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吸虫是一种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寄生虫,像一条细小的“线头”。它们主要寄生在钉螺体内,并通过疫水传播给人类。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曾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2025年4月7-13日
是我国第二个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
宣传主题为
“消除血吸虫病危害,守护人民健康”
或许你对血吸虫病感到陌生
但它却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健康威胁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隐藏在水中的“吸血鬼”——血吸虫
以及如何有效防治血吸虫病
01. 什么是血吸虫?
血吸虫是一种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寄生虫,像一条细小的“线头”。它们主要寄生在钉螺体内,并通过疫水传播给人类。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曾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02 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号称“瘟神”,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在人体血管中引发的地方性寄生虫病,被我国列为乙类传染病。血吸虫病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
1.急性血吸虫病:由首次感染或再次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所致,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腹痛、腹泻等。潜伏期14-84天不等,一般为35-42天。若不及时治疗,会迅速出现消瘦、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和腹水,可导致死亡。
2.慢性血吸虫病:由少量多次感染血吸虫尾蚴或急性期患者未经治疗或未治愈所致。常见的症状有乏力、腹痛、间歇性慢性腹泻、大便带血、肝脾肿大等。轻者可无明显症状。
3.晚期血吸虫病:因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未经及时、彻底的治疗,经较长时间的病程发展所致。患者常有不规则的腹痛、腹泻或排便不规则、纳差、食后上腹部饱胀等症状。
注意:有些人感染后没有明显症状,但虫卵会悄悄破坏器官,千万别大意!
03 人是怎么被感染的?
感染者的排泄物(粪便/尿液)若污染河水、湖水
虫卵就会进入水中并孵化出幼虫
幼虫钻进钉螺体内发育成更危险的“尾蚴”
当人接触含尾蚴的水(如游泳、捕鱼)
尾蚴能在10秒内穿透皮肤进入人体
最终在血管里“定居”产卵
04 如何识别钉螺?
钉螺是一种特殊的小螺蛳,身长平均7-9毫米,宽 2.5-3毫米,颜色为黄褐色或棕褐色。一般有7—8个螺旋,外形酷似一颗螺丝钉,所以叫作钉螺。
钉螺生活在我国南方淡水流域,海里未见分布,并且体型很小,不具备食用价值。
05 预防血吸虫,
记住“两要三不要”
两要
要远离疫水:
- 避免在血吸虫流行区的河湖中赤脚行走、游泳。
- 必须下水时,穿胶鞋、戴手套。
要安全用水:
- 不喝生水,饮用水必须煮沸后饮用。
- 洗菜、漱口用安全水源。
三不要
不要随意在野外河湖大小便。
不要食用未煮熟的淡水生物。
不要忽视发热、皮疹等症状!
06. 如何治疗?
好消息:血吸虫病可以治愈!关键在早发现、早吃药。
常用药物:吡喹酮(口服药),疗效高、副作用小。
治疗原则:
-确诊后严格按医生指导用药,不要自行停药。
-治疗后仍需避免接触疫水,防止再次感染。
特别提醒:
- 如果去过疫区或接触过疫水,即使没症状,也可主动检查(验血或验便)。
- 牲畜(如牛、羊)感染后也要治疗,避免成为传染源。
来源:开心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