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茶农们腰挎茶篓,身姿轻盈地穿梭在茶树之间,手指灵动地采摘着鲜嫩的新芽,动作娴熟而又充满着对收获的期待;茶叶加工厂房里,机器轰鸣声不断,浓郁的茶香随着热气飘散出来,弥漫在空气中;而那些充满朝气的“新农人”们,则纷纷架起手机,开启直播带货之旅,为这片古老的茶村注入
团结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刘番 通讯员 陈慧 王义林
阳春三月,春茶长势正盛。保靖黄金茶原产地——保靖县吕洞山镇黄金村,正被茶香萦绕,处处洋溢着蓬勃的活力,目之所及皆是一幅热闹的春日茶忙图。
茶农们腰挎茶篓,身姿轻盈地穿梭在茶树之间,手指灵动地采摘着鲜嫩的新芽,动作娴熟而又充满着对收获的期待;茶叶加工厂房里,机器轰鸣声不断,浓郁的茶香随着热气飘散出来,弥漫在空气中;而那些充满朝气的“新农人”们,则纷纷架起手机,开启直播带货之旅,为这片古老的茶村注入了全新的时代气息,处处展现出乡村振兴的美好“丰”景 。
在黄金村贝土组不二茶业家庭农场的小院里,90后“新农人”龙二红正向网友推介本地优质名茶。一部手机、两杯香茗、三碟新茶,一场直播带货就开始了。直播间里,她为网友们展示茶叶如何采摘、炒制以及正确冲泡的手法。同时还讲解保靖黄金茶的文化内涵。茶山、茶树、茶农、茶叶,都是她直播的内容。
“现在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我希望通过互联网,不仅推介家乡好物,更要把家乡美景分享给大家。”每年春茶采摘季是龙二红最忙的时候。从收购鲜叶到制茶卖茶,她都亲力亲为,每天最多能睡4个小时。为了更好地向全国各地的网友推介保靖黄金茶,眼下再忙再累,龙二红每天依然坚持开播。
2018年,龙二红返乡创业。次年9月创办了保靖县不二茶叶家庭农场。为掌握育苗、种植、培管、加工制作等技术,她通过自学取得高级茶艺师、高级评茶员认证,还跟着制茶师傅学习黄金茶的古法制作技艺,成为该项技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目前,龙二红建成高标准有机茶园50亩,全网粉丝累计已超3万,线上线下累计卖出新茶300公斤。
距离直播现场不远的金贵茶业车间,机器轰鸣声中,石金贵夫妇正专注地盯着烘干机。“黄金茶的炒制讲究‘三分看、七分摸’,温度高了会焦,低了香气出不来。”石金贵的妻子龙清风伸手感受着茶叶的温度,仿佛在触摸茶叶品质的密码。前一天采收的500公斤鲜叶只差最后一步烘干,即可包装发货。
石金贵的金贵生态茶叶产销专业合作社组建于2008年,采用“合作社+营销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2020年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石金贵自家茶叶基地200多亩,还带动周边基地近3800亩。合作社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销售。这几年,石金贵夫妻俩带着产品跑了国内不少大型茶展会,触动不小。
“保靖黄金茶这几年发展很快,高端保靖黄金茶获得了全国各地茶友们的高度认可。”石金贵自豪地说。然而走得越远,看得越多,石金贵的心里越发清楚,做好茶企要始终把“绿色、生态、有机”理念贯穿生产加工全过程,守住品质线的同时,还得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了带动更多的茶农创收,今年我打算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开发中低价位的保靖黄金茶,把价格更为亲民、大众化的产品推向市场,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让更多的消费者都能品尝到这蕴含着吕洞山春意的一杯好茶。”
黄金村是保靖黄金茶原产地和主产区,茶叶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茶树。如今,全村有茶园3.3万亩,800余农户投身茶叶加工行业,200余家茶叶加工企业、140余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一条完整而成熟的产业链。一片小小的茶叶,成为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金叶子”。
近年来,保靖县全产业链推动保靖黄金茶产业提质升级,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和品牌打造举措,不仅让茶叶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还提升了茶叶的品质和品牌影响力。从种植、采摘,到加工、销售,再到茶文化的挖掘与传播,每一个环节都在不断优化和完善。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各方力量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合力,带动了无数人增收致富。截至2024年底,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5.5万亩,品牌价值40亿元,带动10余万人增收致富。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保靖茶乡,无论是家庭作坊还是行业龙头企业,人人都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撸起袖子加油干。保靖茶乡正以茶为笔,以勤劳和智慧为墨,在乡村振兴的宏伟画卷上,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 。
来源:湘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