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换赛道,最怕一边开始,一边怀疑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2 07:20 3

摘要:不久前同学聚会,当年班里学习最拼命的女同学,36岁从老师转行做营养师,现在开了两家店。

“别只是怀疑,用行动去验证”

你好,我是大卷。

不久前同学聚会,当年班里学习最拼命的女同学,36岁从老师转行做营养师,现在开了两家店。

说到转行,她说:其实当年我差点放弃,不是怕累,是怕别人说“30好几还瞎折腾什么啊”。

这话让我心头一颤,包括我自己在内,有多少中年女性的梦想,是毁在“一边换赛道,一边自我怀疑”的漩涡里呢?

01

为什么“边做边怀疑”最伤人?

育儿、工作、家庭的各种消耗,女到中年的能量池本就不富裕:

凌晨五点起床备餐,顺手刷到同龄人升职加薪的票圈;

刚报完网课,家里人一句“这岁数学这些有啥用”又让人想放弃;

想转型做博主,录了十条视频又全删光。

心理学有个词叫“决策疲劳”,当你在“做不做”之间反复横跳时,精力早被内耗榨干了。

我有个读者说,有段时间她想从幼师转行做心理咨询,结果半年里报了三个培训班、退了两次学费,最后不了了之。

至于原因?她说:怕学不会,更怕一无所成,被人笑话。

《微习惯》里说得好:怀疑就像刹车片,越踩越难提速。

02

怀疑时别急着跑,先找镜子看清自己

刘璇30岁从奥运冠军转行娱乐圈,当年她退役时多少人唱衰:体育明星吃青春饭,三十岁还能干啥?

结果人家考北大、拍电影、开母婴品牌,35岁反而迎来事业第二春。

她曾说:“成熟的年龄不是枷锁,而是看清方向的望远镜。”

网红博主崔璀从月薪800元实习生到CEO,25岁被老板断言“不适合管理”,她偏要死磕。

找职场教练梳理优势,发现自己超强的共情力反而是管理利器,如今创立的公司估值过亿。

有迷茫,有怀疑时别急着跑,先找面镜子照清自己。

找准方向,狠心开始就对了。

03

如何切断“怀疑链”?

✅先上车,再调整

想要做成一件事,千万别等“万事俱备”!

就像学游泳,站在岸边看一百遍教程,不如直接扑腾两下。

我同学36岁转行做营养师,前半年收入几乎为0,现在开了2家店。

用她的话说:你不开始去做,那你就会一直内耗,永远没有验证怀疑的机会。

✅将目标场景化

把“我要转型”换成具体场景:

“每周发3条读书短视频”(比“当知识博主”更易启动)

“每天拆解1个爆款标题”(比“写作变现”更少压力)

就像《原子习惯》说的:“让行动简单到不可能失败。”

✅学会向“高人”取经

年龄越大,如果决策模糊,那么试错成本会倍变高。

杨天真曾在自己的播客节目中说,普通人做好决策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找到充分的信息。

怎么找到这些信息?向“高人”取经是比看书更快的方式。

转型路上别孤军奋战:

加入行业社群,减少认知信息差;向过来人取经,别人的坑坑就是自己的捷径;借助专业咨询,有时别人的一句话,能省自己三年摸索。

04

中年换赛道,要带点“匪气”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向前一步》的谢丽尔·桑德伯格有句话:“女性总在等自己100%符合条件才敢申请职位,而男性60%就冲了。”

与其纠结“我行不行”,不如先逼自己勇敢一把。

在容易打退堂鼓的意念源头,就掐断质疑和不自信的苗头:

听到“中年危机”就回怼:“我这是中年机遇!”

遇到质疑声就默念:“我又不是人民币,凭啥人人喜欢?”

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奖励自己喜欢的东西。

04

人到中年,真正的奢侈品,是“我想要,我就去”的笃定。

人生下半场,希望我们都能更勇敢,凡事只问自己,不看偏见。

到了年老的时候,才不会有“想做的事都停在怀疑里”的遗憾。

共勉。❤️

我是大卷

38岁被失业,只工作不上班,靠文字养活自己的中年宝妈。

持续分享中年女性成长|读书写作|自由职业。

❤️不熬鸡汤,只分享勺子。

来源:贝雷妮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