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芦笋被称为“蔬菜之王”,食用、药用价值较高,市场潜力大。因为目前紫芦笋还没有规模化种植,它的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每年清明节是紫芦笋价格的“分水岭”,节前价格居高不下,而节后露天蔬菜上市会对价格有冲击。李兴瞅准商机,借助寿光得天独厚的农业设施优势,提前播种、采收
近年来,特色种植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稻田镇李家营村的李兴是一位深耕特色蔬菜领域多年的新农人,自2016年起踏上特色种植之旅
在李兴的芦笋种植基地,一垄垄紫色的芦笋挺立,农户们正在熟练地刨土、割笋。
稻田镇李营村李兴:“这是紫芦笋,里面硒含量很高,目前是一个新兴的品种,它的营养价值比较高。”
芦笋被称为“蔬菜之王”,食用、药用价值较高,市场潜力大。因为目前紫芦笋还没有规模化种植,它的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每年清明节是紫芦笋价格的“分水岭”,节前价格居高不下,而节后露天蔬菜上市会对价格有冲击。李兴瞅准商机,借助寿光得天独厚的农业设施优势,提前播种、采收,让紫芦笋抢“鲜”上市。
稻田镇李营村李兴:“有保温设施,时间提前的情况下,价格最高能到20块钱一斤。”
李兴是一位深耕特色蔬菜领域多年的新农人,自2016年起踏上特色种植之路。紫芦笋为多年生作物,从定植到采收结束,长达八到十年的采收周期,意味着一次栽苗,多年受益,降低了种植成本与人工投入。
稻田镇李营村李兴:“最高产量基本上亩产能达到4000斤,相对于普通蔬菜,减少劳动成本,用工少,种上后很轻松,总体收益不比普通蔬菜差。”
在李兴的示范带动下,周边几百户农户纷纷加入特色种植行列,种植品种丰富多样。
稻田镇李营村李兴:“苹果丝瓜、三色椒、冰川茄、花茄,还有宝塔花菜,西兰苔、紫白菜、红球,品种很多,现在很多老百姓跟着种的。”
这股“特色风”还吹向了外地,多地农户、经销商都与他建立起合作关系。接下来,他准备成立芦笋专业合作社,利用起周边老旧大棚扩大种植规模,发展订单农业模式,让农户们吃下“定心丸”,携手迈向共同富裕之路。
近年来,稻田镇通过不断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探索种植新模式,形成了羊角蜜甜瓜、“崔西一品”草莓番茄、玉指黄瓜、桂河芹菜等多元化特色农业产业,这些特色种植不仅让土地生金,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增收途径,更让稻田镇向着农业强镇稳步迈进。
来源:新鲜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