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宛城区白河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现场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该项目规划建设10栋住宅楼、1栋幼儿园、1栋养老配套用房及相关基础设施,总建筑面积170285.36平方米,建成后可安置居民1000余户。目前,该项目住宅楼已有4栋完成封顶,其余6栋封顶在即。
日前,宛城区白河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现场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该项目规划建设10栋住宅楼、1栋幼儿园、1栋养老配套用房及相关基础设施,总建筑面积170285.36平方米,建成后可安置居民1000余户。目前,该项目住宅楼已有4栋完成封顶,其余6栋封顶在即。
施工现场,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智慧工地”管理平台:BIM技术三维模型清晰标注管线走向,施工难点一目了然,每块墙体的垂直度、混凝土强度等数据通过智能回弹仪实时回传系统,合格率动态显示为100%。“我们以‘样板先行’定标准,以‘数据说话’保质量。”据该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创新采用公司飞行检查、项目部全程跟踪、班组自检互检“三级质量管控”模式,并针对砌体、防水等关键工序设立6处实体样板区,工人需通过“样板实操考核”后方可上岗。此外,该项目还引入“工序二维码”追溯系统,钢筋绑扎、防水层施工等12项隐蔽工程均需扫码上传影像资料,实现“一工序一档案”。
“您已进入施工区域,请佩戴好安全帽!”在工地入口,AI智能闸机自动捕捉人员安全装备状态。“我们对深基坑、高空作业等‘红级’风险实施24小时动态监测,使隐患整改闭环时间缩短至4小时内。”该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构建的“人防+技防”双重体系,可通过VR安全体验馆、每日班前警示教育强化工人安全意识。
“既要让群众早日回迁,更要让他们住得安心。”项目负责人说道,针对封顶楼栋,项目部将开展“品质提升行动”,即进行主体分户验收,针对空间几何尺寸、地坪平整度等细节进行一户一验。后期楼栋施工中,将采用太阳能路灯等绿色技术,力争通过“河南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河南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验收。
宛城区白河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通过标准化管理与技术创新,实现了质量管控数字化、安全防控智能化,为同类民生工程提供了实践范本。随着主体结构的快速推进,群众的“安居梦”正从蓝图加速照进现实。
■来源:南阳广播电视台
■法律顾问:刘翔律师|北京盈科(南阳)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
来源:伍陆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