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资本市场,中国有两家钢琴上市公司,分别是国资背景的乐器巨头珠江钢琴(股票代码:002678)和民营背景的海伦钢琴(股票代码:300329),在经历了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的断崖式下滑之时,两家公司分别踏上了业务自救的道路。
什么行业比房地产还惨?
答案可能是钢琴行业。短短两年时间,钢琴崩了、琴行生意凉凉了、培训机构跑路了等各种消息轮番登上热搜,成为全网关注的焦点。
在资本市场,中国有两家钢琴上市公司,分别是国资背景的乐器巨头珠江钢琴(股票代码:002678)和民营背景的海伦钢琴(股票代码:300329),在经历了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的断崖式下滑之时,两家公司分别踏上了业务自救的道路。
去年9月,世界顶级钢琴品牌德国品牌Grotrian-Steinweg(高天施坦威)的破产重组引发行业地震。这家拥有189年历史的德国钢琴制造商因全球经济疲软、奢侈品消费萎缩及运营成本激增,被迫进入破产管理程序,其中国母公司柏斯音乐集团的输血亦难挽颓势。
事件余震波及全球钢琴产业链,日本卡瓦依、中国珠江钢琴等巨头深陷亏损泥潭,钢琴培训机构倒闭潮席卷北上广深,二手钢琴价格暴跌至原值十分之一。(回顾:高天钢琴破产,珠江海伦业绩暴跌,中产撤场行业面临集体崩塌,投资音乐文旅赛道寻求新增长点?)
时间进入到2025年第二季度,音乐财经(ID:musicbusiness)翻看了珠江钢琴和海伦钢琴分别在第一季度发布的2024年财报及业绩预告。作为龙头企业,它们正在如何自救?
珠江钢琴:
下滑4108.2%,净亏2.36亿元
3月28日,珠江钢琴发布了2024年年报。
财报显示,公司去年的营业收入为6.77亿元,同比下降40%;归母净利润亏损2.36亿元,同比下降4108.2%;扣非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4620万元变为亏损2.35亿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17亿元,同比增长31.3%。
去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1.5亿元,同比下降33.4%;归母净利润自往年同期亏损60万元,跌到了去年Q4亏损9767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额达1亿元。(回顾:钢琴市场持续洗牌,龙头企业表现如何?|财报分析)
截至四季度末,公司总资产39.86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12.5%;归母净资产为34.51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6.7%。
从营收的构成来看,财报显示,2024年,钢琴销售及后服务仍是收入主力,收入为5.8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87.02%。其他业务收入为6815.8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0.07%。文化服务收入为1969.4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2.91%。
财报显示,随着业绩的下滑,核心高管的薪资也在走低。2022年-2024年,三年来董事长李建宁的薪酬分别为151.74万元、84.69万元和79.02万元,同样的,总经理肖巍的薪酬也从超百万年薪一路下滑,从151.88万元、84.68万元降低到了79.18万元。
4月2日,珠江钢琴的一则公告再度把自己推上了财经新闻的头条——拟以自有资金2亿元投资,设立专责文旅业务发展的全资子公司广州珠江文之旅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文之旅公司”)。
要知道,2024年的财报显示,珠江钢琴持有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9.06亿元,在此时能拿出2亿砸文旅赛道,显然是珠江钢琴继艺术培训、演出、文创、家居和音响等业务布局之后,又一次重金押注的突围路径。
公告显示,对于文之旅公司的运作模式,公告中,珠江钢琴定位于“旅游景区运营、研学教育实践、文旅产品及线路开发”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平台,计划将旗下创梦园、科普基地等文旅资产打包运营。这一战略转向并非无的放矢:珠江钢琴创梦园作为广州首个音乐主题文创园,已吸引超百家文化企业入驻;与锐丰文化合资的文旅公司,正在珠三角布局多个音乐小镇项目。
但是,与钢琴制造的快周转模式截然不同,转型风险不容忽视,文旅产业具有长周期、重运营的特点。
“文旅业务不是突发奇想。”此前,珠江钢琴董事长李建宁在业绩说明会上强调,“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钢琴生产基地,这些工业遗产本身就是稀缺文旅资源。”他透露,位于增城的智能制造基地,未来将改造为集钢琴博物馆、音乐体验馆、研学营地于一体的工业旅游示范区。
翻看珠江钢琴的股东名单,广州城投、广州产投等国资平台占据绝对控股地位。这种背景和雄厚的政府资源也为珠江钢琴进军文旅赛道提供了信用背书。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资产负债率仅12.88%,期末现金余额9.06亿元,说明珠江钢琴还处于相对比较健康的状态,为文旅重资产的投资提供了充足弹药。
这些年,为了应对钢琴行业的衰退潮,珠江钢琴以转型升级和多元发展为破局之道。
一方面,在钢琴之外,寻求新产品的利润增长点,如通过自研音箱80款,推出童梦乐园、东方美学、斑马系列等中高档实木家具 86款,构建“乐器+家居+音箱”的多维产品矩阵;另一方面,布局演艺产业,譬如去年与锐丰文化签订战略合作。
在文化创意领域,珠江钢琴依托木材加工优势打造"珠江文创"品牌,推出特色文创精品及定制周边,结合鼓浪屿音乐节、江西抚州艺术节和广州国际灯光节等IP活动,开设主题快闪店。同时积极响应文化强市战略,举办“花城音乐节”系列活动、珠江·恺撒堡”全国乐龄钢琴大赛、湾区百琴颂中华等系列音乐文化活动超百场次,其中湾区百琴颂中华活动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数据显示,珠江钢琴在2024年,一共举办了各类文化科普活动445场,辐射人员超2万人次。
在文创科技园区的运营方面,珠江钢琴创梦园以音乐、美术和非遗为主题,数字文化为特色,打造新兴产业集群的文化 和科技融合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截至 2024 年底,珠江钢琴创梦园入驻率 81.4%,进驻企业近 120 家,园区集聚效应及市场活力逐步显现。
今年2月18日,珠江钢琴集团与乐海乐器在广州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进军民族乐器赛道。
公告显示,公司与乐海乐器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后续会成立合资企业乐海民族乐器发展(河北)有限公司。双方将共同推动中国民族乐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迈进,实现产业升级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乐海乐器来说,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引入产业资本,依托珠江钢琴的上市平台优势及乐海乐器在民乐领域的深厚积淀,希望能够推动中国民乐以全新姿态走向国际舞台,实现品牌价值的裂变式增长。譬如,珠江钢琴会输出其领先的制造工艺、质量管控体系及全球销售网络,助力乐海乐器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品竞争力。
此外,珠江钢琴本身也在加速从传统钢琴升级到智能化钢琴,通过硬件改造、软件集成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既能保留原声钢琴的触感和音色,又能融入数字功能。譬如,搭载自主研发的珠江QU2智能系统的C101B跨界钢琴,在今年2月举办的2025年珠江钢琴经销商大会中亮相。
海伦钢琴:
营收下降超42%,净亏8千万-1.05亿元
1月21日,海伦钢琴发布了2024年业绩预告,迄今尚未发布正式的年报和季报。
业绩预告显示,受国内外市场经济形势低迷及政策影响,钢琴消费市场大幅缩减,公司钢琴销量较上年同期下降,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42.85%—49.57%,预计2024年实现营收1.5-1.7亿元,2023年同期实现营收2.97亿元;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05亿元-8000万元,2023年同期则亏损7885.48万元;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亏损1.24亿元-9900万元,2023年同期亏损9553.06万元。
目前,海伦钢琴的总资产为12.51亿元、总负债为4.2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4.29%。其持有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916.49万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3.93%。
报告期内,国内消费市场低迷,艺术培训市场亦受到较大冲击,公司对存货及投资的艺术培训机构执行减值测试程序,经初步测算,公司计提减值准备金额约为4700万元。
从海伦钢琴的情况来看,其持有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为4916.49万元,相对处于缺钱的状态,很难冒险花大钱再下力气开辟新的赛道。从业绩预告来看,2025年,公司会在继续聚焦主业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智能电声钢琴等产品,探索产品多元化发展,不断提高公司竞争力。
目前看来,相较于资产实力更为雄厚的珠江钢琴,海伦钢琴的自救之路更加保守一些。这家以代工起家的民营企业,持续在钢琴主航道深耕,同时向教育服务延伸。
例如,海伦钢琴联合海外知名品牌开发ODM产品,通过共享专利技术降低成本;同时加速智能钢琴研发,其开发的APP已集成远程教学、智能陪练等功能,配套的智能教室项目正在全国艺术培训机构推广。
钢琴教育市场还有很大挖掘空间。此前,海伦钢琴董秘在投资者交流中表示,随着对智能钢琴应用场景的不断开发,在陪练、教学、演奏、作曲等基础上继续不断拓展智能钢琴的功能性与应用性。
最近,海伦钢琴还新成立了两家全资子公司,经营范围涵盖乐器销售与维修,被市场解读为加速资产处置的信号。
4月8日的消息显示,最近海伦钢琴新注册了《HaiLun弹唱软件(安卓版)V1.0》项目的软件著作权。根据此前披露2024年中报财务数据,2024上半年,海伦钢琴在研发方面投入了575.66万元。
谁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钢琴家郎朗和5岁小琴童李木子的一曲《星光》演奏现场?
这段钢琴演奏一夜间走红,此后迅速引发全民钢琴热,再加上艺术特长生的加分政策,钢琴销量逐年呈爆发式增长,湖州成为全球最大的钢琴制造中心,中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钢琴生产国和消费国。
据中国乐器协会数据,2017年,中国乐器市场规模达448亿元人民币,占据全球乐器市场三成左右,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乐器市场,中国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的钢琴拥有量为5.82台,预计到2020年,百户家庭钢琴拥有量可达8.62台。
中国钢琴行业的销售巅峰出现在2017-2020年间,年均销量达40万架,远超美国的3万架。这一时期,中国钢琴的销量占全球市场的80%,年产值突破30亿元。不过,在钢琴最火热的时期,背后也隐藏着各种乱象,譬如传统分销模式导致价格虚高,部分钢琴成本仅万元,售价却被推至五六万,品质更是良莠不齐。
据中国乐器协会《2024年产业白皮书》动态监测数据, 近年来,钢琴行业的销量开始走跌,从2018年的35.6万台一路跌到了2023年的12.8万台,预计2024年跌破10万台销量。而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珠江钢琴的钢琴销量一路暴跌,从11.02万台跌到了7.09万台,再到去年惨不忍睹的销量——3.77万台。
从股价来看,珠江钢琴年初(2024年1月)股价约为4.5元/股,年末(2024年12月31日)收盘价跌至3.97元/股,年内跌幅约11.8%。2024年初,珠江钢琴总市值约64亿元,年末降至约59.97亿元,年内缩水约6.3%。若以年内最高市值(对应股价5.89元/股)计算,市值蒸发幅度超20%。受业绩亏损影响,动态市盈率(TTM)长期为负值。截至2025年4月,动态市盈率为-25.45。截止今日发稿,珠江钢琴的总市值为57.11亿元。
海伦钢琴股价年初(2024年1月)约6元/股,年末(2024年12月31日)收盘价6.45元/股,全年涨幅约7.5%。期间最高价(2024年3月)触及7.54元/股,最低价(2024年4月)下探至3.29元/股。截至4月9日,股价收报5.32元/股,较3月末进一步下跌约16%。在市值方面,2024年末海伦钢琴总市值约16.31亿元。截止今日发稿,海伦钢琴的总市值为16.01亿元。
4月10日,海伦钢琴出现近20%的涨停,消息面上或许是受益于近日鼓励生育政策措施关注程度提升,海伦钢琴的智能钢琴教室及教育业务受到市场的关注。
数据显示,当前,中国钢琴保有量已超864.8万架。而经过多年爆发式增长的发展,国产钢琴品牌市占率已超过90%。二手市场更为饱和,目前,咸鱼上原价动辄上万的钢琴,都在打折处理。
抖音、B站和小红书上同样哀嚎一片,都是些坏消息,课时费一降再降,学生锐减,各地琴行关门、老师转行求生的分享随处可见。今年3月,一位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条视频,实地走访记录了昔日火热的南京琴行一条街(洪武路),从雅马哈到珠江实体店,近年房租成本高、销量急剧下滑的背景下,如今纷纷倒闭的残酷现实。
当然,行业深度调整期的特征,在两家企业的财报中清晰可见。譬如,珠江钢琴的存货规模高达12.98亿元,单位制造成本因产量下降上升42%。而海伦钢琴的存货减值准备达4700万元。这反映出传统制造模式的脆弱性——当规模效应消失,库存压力和成本转嫁能力也随之瓦解。
此外,珠江钢琴去年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2.17亿元,三费占营收比32.05%,同比增91.64%。财报还显示,其原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68%升至2024年的76%。
从自救的方向来看,尽管战略路径不同,但两家企业都在加速落地“乐器+”的新业务。比如珠江钢琴将文创产品与经销商体系结合,开发音乐+文创+文旅;海伦钢琴通过智能钢琴教室切入教育服务,构建用户生命周期价值。
自救式的转型也折射出一个行业共识:单纯依靠乐器销售已难以为继,必须尽快转型成功,构建“音乐+”的业务闭环。从制造业到教育服务,从产品到文旅场景,钢琴产业正在经历从“卖产品”到布局“体验经济”的阵痛式转变。
撰文:安然一 / 编辑:董露茜
排版:河清 / 审核:容容
阅读往期热文
▼
【音乐版权】版权估值暴跌;索尼音乐收购迈克尔·杰克逊曲库50%的股份;曲库生意降温;从22倍到30倍的NPS,战略性曲库依然值钱;Spotify版税支付模式;2023年,Spotify付给独立厂牌和版权代理商45亿美元;增长焦虑和零和游戏;IMPF报告:独立音乐公司占全球音乐版权市场的27.1%;霉霉为什么会回归TikTok?TikTok与环球音乐的“宿命对决”;华纳音乐正式提交对Believe的竞购;曲库买卖中的私募浪潮
【音乐平台】TME转型的关键之年;让音乐成为情绪价值核心驱动力;2023年网易云音乐终于盈利了;套现1.188亿美元股票后,Spotify的裁员比预期更具破坏性;独立音乐在Spotify上创造了近45亿美元的收入;平台播放量为0的歌曲量十年涨了11倍
【现场音乐】“老钱之城”利好演出经济;大IP竞争从城市升级到国家层面;五一档期23个音乐节观察:谁接住了这“泼天富贵”?延期与火热并行,斑马音乐节的IP之争;票房竞争最残酷的一年;小鹿角智库《2020-2024年中国音乐节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浙江、山东、广东,谁是年度TOP十大音乐节之省?《揭秘全世界最赚钱的音乐节IP:科切拉案例研究》;秋冬演唱会流量观察:港台歌手疯狂下沉、内地顶流崛起、流量爱豆走向衰落
【音乐营销】音乐传播不靠刷量,而应追求真实的影响力;抛弃泛流量,品牌主涌入音乐行业造场景寻求“长效卡位”;品牌型音乐节如何打造“在场营销”?疗愈消费快速增长:音乐疗愈与音乐治疗主题观察;回归线下,释放营销新增量;音乐氛围感和心智种草;小鹿角智库《中国音乐营销发展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音乐科技】从物理学到AIGC,Suno出现后做音乐还有前途吗?从临时权利到AIGC衍生权利,音乐行业正临近转折点;大语言模型成本高昂,技术“共情力”如何改善平台收入和用户体验?这份可能是迄今最全的AI研究报告揭示了什么?谷歌发布音乐生成式AI模型MusicLM既令人印象深刻,又令人恐惧;超过200名艺术家联名敦促科技平台:停止贬低音乐价值
【音乐财经】 入驻第三方平台
腾讯新闻丨网易财经|36Kr|新浪财经
知乎 | 虎嗅网 | 文旅中国|界面
《音乐周报》-《音乐财经》专版
微博(4.7万订阅) | 抖音(18万订阅)|小红书(2000订阅)
官网网站:www.livemusichina.com
客服/
来源:音乐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