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2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咳血是呼吸系统疾病中最容易被忽视却极具危险性的信号之一。
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2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咳血是呼吸系统疾病中最容易被忽视却极具危险性的信号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因“咳血”迅速联想到肺癌,焦虑之下匆匆就医。但事实上,咳血只是一个表象,它背后的病因多种多样,从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到肺动脉瘤破裂,甚至罕见的胸腔出血,都可能引发这一症状。
肺癌确实是导致咳血的重要病因之一,尤其在我国,肺癌已连续多年位居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
据国家癌症中心2023年发布的《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每年新发肺癌病例超过82万例。然而,肺癌引起的咳血往往伴随有其他症状,如持续性胸痛、体重急剧下降、顽固性咳嗽等。
多数患者在出现咳血时,往往会惊慌失措地联想到肺癌,特别是有吸烟史或家族肿瘤史的个体。
这种“恐癌心理”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癌症焦虑综合征”(Cancer Anxiety Syndrome),已被《柳叶刀·精神病学》(The Lancet Psychiatry)多次研究讨论。正确认识咳血的多重可能性,对于早期准确诊断至关重要。
在临床急诊中,胸腔积液是导致呼吸困难与胸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医生判断病人存在大量胸腔积液,且出现压迫肺部、影响呼吸的表现时,通常会实施“胸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即通过一根细针将液体抽出,以缓解压迫并做进一步检查。
然而,若穿刺过程中血液喷涌而出,意味着胸内可能并非单纯积液,而是存在血胸(Hemothorax)。
血胸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若出血量大,甚至会引发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医学界将这种情况称为“致命性血胸”(Massive Hemothorax),常由外伤、动脉瘤破裂、胸腔肿瘤破裂或某些罕见疾病造成。
2020年发表于《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的研究指出,血胸患者若在6小时内未得到有效干预,死亡率可高达53%。这项数据令人震惊,也凸显了及时诊治的重要性。
血胸的形成机制,是胸腔内血管破裂或渗血所致。常见诱因包括:
1. 胸主动脉瘤破裂
当胸主动脉因病变而形成瘤体,血管壁变薄,一旦破裂,血液快速涌入胸腔,导致剧烈胸痛、呼吸困难,若不及时处理,极易致命。
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专家王民教授曾指出,主动脉瘤破裂被称为“无声的爆炸”,发病突然,死亡迅速。
2. 肺动静脉畸形
这种先天性疾病虽然罕见,但一旦破裂便会导致胸腔大出血。《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21年文献提到,肺动静脉畸形破裂导致血胸的致死率超过40%。
3. 肿瘤性血管侵蚀
肺癌、胸膜间皮瘤等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侵蚀血管,引发出血。这类血胸通常表现为反复咳血、胸痛,合并胸腔积液。
4. 结核性血胸
在我国,肺结核仍是常见病,尤其在老年人群中。结核病灶破裂引发血胸的情况在一线城市大医院并不少见,医生往往需结合影像学、痰检、结核抗体进行综合判断。
血胸的治疗首先是止血与引流,通过胸腔插管将积血排出,缓解肺部压迫,同时判断出血速度与量。如果出血无法控制或量大,需紧急行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止血。
抗生素治疗:针对感染性血胸,需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类联合氨基糖苷类药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赵红梅教授强调,抗生素的选择应基于病原菌培养结果,避免滥用。
止血药物:如注射用酚磺乙胺、氨甲环酸等,主要用于控制轻中度出血,但需注意心血管病史患者的使用风险。
营养支持:失血严重者需补充蛋白和铁剂,维持血红蛋白水平,预防贫血和免疫力下降。
中医将咳血视为“肺络损伤”“气逆犯肺”之象。中医典籍《金匮要略》有云:“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当情志内伤、外感邪毒,肺络受损,血随气逆而出,便成咳血。
血胸在中医中属“悬饮”与“瘀血”范畴。名中医邓铁涛教授曾提出,治疗血胸应“化瘀行气,清热止血”。
常用中药材包括:
三七:活血止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皂苷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血液凝固。
丹参: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特别适用于肿瘤性血胸的辅助治疗。
川芎:调气行血,适用于伴有胸闷、胸痛者。
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适合肺络破裂出血者。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忌自行煎药或购买成药乱服。
肺为娇脏,需细养。养肺即是养命。日常生活中,以下建议对预防咳血及相关胸腔疾病尤为重要:
避免吸烟与二手烟暴露:烟草是诱发肺部疾病的最大元凶之一,烟雾中的焦油会直接损伤气管黏膜与毛细血管壁,诱发咳血。
加强体检意识:尤其是高危人群,如吸烟者、长期接触粉尘者、结核病史患者,应每年进行胸部CT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增强体质,提升肺功能:坚持慢跑、太极、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增强肺活量,提升免疫力。
饮食调理:多食富含维生素C、E、β-胡萝卜素的蔬果,如胡萝卜、番茄、猕猴桃,有助于肺部修复与抗氧化。
情绪平衡,避免大怒大悲:中医学认为情志失调可引发肺气逆乱,诱发内伤咳血。保持心境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咳血不是小事,胸腔穿刺出血更是危险信号。医学的本质,是以科学为基础,以人性为核心。医生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命的警钟。
每一次“惊出一身冷汗”的处理,背后可能是患者对身体信号的忽视。身体从不说谎,任何异常都值得被认真看待。
鼓励大众建立健康意识,不盲目恐慌、不轻视症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就医,是战胜疾病的第一步。
健康不是一场赌注,而是每天的细节积累。守护健康,从不轻视咳血开始。
医学资料与研究文献来源:
1. 国家癌症中心《2023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报告》
2.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0年,文章《致命性血胸的急诊处理策略》
3.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21年,“肺动静脉畸形破裂致血胸的临床路径分析”
4. 北京协和医院王民教授访谈,《主动脉瘤管理与急救策略》,2021年
5.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赵红梅教授,《感染性血胸的药物干预指南》,2022年
6. 邓铁涛教授,《中医内科临证精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
7.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伍一科普