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立新规矩,昭衍新药受伤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1 20:37 1

摘要:4 月 10 日,FDA宣布了一项颠覆性政策:计划在单抗和其他药物的开发过程中,逐步淘汰动物实验,转而采用基于AI的计算模型、实验室培养的人体类器官等方法作为替代。这项政策将立即在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中实施。

4 月 10 日,FDA宣布了一项颠覆性政策:计划在单抗和其他药物的开发过程中,逐步淘汰动物实验,转而采用基于AI的计算模型、实验室培养的人体类器官等方法作为替代。这项政策将立即在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中实施。

从FDA的表述来看,逐步取消动物实验是深思熟虑的。对于患者来说,用这些新方法能让新产品发现更高效更安全性。对于动物来说,也不用再遭临床试验的折磨,每年可能有包括狗和猴在内的数千只动物得以幸免。

当然,FDA还漏了一个赢家:AI制药企业和类器官企业。FDA提出的类器官、AI等新技术给本来就发展火热的AI制药添了一把火。在FDA宣布新政后,海内外AI制药公司股价纷纷大涨。

但是,一桌麻将不可能四方都赢。昭衍新药、益诺思等依赖实验用猴的企业,可能会成为第一个受害者。这两年需求下来了猴子价格本就不高,随着动物临床试验的逐步淘汰,未来猴价可能会更低。截止今日收盘,昭衍新药港股股价跌超13%。但昭衍新药表示,FDA的公告对公司影响不大。

FDA:新政是人与动物的双赢

药物研发必须经历动物实验过程,在动物身上证明药物没有危害后,才能进行对人进行临床实验。

但要不要用动物进行临床试验,其实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其实现代动物实验的思路是1938年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确立的,近百年来一直没改过。不少公司靠着饲养与销售实验动物获利。

动物实验引发两方面的争议,一层是伦理道德方面,拿猴子来说,约有70%-80%的生物药会用到实验猴。从毒理实验、药物代谢试验再加上非正式消耗,临床前研究大概需要近百只猴子。动物的命就不算命?

此外,FDA认为非动物实验更快、更便宜。生物药大多需要经过实验猴阶段,疫情期间因开发疫苗需要,导致全球猴价大涨,如今虽然价格下来了,但根据最新实验猴招标公告显示,3-5岁的食蟹猴每只也要10万元。算下来,在买猴子上就要花费几百至上千万元。

更重要的是,花了这么多钱买的动物,做出来的临床试验结果并不一定能完全代表在人类中的情况。2007 年,发表在世界著名期刊《英国医学杂志》一项系统回顾分析显示,在228项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与人类临床试验结果中,存在不一致的现象。

FDA早就提出了逐渐取消临床试验动物的想法。早在2022年9月29日,美国参议院就已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代化法案,法案目标便是取消对新药进行动物试验的联邦授权,在未来几年大幅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使用。

国内首个从事“类器官+AI”公司希格生科的创始人兼CEO张海生博士告诉健识局:“这次FDA公布的政策,相比于2022年更具体化,给企业指明了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方向。”

FDA指明的指导方向是:智能计算模型、类器官与器官芯片、跨物种数据整合。因为技术进步,让人类找到了取代实验动物的方法。类器官能在短时间内构建出高度模拟人体内真实情况的体外模型,价格也更便宜。此前有报道透露,如果用类器官代替猴子,来完成从靶点发现到申报,临床价格可省2500万元左右。

张海生博士表示:“省下的费用可能不止这么多。但比节省成本更重要的是,临床前用一个更加接近病人的模型,能大大提高临床试验的成功率。

对于AI制药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在消息发布后,美股依赖AI、计算机模拟、类器官及器官芯片等技术的公司股价大幅上涨。在国内,晶泰科技、成都先导、泓博医药等AI制药概念股股价也出现了上涨。

有人欢喜有人忧

不管企业选择哪种替代,对于以做安评为主的CRO企业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前几年受到创新药研发激增的影响,实验猴价格急剧上涨。不少企业凭借“囤猴”实现业绩的飞跃。比如“猴茅”昭衍新药,2020年-2022年之间,猴子涨价给其带来的利润增幅高达508.55%。

然而,随着需求下行,实验猴价格不断回落,昭衍新药业绩遭到了“反噬”。2024年报显示,昭衍新药营收20.18亿元,同比下降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408万元,同比下降81.34%。

本来还能期待未来创新药回暖,抢救一下“猴茅”,但未来随着动物临床试验逐步取消,猴子价格想要涨回去可能性不大。

对此昭衍新药表示,实际上FDA公告对公司影响不大。首先,政策已经推出好几年了但进展比较缓慢;第二,目前在整个毒理测试中,AI和类器官技术达不到完全替代试验猴的作用,公司认为它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另外,公司方面很早就开始在AI和类器官技术上布局,无论美国或中国技术总体上都不太成熟,所以公司在持续跟进中。

张海生博士也表示:“当下猴子并不会马上被取代,还是要因药物而异、因适应症而异。

总体而言,FDA所说的逐步淘汰动物实验,具体是三年五年还是更久尚无法知晓。但在临床试验动物被替代的大趋势下,留给“猴茅”的时间不多了。

撰稿丨方涛之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李木子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来源:健识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