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抢走律师饭碗的从来不是AI

360影视 2025-02-08 22:26 3

摘要:老张的律所最近裁掉了三个实习律师,取而代之的是台叫"法条扫描仪"的机器。这台长得像微波炉的玩意儿,能在3分钟内完成过去三个法学生通宵的工作:扫描200页案卷,自动生成质证意见,还能标出对方律师可能设置的证据陷阱。

在《AI会抢了律师的饭碗吗?》一文下,一位律师留言Deepseek“会抢了不会用AI律师的饭碗”。

今天就接着这个话题继续聊。

AI正在吃掉法律行业的"低垂果实"

老张的律所最近裁掉了三个实习律师,取而代之的是台叫"法条扫描仪"的机器。这台长得像微波炉的玩意儿,能在3分钟内完成过去三个法学生通宵的工作:扫描200页案卷,自动生成质证意见,还能标出对方律师可能设置的证据陷阱。

老张接了个离婚财产分割案,AI只用几十秒就挖出男方在澳门赌场的隐秘账户,这事要搁以前,得雇私家侦探跟拍半个月。

更可怕的是某些云端法律顾问。朋友公司花199元买的"企业法务包月服务",AI每天自动巡检合同漏洞,遇到劳动纠纷时直接生成仲裁申请书,连赔偿金额计算公式都贴心地用红框标出来。有次我去他们公司,看见前台小姑娘边涂指甲油边用AI写律师函,这场景让我想起当年律所主任手把手教我写起诉状的时光。

人类律师的"护城河"正在决堤

去年有家网红律所搞"AI直播咨询",直播间里虚拟律师24小时解答法律问题。

最火的那天,AI接待了上千个咨询,这相当于上百个真人律师的工作量。弹幕里飘过的"谢谢AI律师"让我后背发凉——当年我熬了三个通宵帮农民工讨薪,当事人握着我的手说"律师您真是活菩萨",这样的场景以后还会有吗?

上海某红圈所的律师给我看过他的"作战装备":金丝眼镜里嵌着法条投影,智能手表实时分析对方微表情,耳麦里的AI随时提示相似判例。

他代理的一起明星名誉权案,当AI预警对方可能出示私密照片时,他立即申请不公开审理,这个预判让委托人当场泪崩。

更让我震撼的是在农民工讨薪现场看到的场景。年轻律师举着手机,AI把晦涩的法律条文翻译成河南方言,当说到"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要加付赔偿金"时,工头突然抢过手机大喊:"这机器娃说得对着哩!"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真正的威胁不是AI太强,而是我们不会用AI传递法治的温度。

不会用AI的律师终将淘汰?可能不会

某法律科技大会上,我看到最先进的AI法律系统,也看到白发苍苍的老律师用手写板记笔记。当与会者聊到"AI将取代80%律师工作"时,老先生突然问:"我去年办的遗嘱案里,有位老人非要我把‘后院石榴树归孙女’写进条款,这个需求你们的AI能听懂吗?"

现在的Deepseek们确实能写出标准合同,但还看不懂当事人藏在皱纹里的担忧。它们能检索百万判例,但不会在调解时给哭泣的当事人递纸巾。就像我师父常说的:"法律是理性的,但打官司的人都是感性的。"或许未来的法庭会变成这样:AI负责计算赔偿金额,人类律师计算当事人破碎的人生该值多少钱。

说到底,真正抢走律师饭碗的从来不是AI,而是那些更会用AI的同行。

就像汽车淘汰了马车夫,但催生了司机和赛车手。

当某天AI能完美处理所有法律事务时,或许我们会发现,人类律师最不可替代的价值,恰恰是我们在运用AI时保留的那点"不专业"——那犹豫的停顿,那声叹息,还有偶尔违背算法最优解的、带着体温的选择。

编注:本文由deepseek生成,内容剧情演绎,仅供参考

来源:才子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