重点防护时段作业,使地面温度提升1℃至2℃,最高可增温2.5℃左右。

“这就像给果园穿上‘保暖衣’。去年试验区的坐果率比周边高出35个百分点。”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专家王志伟在田间调查时表示。2024年,该项目还入选全省气象部门优秀创新案例。

在运城市农业气象试验站,人工气候箱内模拟着不同极端天气,技术人员正通过控制温度骤降速度,研究葡萄花蕾的抗冻临界值。据悉,截至目前,已经建成的“省市县专家+气象信息员+新型经营主体”的三级服务体系,定制化气象服务覆盖该县主要经济林果区,大数据加持下的“气象盾牌”守护着临猗果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抓科技创新就是抓发展,谋科技创新就是谋未来。节水技术让黄土地焕发新生,智能制造打开产业新维度,气象数据化作护农“金钟罩”……我们看到在科技创新引领下,临猗县工业、农业领域“绿”与“智”的双向奔赴如此让人欣喜,这不仅是科学技术的胜利,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临猗加快实施带来的丰硕成果。这些成果加快了该县农业焕新升级、新产业积厚成势的步伐,也是全市凝心聚力建设“一城两区三门户”的生动缩影。

本文来自【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