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定年纪,我才意识到,书最能滋养人的心灵!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1 13:50 1

摘要:作家张德芬,年轻时经历了不少磨难。在27岁时,她与丈夫离婚,并辞去了主播的工作,失去了经济来源。面对生活的重重变故,她每天失眠、掉发,体重也直线下降,显得十分憔悴。直到她开始热爱阅读,沉浸于心理学和文学的作品中。这些书籍不仅抚慰了她的心灵,还引导她开始自我探索

作家张德芬,年轻时经历了不少磨难。在27岁时,她与丈夫离婚,并辞去了主播的工作,失去了经济来源。面对生活的重重变故,她每天失眠、掉发,体重也直线下降,显得十分憔悴。直到她开始热爱阅读,沉浸于心理学和文学的作品中。这些书籍不仅抚慰了她的心灵,还引导她开始自我探索。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她逐渐走出了焦虑,不仅找到了新的事业,整个人也焕然一新。

有一次,一个老朋友问她:你看起来真年轻,气色也很好,怎么保养的?她微笑着回答:多读书,阅读可以让人焕发新生。

人到一定年纪才会明白,书籍才是世上最好的良药。书籍不仅能健脑,还能怡情,帮助调节情绪,让人心灵宁静。在这个阶段,多读书,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滋养。

01书,塑造气质

主持人杨澜,凭借多年从业经验,因其优雅自信的气质而获得了无数赞誉。许多人都说,岁月从不败美人,杨澜就是最好的证明。她却幽默地回应道,岁月从不败爱读书的人。在学生时代,杨澜就热爱阅读,常常沉浸在图书馆,翻阅各种经典作品。工作后,无论多忙多累,她每天都会抽出半小时来阅读。广泛的阅读使她在与人交往时自然得体,遇事从容不迫,举手投足间流露出非凡的魅力。

曾国藩曾说:“人的气质,天生难以改变,唯有读书能改变其气质。”所谓气质,并非金钱所能装点的富贵,也不是外貌所展现的美丽,而是一个人独特的品质与魅力。读书,就如春雨润物无声,悄然塑造着你的言谈举止。

民国才女林徽因,虽然并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但冰心却形容她“如宋画中的仕女,静谧中透着英气”。梁思成初见她时,也曾感叹:“她的美在于神态,而非五官。”金岳霖更是以“一身诗意”来赞美她……林徽因的独特气质,正是书籍的熏陶与滋养。她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与书为伴,幼时阅读古典文学,长大后又广泛涉猎西方文学。大量的阅读,造就了她不凡的谈吐和优雅的举止,使她的气质兼具东方的细腻温婉与西方的开放洒脱。

于丹曾说过:“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你所读的书,都会化作养分,从内而外重塑你。在这个阶段,学会用书籍为自己的精神和生命化妆。书读多了,文化底蕴丰富,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气质。

02书,调养情绪

作家赫尔岑曾说:书籍是最耐心和最愉快的伴侣,在任何情绪低落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人到三十,难免要面对越来越沉重的生活压力。当你感到焦虑、压抑时,不妨借助书籍的力量,及时调养情绪。

编剧徐文华,曾经历过一段痛苦的时光。那段时间,她的工作非常不顺,婚姻也遇到了危机。一切如同巨石压在她心头,让她感到无比烦躁,连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就在她绝望之际,父亲的一番话让她醍醐灌顶:“你所经历的一切,古往今来的人们也同样遭遇过。内心的纠结和痛苦,都能在书中找到出口。”于是,她投身于浩瀚的书海。两年间,她阅读了数百本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并写下了数十万字的笔记。

书中蕴含的智慧,抚慰了她紧绷的身心,帮助她扫清了所有的忧愁烦恼。经过阅读的疗愈,她的情绪逐渐平稳,状态也越来越好。此后,她不仅与丈夫修复了关系,还创作了多个剧本,事业迎来了第二春。

在这个世界上,读书是调养情绪、调整内在状态最快的方式。翻译家张谷若一生坎坷,但脸上从不见愤懑忧愁。谈到此事,他笑着说,我也没什么秘诀,就是每天坚持读书一小时。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他用书本调节情绪。生气时,他读老庄;悲伤时,读散文诗;焦虑时,读佛经禅语……长年累月的阅读,让他养成了温和的性格,从不为琐事心烦意乱,生活得轻松自在。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的研究发现:在各种缓解负面情绪的方式中,阅读效果最佳,6分钟内就能使不良情绪降低68%。中年后,当你被负面情绪缠绕时,与其被其拖垮,不如在阅读中理清思绪。书读多了,自然能止住内心的洪流,安放好喜怒哀乐。书籍能够驱散所有负面情绪,用阅读将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是对自己最大的善待。

03书,滋养心灵

作家史铁生年轻时,命运给了他沉重一击,让他成为终身残疾。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他陷入无尽的绝望,甚至几度想到了自杀。然而,最终是书籍将他从绝望的边缘拉回。他阅读罗兰·巴特的《写作的零度》,从中找到了阅读和写作的意义;他读刘小枫的《走向十字架上的真》,改变了之前的悲观态度,对人生有了新的看法。可以说,正是读书滋养了他奄奄一息的灵魂。也是书籍,让他在苦难中成长,从一个羸弱的病人蜕变为思想的巨人。

《潜颖录》中提到: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晓理可以养心。爱读书的人,才能以清净的心态看世界,以欢喜的心情过生活,以平常的心态生情味,以柔软的心去除障碍。在这个阶段,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也难免要经历各种磨难。当你的心灵被现实的压力磨得逐渐麻木时,试着用书籍来疗愈自己。

文物学家王世襄,在三十多岁时被下放到偏远乡村。在那里,繁重的劳动和单调的生活逐渐耗尽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当他觉得生活毫无意义时,书籍成了他的陪伴。那几年,他只要有字的纸张,无论是旧报纸还是老课本,他都要阅读。阅读的增加,让他的心态逐渐平和。当别人都在抱怨时,他却用书籍驱散了苦难,享受内心的宁静。几年后,他被调回城市,开始研究学问,最终成为著名学者。

成年人的世界,苦难是常态。但阅读能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悲哀时,保持一份平和与透彻。文字的浩瀚,让我们能够安然栖息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年后,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多读书,用书籍滋养灵魂,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精神能量,让生命充满阳光。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如同大地上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增长智慧,更在于让你拥有健全的思想和自由的灵魂。人到中年,谁都无法逃避情感、家庭和职场带来的疲惫。但读书,能够为我们打开一扇新的天地,让我们获得源源不断的满足与滋养。

来源:厚德益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