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XREAL、Rokid、雷鸟、大朋、李未可、闪极、影目、回车、加南、小米、百度、星纪魅族、雷神……从VR/AR创企到AI创企,再到互联网巨头和智能终端大厂,AI眼镜赛道着实够热闹。
作者 | 云鹏
编辑 | 心缘
375万副,这是国内市研机构给出的AI眼镜2025年全球出货量预测,大约是2024年的2.4倍。
毫无疑问,AI眼镜的高速增长仍在继续。
2024年下半年,国内市场掀起所谓的“百镜大战”,一时间引起业内广泛关注,至今百镜大战的热度逐渐消退,产业更关心的是AI眼镜的下一步要怎么走?
从洛图科技给出的数据预测来看,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或达35.7万副,不到全球市场的十分之一。
▲2024-2025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情况,来源:洛图科技
与其讨论百镜大战后谁能吃下更大蛋糕,现在对国内AI眼镜玩家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蛋糕做大。
XREAL、Rokid、雷鸟、大朋、李未可、闪极、影目、回车、加南、小米、百度、星纪魅族、雷神……从VR/AR创企到AI创企,再到互联网巨头和智能终端大厂,AI眼镜赛道着实够热闹。
目前AI眼镜市场发展还处于早期,想要真正做一款体验优秀的AI眼镜,既有方案无法拿来即用,厂商与供应链企业的联合研发、供应链层面的关键技术突破就显得尤为重要。
合作共赢,这是如今AI眼镜赛道的必然选择。
在今年的CES展会上,一款名为Halliday的AI智能显示眼镜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在海内外各路科技媒体报道中频频刷榜。
Halliday Glasses是Halliday和Gyges Labs共同打造的AI眼镜产品,其最核心的亮点之处就是采用了独特的微型近眼隐形显示模块“DigiWindow”+主动式AI助手Proactiva.ai,能显示信息,同时兼顾隐私性,并且做到了35克的重量和12小时的长续航,支持AI语音交互。
从DigiWindow光学实现到Halliday AI眼镜的智能交互体验,背后核心技术均来自于Gyges Labs这家年轻的创企。Gyges Labs已经于2024年12月完成了千万元的融资,这也是中国知名创投人朱啸虎出手的首个AI硬件项目。
在Halliday出圈之际,智东西与Gyges Labs联合创始人兼COO邓旭东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
作为有着独有AI眼镜核心显示技术、AI交互技术和出色整机能力的科技公司,Gyges Labs要如何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与海内外AI眼镜厂商一起在AI眼镜赛道寻找新的机会和突破点?AI眼镜赛道又将迎来怎样的新趋势新变化,我们将尝试找到答案。
当前,已发布的大部分AI眼镜的形态都比较接近,具备显示功能的AI眼镜通常都采用的是AR显示方案,相比之下,在CES上爆火的Halliday AI眼镜却用了一个被称为“DigiWindow”的微型近眼显示模组。
虽然吸睛,但这样的技术路线选择似乎显得有些“另类”。在深入交流后我们了解到,其实这样的选择源于对于用户痛点的洞察和对于行业趋势的把握。
如何让AI眼镜加速普及?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让AI眼镜真正像个“眼镜”。
▲Halliday的AI智能显示眼镜
如果有人问你平时戴眼镜有什么感受?大部分人的回答应该都是“没什么感觉”,而这恰恰是当前绝大部分AI眼镜产品都无法实现的关键痛点:不够轻便、不够无感。
不能全天候长时间佩戴、不能自然而然地融入日常生活,就终究无法成为智能手机一样的产品,无法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智能硬件产品。
所以2025年甚至未来几年,无限接近于传统眼镜的佩戴体验以及外观设计必然是AI眼镜迭代的一个重要方向,让AI眼镜的使用场景不再受到局限。
在Gyges Labs团队看来,通过DigiWindows这种微型近眼显示模块来代替AR光学模组实现视觉图像信息的呈现,是解决AI眼镜轻量化难题的一个重要技术路线。
相比之下,传统AR显示模块比较难与传统眼镜形态进行很好的融合,镜框、镜腿通常都会做的较为粗大,加之摄像头的排布,从外观和重量上都很难做到与我们日常佩戴的眼镜相同。
从技术层面来看,AR常用的光学技术仍然不够成熟,其显示非常依赖镜片,在装配、衍射、重量、尺寸、漏光、成本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导致这类AI眼镜无法真正做到全天候佩戴的日常使用。
比如在装配方面,用户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在特定渠道定制、装配镜片;衍射问题则会导致镜片在自然光下产生彩虹纹,严重影响用户的佩戴体验;此外,这种依赖镜片显示的模式也更容易泄露佩戴者隐私。
可以说,DigiWindows这一看似偏门的技术路线选择,并不是秀肌肉炫技,而是为了实现带显示的AI眼镜真正轻量化、可日常无感佩戴的一种更优解。
明确了行业痛点和发力方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实现。技术从实验室走到产品商业化落地,必然会经历诸多挑战。
“我们的DigiWindow原型刚从实验室里出来的时候,还只是一个躺在培养皿里的‘小绿豆’。连着一根单薄的电线跟一个小小纽扣电池。”邓旭东向智东西娓娓道来,“与未目科技(moody)、眼镜生产企业雅视光学等深入交流和学习,丰富了我们对眼镜行业的认知,让我们知道眼镜不是冷冰冰的硬件,而是长在脸上的第二张皮肤。”
正如邓旭东所提到的,DigiWindow在诞生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前期摸索,如何将一个小型光学显示模块真正做到眼镜上、要放置在哪个位置,团队做了很多思考和尝试。
实际上,“做小”这件事,在智能硬件领域一直都是一个难题,零组件的小型化、精密化、集成化也一直是行业技术迭代的重要方向之一,这涉及到很多工程化的落地探索,需要大量行业Know-How的积累,也涉及与行业的紧密配合。
据了解,从研发开始,Gyges Labs就与传统眼镜企业有深入的合作沟通,这为日后的产品顺利量产与交付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依靠团队在微纳光学领域的深厚积累,Gyges Labs最终自研了基于视网膜投影原理的DigiWindow技术,做出了目前全球最轻小的近眼显示光学方案并真正落地在了AI眼镜产品中,让AI眼镜可以做到全天候的无感佩戴。
相比Birdbath、光波导等光学方案,DigiWindow在轻便、舒适度、功耗、使用便捷性、隐私安全性等方面均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2024年CES展示过的方案重量仅有22克,与普通眼镜已经几乎无异,显示摆脱了镜片的束缚,眼镜外观设计也更加自由,信息避免了泄露,彩虹纹也彻底消失。
当然,既然是AI眼镜,除了DigiWindow在显示技术层面的突破,Gyges Labs也在AI方面建立了自己的独有技术优势。
为了实现真正“主动式”的AI服务,Gyges Labs自研了基于大模型应用的AI引擎Proactiva.ai,可以预测用户需求,在我们向AI助手提问之前就主动给予答案。
听起来这个能力似乎有些过于“科幻”,在实际使用中会是怎样的?比如当我们与人交流时,如果对方提及了一些与话题相关的重要数据,AI会自动帮你核实并呈现,但对方却看不到任何显示,对于一些关键问题,AI会通过联网搜索帮你找到答案,成为你的“沟通助手”。
从硬件设计到软件算法,诸多硬核自研技术的突破离不开过硬的技术研发实力,Gyges Labs的创始团队中有不少曾在苹果、谷歌等海外科技巨头担任关键职位的行业大牛。
CEO贾捷阳曾在硅谷参与全球第一款AR智能隐形眼镜的开发,并在国内创业成立过先进传感器芯片公司,COO邓旭东是消费电子行业10多年的从业和创业者,有丰富的全球化运营经验,曾在多家知名公司实现过亿级的产品出货。带领Gyges Labs光学团队的CTO吕正曾参与过苹果VisionPro的研发;首席科学家綦思源博士则承载谷歌担任AI领域的相关研究负责人。
▲创始团队,从左至右:联合创始人兼首席AI科学家綦思源、联合创始人兼COO邓旭东、联合创始人兼CTO吕正、联合创始人兼CEO贾捷阳
从技术创新能力、产品运营能力、商业化落地能力到创业经验,Gyges Labs团队可以说都有着充足准备。在交流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公司80%以上都是研发人员。
目前Gyges Labs总部位于新加坡,软件和AI团队在硅谷,硬件和供应链方面则充分利用中国本土优势。
从显示到AI,Gyges Labs已经在AI眼镜最核心的两大技术领域完成了自研技术的布局,对于个人AI硬件来说,这些技术的加持让AI眼镜不止于拍照眼镜、音频眼镜,更是随时随他突破场景限制的随身AI硬件。
当然,邓旭东也提到,他们的团队仍在持续迭代技术,目前的AI眼镜显然还未到达终极形态,他们会根据市场中的实际反馈继续调整迭代自身的技术能力。
明确的目标以及过硬的技术实力,让Gyges Labs有了立身之本,而对于一家创企来说,找准自己的行业定位、找到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同样是生存下去的关键。
在深入交流中,邓旭东反复提到了一个关键词——“节制”。进行有节制的创新,这是Gyges Labs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核心理念。
实际上,从创始团队的技术积累来看,他们有做智能隐形眼镜的能力,相比普通框镜,智能隐形眼镜显然更加“科幻”,但他们首先选择了后者,真正把技术融入老百姓生活中,尝试把日常生活中一副随处可见的眼镜变成真正的AI眼镜。
没有一口吃个胖子,做有节制的技术和产品创新,这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十分重要。
在技术路径的选择方面,Gyges Labs这种有节制的创新同样有所体现,光学显示和AI是团队核心擅长的,而在其他领域,例如镜片、镜框等方面,Gyges Labs会尽量选择成熟的供应链体系进行合作,选择经过验证的可靠方案,在协同设计和研发过程中给予充分的信任。
“我们不但向传统眼镜厂拜师,学习不同美学、不同结构件的量产工艺,我们还与供应链共研,比如与低功耗AIoT芯片设计厂商炬芯科技紧密配合。”
邓旭东特别提到,“我们最终在各合作伙伴的极致追求的理念影响下,暂时舍弃了心率监测、摄像头等功能,专注显示与AI核心体验。这种‘80%行业共识+20%颠覆创新’的配方,让我们的眼镜的成本比同行更低,续航大大提升,重量是同类产品的一半。这也是我们的产品能够快速落地,并在CES上获得成功、广泛受到媒体认可的重要原因。”
基于核心技术优势,做节制的商业化落地,Gyges Labs显然已经成为AI眼镜赛道中“卖铲子的人”,他们不是要十八般武艺集于一身单打独斗,而是在发挥自身技术长板的基础上积极合作,成为客户可靠的合作伙伴。
这样的行业定位和商业模式,也让Gyges Labs在面对行业变革时有了更加从容不迫的定力。
在邓旭东看来,未来像小米这样的大厂入局对行业是好事,市场教育会进一步加速,同时会促进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成熟,这也是Gyges Labs乐于看到的。
短期来看,未来AI眼镜的发展必然会是百花齐放的,对AI眼镜赛道的玩家们来说,相比于担心行业竞争,定义好自己的产品、服务好客户、整合好产业链、最终完成落地才是更重要的事。
可以看到,在Halliday AI智能显示眼镜成为现象级新单品的背后,一方面是Gyges Labs在硬件软件技术硬实力方面的深厚积累,另一方面则是Gyges Labs与产业链的密切协同配合。
DigiWindow和主动式AI的融合让我们看到了AI眼镜融入我们日常生活能够带来怎样的巨大想象力。“节制创新”拥抱产业合作的商业模式,已成为Gyges Labs在AI眼镜赛道上独特的优势之一。
展望未来,AI眼镜市场仍将快速迭代,技术创新必然会持续涌现,产品形态也将继续完善。随着DeepSeek加速端侧AI的落地,未来AI眼镜的AI体验会成为后续行业竞争的核心焦点,Gyges Labs要如何与产业一起协同创新带来更多优秀的AI眼镜产品?对于Gyges Labs以及AI眼镜赛道的诸多选手,我们都充满期待。
来源:智东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