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傅连暲虽然负责中央领导人的保健工作,但他并不是只管中央领 导,更不会只走“上层路线”。其实,他是注意深人群众之中,延安周围的 许多村庄,老百姓的屋里、炕头,都留下过傅连暲那不知疲倦的身影。找 傅连暲看病,即使不是药到病除,至少也有好转,于是他成为当地老乡 们极
作者:钟兆云 王盛泽
群众心目中的“活菩萨”
傅连暲虽然负责中央领导人的保健工作,但他并不是只管中央领 导,更不会只走“上层路线”。其实,他是注意深人群众之中,延安周围的 许多村庄,老百姓的屋里、炕头,都留下过傅连暲那不知疲倦的身影。找 傅连暲看病,即使不是药到病除,至少也有好转,于是他成为当地老乡 们极为尊敬的大好人。老百姓甚至说,得了病有傅医生看,死了也不冤 枉 。
有一次,中央医院附近的一个村子,有一家农民的小孩得了急性病。家里穷,又迷信,就请了本村的一个巫婆作法术,折腾了一整天,小孩的病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
傅连暲知道了,立即赶到这位老乡家,为小孩诊治,药到病除。老乡 全家都非常感谢傅连暲不收钱为孩子治好了病。事实也使他们认清了 迷信的一套是骗人的把戏。
“以后不要信巫婆神汉,大人小孩得了病都要尽快送到医院来看。” 傅连暲趁机开导说。
“我们一定记住你的话,谢谢你的救命之恩。”全家人千恩万谢, 一 定要留傅连暲吃饭。但傅连暲婉言谢绝了,骑着他心爱的黑骡子回到了医院。
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对傅连暲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侯家沟有两个村庄的妇女从来不生孩子,这不知给多少家庭带来 了痛苦。“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人民的疾苦绝非小事。”傅连暲得知情况 后,带着一位医生,亲自到侯家沟去检查。
经过实地察看,傅连暲怀疑这个村的饮用水有问题。后来对水质进 行了化验,果然是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问题找到了,傅连暲又调 动医院的力量,帮助群众对水进行处理,并给村里的群众治病。后来,那 两个村庄终于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声,人们破涕为笑,庆幸有了共产党的 好医生,帮助他们解决了病源。
傅连暲成为延安群众广为称颂的人,人们都把他当成妙手回春、有求必应、药到病除的“活菩萨”,仿佛他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但这位“活菩萨”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由于蒋介石对陕甘宁边区 实行严密的封锁,西起宁夏、南沿泾水、东迄黄河修筑了绵亘数省的五 道封锁线,造成边区物资严重匮乏,连纸张都缺乏,更不要说用于治病 救人的药品了。边区缺医少药,有时傅连暲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魔把 活生生的生命吞噬。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傅连暲和医护人员没被困难吓倒,他们想出 了种种补救办法。譬如抽调人员自行酿造酒精、泡制陈皮、远志和当归等酊剂,以供药用。此外坚持就地取材,收集民间验方,用中草药来治病防病。人多力量大,经过大伙的努力,收集了许多土方、验方,其中许多 都收到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比如,用大蒜治痢疾,用花椒水或茄子秧水洗脚治冻疮,用烟叶水治小腿溃疡,用硫磺膏治痒疮等都很快在医院进行了推广。
受此启发,同时推广了医疗器械代用品,用普通锅代替消毒锅,煮开水消毒,用笼屉蒸敷料,用竹子做镊子,用罐头盒做腰盆、洗眼漏斗, 自制手术床等。这些看似土里土气的家什,在当时可解决了大问题。
傅连暲还在延安组织筹办了制药厂,生产出一些军民急需的药品, 解了燃眉之急,满足了一部分的治疗用药。
但这只能是起一些补救作用,有些疾病必须有特效药。傅连暲把这 个问题求助于毛泽东。
“目前,延安药品奇缺,不仅没有盘尼西林这样的好药,就连奎宁、 碘酒、麻醉药、黄连素这样的常用药也十分缺乏。中央医院每天都能收到痢疾、打摆子、百日咳这样的病人,然而却无药给他们治疗。虽说动员 医护人员上山挖了不少草药,但有些病症光吃草药也不行,甚至有的伤 员做开刀手术都没有麻药。本来有许多伤病员都可以治好,就是因为没 有药而付出了不该付出的代价。”傅连暲带着深深的内疚说。
毛泽东也知道,不光延安,每块根据地都是如此。八路军、新四军将 士在与日军浴血奋战时,不少战士就因为缺医少药而致残甚至牺牲了 宝贵的生命。
毛泽东沉吟了一下,对傅连暲说:“关于药品的问题,除了你们采取 的办法还要继续做外,你是否同周副主席联系一下,请他同孙夫人通通信,把我们的困难讲一讲,求求援。孙夫人在海外关系多,香港的位置也 比较好,活动起来更方便一些。”
“好,我尽快联系。”傅连暲说。
后来,宋庆龄克服了重重困难,真的把药品及其他物资辗转送到了 延安,帮了延安的大忙,解决了大问题。
既然缺医少药,那么,能不能做到不生病或少生病呢?
傅连暲认为 这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但是延安地区老百姓对于卫生不重视,卫生状 况之差,使傅连暲触目惊心。
傅连暲在给老乡们治病当中了解到,老百姓根本没有讲卫生的概 念,平时很少洗澡、洗手,衣服总是穿得油光发亮,脖颈也是黑油油的。 边区百姓喜欢喝生水,生了病也不去找医生,而是找巫神。妇女生小孩 也是由接生婆用旧的办法,造成婴儿成活率低,仅40%左右。这样的卫生状况,要获得健康是不可能的,必须从减少疾病入手,做好预防工作。
为推动边区的群众性防疫卫生运动,1940年,由李富春、傅连暲、李景林、饶正锡等共同发起,在延安各界组织了延安防疫委员会,掀起了 群众性的防疫卫生运动。
这年冬天,受寒流影响,延安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冷天气,引发大范 围的流行性伤风感冒。傅连暲积极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军民中做好预防 宣传工作。他自己更是不辞辛劳,到部队、机关、学校和群众中去作报 告,讲解感冒的危害及防治方法。傅连暲所到之处,都受到部队和群众 的热烈欢迎。
一次傅连暲到陕北公学宣讲,山上几个班的学员因故迟来。他们赶 到山下会场时,傅连暲的报告快要结束了,后到的同学们不满意,操场 上的人越聚越多,高声呼喊要求傅连暲继续作报告。此时太阳快落山 了。傅连暲见大家热情这么高,就继续讲了起来,并给大家介绍了不少 防治感冒的办法,如用盐开水漱喉,喝辣椒汤、姜汤,自我按摩风池、迎 香穴位等。
傅连暲还解答了一些同学递条子提出的各种问题,最后他风趣地 说:“我治感冒的办法还有一条,叫多喝开水。有人不信,还送给我一个 绰号叫‘开水医生’(众大笑)。同学们可不要笑,这是有科学道理的,也 是实践证明有效的,喝开水不仅有益于防治感冒,还能防止其他疾病 呢,比如不爱喝开水的人容易便秘,便秘容易引起肛裂和痔疮 …… ”
天已全黑,校首长担心傅连暲太累,再三请他休息,这才使傅连暲 结束了报告。大伙怀着激动和感激的心情,排成长队目送他离开会场, 有人还带头高呼:“感谢傅处长,欢迎常来做报告!”
几十年过去了,许多与会者对这一幕仍然记忆犹新,深为傅连暲积 极倡导群众性卫生运动那种身体力行的精神感动。
距中共中央驻地杨家岭二里路有个杨家湾,多年沿袭下来的风俗, 使这里鸡猪不圈,人畜共居,没有厕所和垃圾坑,虱子苍蝇老鼠等都很多,肠道病、虱媒病、婴儿脐带风、妇女产后风等发病率都很高,人病了 就烧香许愿求巫神……
面对这些情况,傅连暲领导的中央总卫生处决 定在杨家湾设立卫生点,摸索做好群众性卫生工作的办法。
新来中央总卫生处的马兴惠学过公共卫生,热情能干,傅连暲决定 派他前去杨家湾蹲点。他亲自接见了马兴惠,和他谈了开设卫生点的重 要性,并说:“这个村就在毛主席、党中央身边,距咱们处和中央医院也 很近,我们应该首先搞好这里的卫生工作。中央妇委已派陶端予同志去 办小学校,想叫你也去给群众讲点卫生课,向她学习,配合乡里抓好这 个点。”
听了傅连暲这些诚恳的话,马兴惠干脆地表示:“可以,我尽量学着 做好吧。”
傅连暲高兴地说:“那好,就这么定了,乡里已通知明天上午在我们 这里召开卫生动员大会,每户来一人,到时候由你主持,我动员。”
第二天上午,杨家湾乡男女老少来了上百人,傅连暲在大会上作了 动员:“快过春节了,请大家齐动手,搞个卫生运动,各家把窑洞里和院 内外都好好打扫一下,家家建立厕所、猪圈,鸡也要圈起来,做到干干净 净过春节。为帮助大家搞好卫生,我派从国外回来的专家马兴惠给大家 当参谋。如果乡里有重病号,他还可介绍去中央医院看病。”
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老百姓们都很稀奇,共产党还管我们做 卫生。卫生试点刚开始,困难重重。也难怪,移风易俗说来容易做来难。 傅连暲亲自抓这个点,发动总部机关干部为群众搞卫生扫除和修厕所、 猪圈、垃圾坑等,卫生处门诊部还经常到各村出诊、巡诊,帮助重病号住院。
看到自己家多年没有扫过的黑乎乎的窑洞,被扫得窗明几净,家家 都建起了厕所,建了猪圈、鸡圈,把牲畜圈养起来了,老百姓开始感觉到 了生活的舒适。更因为机关干部带头,军民关系日益密切。老百姓也就 自发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群众卫生运动。 一时,家家都做卫生,个人卫生也受到重视,洗手、洗澡成为正常。
傅连暲带领医务人员一家一户进行检查,哪家不符合要求,就督促 他们重新做,并帮助他们达到要求。每到一家,他总要说:“老乡们,我劝 大家有病要找医生,不要求神信巫,讲迷信会上当误事的。据我们调查, 好多病都是不讲卫生引起的,而靠迷信巫神治病就越治越糟。我们要相 信科学,靠讲卫生来防病。眼下大家还很穷,看病买药有困难,就是将来 富了,也要讲卫生,才能少生病,用我们的行话,这叫‘预防第一'’。”
杨家湾的群众性卫生运动开展起来后,卫生面貌大为改观。通过多 次检查评比,边区政府给杨家湾颁发了“卫生模范乡”的红旗。经《解放 日报》宣传和新华社广播,杨家湾的典型轰动了整个解放区,远近来此 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
随着毛泽东号召开展群众卫生工作,中央各单位也闻风而动,发动 群众大搞卫生。在收到很好效果之余,也出现了诸如发动群众普遍戴口 罩,一年洗四次被子等一些主观主义、不切实际的做法。群众对此颇有 意见,说:“耕地时戴口罩喘不过气来。被子一洗就破,损失太大,这样的 卫生实在不好讲究。”
有的地方发动群众打苍蝇,却没有告诉其目的在 于防止传染病。结果许多群众只知道打了苍蝇能卖钱,用手拨拉着苍蝇 数来数去,反而易受传染。还有一种情况是不注意实效,农村挖了许多 厕所,但大小便却不到厕所去。
更有甚者,有的单位还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提出要给杨家湾老百 姓来一次详细的体格检查。傅连暲当即冷静地指出:“延安缺医少药,连 急性病的治疗还感到力量不足,你们这样做完全是不切实际的空谈。”
通过调查研究,傅连暲发现了开展群众卫生工作中出现的不良倾 向,对此作了严肃的批评,要求各单位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指 导群众运动健康开展,防止不着边际的主观主义作风。
在实践中,傅连暲领导的中央总卫生处摸索出了开展边区群众性 卫生工作的经验,总结出“预防第一,减少疾病,掌握技术,减少死亡,以增强生产中的劳动力”的卫生工作方针。“预防为主”的提法,到解放后 仍然沿用下来,成为中国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之一。
1941,毛泽东由傅连暲陪同在延安中央医院看望病员后合影,右一是毛主席,右 三是傅连暲
来源:大肥肥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